肟菌酯是拜耳研發的一種殺菌劑,于20世紀末推出,它能夠有效應對多種真菌病害,隨著對其特性的深入研究和應用實踐的開展,肟菌酯的適用范圍不斷拓展,登記產品數量也日益增多,已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防治作物病害的重要藥劑。
作用機理
肟菌酯通過抑制真菌線粒體呼吸鏈中的細胞色素b復合物Ⅲ,阻斷電子傳遞,使真菌細胞無法正常產生能量,導致真菌的生長、繁殖和侵染過程受到抑制,從而發揮強大的殺菌作用。同時,它還具有良好的內吸性和傳導性,能夠在植物體內有效運輸,達到保護整株植物的效果。
產品特點
(1)殺菌譜廣:對銹病、白粉病、霜霉病、葉斑病等多種真菌病害有顯著防治效果,例如,在防治小麥銹病方面,防效可達80%以上,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2)高效快速:能夠迅速被植物吸收并發揮作用,在短時間內抑制病菌的生長,一般在施藥后的數小時內,就能看到病菌的活性降低,病害發展減緩。
(3)持效期長:一次施藥可以為作物提供較長時間的保護,其在植物表面和體內的持效期能夠持續10 - 15天左右,減少了頻繁施藥的麻煩。
(4)環境友好:在環境中相對容易降解,對非靶標生物的毒性較低,符合現代農業對綠色環保農藥的要求。
適用作物
肟菌酯廣泛應用于各種農作物,如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棉花、花生、油菜等經濟作物,蘋果、葡萄、柑橘等果樹,以及番茄、黃瓜、辣椒等蔬菜作物。
使用方法
(1)噴霧防治:
①防治小麥白粉病,可選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肟菌酯含量為25%),稀釋1500-2000倍液。在小麥發病初期,對葉片進行均勻噴霧,每畝用藥液量45-60升,重點噴在葉片正反兩面,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②防治葡萄霜霉病,可使用25%肟菌酯懸浮劑,稀釋1000-1500倍液,在發病初期,對葡萄的葉片、新梢和果實進行噴霧,每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 - 4次,能有效控制病害。
(2)種子處理:
用于水稻種子處理,以30%肟菌酯懸浮種衣劑為例,按藥種比1:200-1:300進行包衣,可有效預防水稻苗期的紋枯病、稻瘟病等病害,同時可促進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
復配方案
(1)肟菌酯 + 戊唑醇:這是一種經典的組合,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兩者復配后,殺菌譜更廣,對小麥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效果顯著增強,可在小麥揚花期和灌漿期,按照1500-2000倍液稀釋噴霧,能有效防治病害,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
(2)肟菌酯 + 苯醚甲環唑:防治果樹炭疽病、蔬菜早疫病等效果較好,可選用20%肟菌酯+1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稀釋1500-2000倍液,在發病初期對果樹和蔬菜進行噴霧,能發揮協同增效作用,提升防治效果。
注意事項
(1)使用禁忌:使用時應按推薦劑量使用,避免發生藥害,在高溫天氣下,過量使用可能會對作物葉片造成灼傷,使葉片發黃或出現斑點。
對于一些敏感作物,在使用前最好先進行小范圍試驗,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在作物的花期和幼果期,也要謹慎使用,防止影響授粉和果實發育。
(2)混配混用:雖然肟菌酯與許多農藥有較好的混配性,但在與堿性農藥混用時,可能會降低藥效。在混配前,要查看農藥的酸堿度,并且可以先進行小范圍的混配試驗,確保沒有問題后再大面積使用。
(3)對環境的毒性:肟菌酯對水生生物有一定毒性,使用過程中要避免藥劑流入水體,防止對魚類、蝦類等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在土壤中相對容易降解,但長期大量使用,也可能會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產生一定影響,所以要合理控制使用頻率和劑量。
(4)安全間隔期: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安全間隔期,例如蔬菜收獲前7-14天、水果收獲前14-21天應停止使用肟菌酯,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