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是投資14.5年,因為我是從2010年大學畢業(yè)開始開戶搞投資的。
過去的歷史和投資的 收益就不講了,我開始是炒股的,以為自己很牛逼,我看不起買指數基金的,至于保險、貨幣基金、債券,更是打心眼里逆勢。
萬般皆下品,唯有炒股高。炒股千萬法,價值第一條。
所以那個時候就是特別自負,回頭看我對我自己投資的標的研究確實不錯,但是錯過了太多太多賺錢的機會。
直到中國平安,這個股票害我匪淺,也是讓我開始深度思考投資的起點,我多次反思,如果再次回到當時的歷史節(jié)點,我依然會做相同的決策,甚至我對平安的判斷基本上都對,但是又能怎么樣,我四年多了,還沒回本。
承認世界的多樣性,謙虛,包容,我們才會更強大。
這兩年我投資最大的改變就是,一,極大程度重視了指數基金的價值,二,開始了投資工具的多元化和投資策略的多元化,價值股,周期股、困境反轉股我都做,不是死死拿著,股票、指數基金、可轉債,甚至套利和逆回購我也研究,我也做。
我只考慮風險和收益,能賺錢的我都做。
投資重在守正出奇,正是風險,守正就是守住最低風險,出奇就是追求超額收益。我們從簡單的地方說起來。
第一部分、債券及債券基金
為了投資的簡單和安全,我們只討論國債。
投資債券的收益主要來自兩個部分:票息收益和資本利得收益。
債券的利率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投資者持有債券到期,且債務人不發(fā)生違約時,投資者可按照事先約定的利率獲得票息收入。這是債券投資的根本。
資本利得收到基礎利率的影響,利率下降,債券到期收益率會隨之下降,債券價格上升,就可能獲得一部分資本利得。
所以在降息周期買債券,可以獲取資本利得,而且因為債券相對穩(wěn)健,所以很多人和機構都是上杠桿的,最后收益率就非常高。
與此同時,債券的剩余期限越長,對利率就越敏感,比如30年期的國債就比1年期的國債在相同的利率下降的時候,漲的多得多。
我不太建議買一般性的債券基金,我覺得對于普通的散戶就搞國債,安全性太高了,穩(wěn)當!
現在全球主要的經濟大國,比如中美都處于利率下行周期,大家可以自己找找機會。
第二部分、可轉債
可轉換債是債券持有人按照發(fā)行時約定的價格將債券轉換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債券。其特點是債權性、股權性和可轉換性。
對于可轉債持有人顯然其債券屬性只是提供了一個保底的收益,保證了本金的安全,但債券的利息收益這么低,顯然不能滿足要求。對于上市公司呢,公司如果經營情況良好,自然可以在這五六年內,充分利用這些大量的超低利息貸款賺到了大量的利潤。真是這樣的話,公司股價自然會水漲船高,早早就過了轉股價的130%,可轉債持有人可以根據有條件贖回條款規(guī)定實現轉股,賣出套利,如果確實看好公司的發(fā)展,轉股后可以持有等待股票進一步的上漲。
如果公司經營比較爛,哪怕低成本融入這樣一筆資金業(yè)績還是不行,那么眼看著這筆債務每年需要支付利息,到期還要贖回,公司心里原因嗎?公司有足夠的資金償還嗎?所以公司有動力去促進可轉債持有人實施轉股,其中包括發(fā)布利好抬高股價或者下調轉股價以達到強制贖回的條件。
公司和可轉債持有人一致希望能夠實現轉股,這個要求就是強制贖回的條件,即可轉債的交易價格為130以上。
退一步講,即使公司的經營不好不壞,股價不溫不火,那么在長達五年半的時間(扣除封閉期)公司的股價有沒有出現高于轉股價30%的機會呢?一個牛市或者一個股價波動都會實現吧。
現在我們知道了持有可轉債在六年的時間極大概率會遇到正股價比轉股價高30%的機會,此時實行轉股賣出,輕松套利,如果股價下跌,公司也有動力去調低轉股價,也可以輕松套利,股價下跌,轉股價不變,就是持有一張低利率的企業(yè)債券。
如果遇到大牛市或者企業(yè)經營轉好,那么除了安全套利還能享受股權收益!這一切的風險就是企業(yè)真的破產,無法還本付息,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中,這種可能性極低。
我們在上面分析可轉債的規(guī)則,知道了它下有保底(企業(yè)債券,監(jiān)管層把關,不破產就能回本收息),上不封頂(面值100的可轉債六年內價格到130及以上的概率極大)這樣一個特性。可轉債一般在熊市發(fā)行比較多,這是因為在牛市中實行股權融資更容易,成本更低,程序更簡單。
那么我們投資可轉債就很簡單了:103元以下,越跌越買;100~110之間,堅定持有;坐等價格130,安全就持有,有危險就套利。如果轉股,直接套利,如果看好公司發(fā)展就持有。這是所有可轉債投資策略最核心的部分。
在具體的投資實踐中,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有的人看重股性,重點看轉股溢價率,有人看重安全性,重點看純債溢價率等等,還可以利用量化工具靈活制定不同的策略回測數據來選擇自己喜歡的策略。
第三部分、指數基金的投資
今年最火爆的就是紅利基金,尤其是紅利低波,這個指數成立以來十幾年的業(yè)績竟然是可以碾壓同期的納斯達克指數,非常魔幻。
從投資的本源來說,想要更高的收益,有兩條路。一個是選擇風險因子,通過暴露風險追求更高的收益,這就是行業(yè)指數基金和風格指數基金。一個是做加強,比如寬基指數的加強等等。
這兩條路的本質是把投資者個人的意愿通過量化的形式在被動基金這個產品上面得以實現,這進一步就是所謂的聰明貝塔策略指數基金,以及量化基金。
我們發(fā)現指數基金它的財務指標有市盈率、市凈率、凈資產收益率、股息率等等。它和股票非常像,如果我們把基金看做是一個股票,這個股票有什么特點呢?
它也有基本面,有財務參數,那么我們怎么給股票估值,也就可以怎么給它估值。
我們還發(fā)現什么?這些指數基金也有不同的脾氣,有寬基指數,有行業(yè)指數基金,有題材指數基金,有周期性行業(yè)的,有消費品行業(yè)的,有金融行業(yè)的,完全不同的產品屬性滿足了我們不同的投資需求。
你喜歡科技股,你喜歡消費股,你喜歡成長股,你喜歡周期股,你喜歡長期持有,你喜歡做波段,你喜歡做困境反轉,你喜歡高凈資產收益率的,都可以。唯一的區(qū)別是你不再需要去研究公司的財務報告,研究基本面,分析競爭格局等等,你需要的就是做一個宏觀的判斷。
估值是藝術,服從于投資策略。不同的指數基金有不同的稟賦,自然對應不同的合理估值,我們可以通過自由現金流折現法模型進行估值,相應的方法見我工號,這里不再詳述。
而投資策略對于估值的指導意義在哪里呢?比如你喜歡困境反轉,那么困境中的行業(yè)指數基金的財務數據就沒辦法給你一個幫助決策的估值數據。我們又回到了話題,估值的本質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一個數學模型,它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我們的投資標的,并做出合理的決策。
再具體的投資實戰(zhàn)中,我們還會需要很多專業(yè)型的知識:基金的費率、場外基金和場內基金的區(qū)別,ETF和LOF的區(qū)別、基金的ABC區(qū)別等等,這些有時候我也記不清,隨便查一下就好了,都是一些僵硬的知識,沒什么難度。
對于具體的指數基金,最重要的材料有四個,招募說明書、基金合同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三個發(fā)行運作的資料,這三份資料我們看最新的就行,還有基金最新的定期報告,主要有第1季白報告、中期報告、第3季度報告、第4季度報告和年度報告。這些資料是給想深度研究基金的投資者準備的,普通投資者想看也行,不看也行,想看的話我寫書《指數基金投資進階之道》里面有詳細的案例分析,不想買書的可以看工號。
指數基金還有兩個優(yōu)點:一個是它的交易費用特別低,一個是我們可以借道指數基金投資很多海外資產,形成自己的資產配置,比如納斯達克指數基金、標普500指數基金等等。
說到了海外資產的配置,我們就講資產配置,這種資產配置的問題可以分解為兩個問題:倉位管理和組合管理,核心是我們應該購買幾種資產,每種資產買多少,保持多少現金在手里。當我們把股票、指數基金、現金、房子、儲蓄險等不同形式的金融產品都看做是一個投資的工具,那么就消滅了資產形式,凸顯資產的本質:功能、收益和風險。
我們可以根據我們對資產功能的需求、對收益率的預期及對風險對的判斷和控制,決定我們整體的資產分配。
第四、再談資產配置
股票我就不說了,逆回購、套利、現金管理也不說了,之前都專題講過,我們聊資產配置本身。
資產配置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涉及到將資金分配到多個不同的資產類別和市場中,以實現投資者的目標并管理風險。這需要不斷評估和調整,以適應市場環(huán)境和投資者的需求。
因為市場是有周期的,交易者是有情緒的,環(huán)境是有變化的,所以不同的大類資產不會同頻變化,而是在不同的階段有某一種表現特別好的,如果我們的視野更開闊,及時到有魚的地方釣魚,就能獲取更多的收獲。
通過資產配置,我們可以實現:
通過多元化的分散配置,降低資產整體的風險和波動。
把握市場快速輪動機遇,抓住不同資產的輪動機會。
實現可持續(xù)的正收益最大化發(fā)揮復利效應
利用不同資產特性,覆蓋人生不同生命周期財富管理需求
尤其是不同的資產類別之間往往存在負相關或低相關性,當某一類資產下跌時,另一類資產可能上漲或維持震蕩,從而平衡風險,降低整體波動。我們做多元化配置,就可以避免陷入極端被動的地步,無法補倉,無法調倉,甚至心態(tài)失衡。
再比如我們年輕的時候沖勁大,可以多配置一些權益類資產,而隨著年齡的增大,就要增加固收類資產的配置,年輕的時候可以沖收益率,而有家有口后就要考慮現金流,這些都是一個人不同生命周期對資產的需求差異性,只能通過資產配置實現,無法通過單一資產滿足。
足球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體育運動之一,講究排兵布陣。“足球隊理論”也是資產配置常用的方式之一,有進攻型資產、防守型資產,同樣也要有安全墊資產。我們個人和家庭的資產配置原理是一樣的。
再比如,瑞·達利歐創(chuàng)造的全天候投資策略是以風險平價為核心投資原則,配置的是風險,而不僅是資產。簡化來看,即配置30%的股票、40%的長期債券、15%的中期債券、7.5%的黃金和7.5%的大宗商品。風險平價策略通過平衡分配不同資產類別在組合風險中的貢獻度,實現了投資組合的風險結構優(yōu)化。
具體到投資者個人,我在《理性的投資者》一書中指出,不同的投資者因為盈利預期、投資時長、價值判斷、資金成本、風險承受和投資策略的差異性,必然導致具體的交易中總是有人愿意買,有人愿意賣,交易才得以實現。作為投資者,我們看到別人的買賣,不必過于糾結為什么,應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和交易標的上。
曾經年少輕狂,喜歡指點江山,拿來一只股票,滔滔不絕,仿佛世界在自己的掌握中。現在,別人再來問我對一只股票的意見,我會啞口無言,不知從何說起。所以,我更愿意討論一些基本面和思辨性問題。對于具體的交易,很難給出對錯是非的判斷。我們做投資,做理財,做資產配置,從來都是選擇最合適的,而不是最正確的。
今年的年底總結就這些,祝大家投資順利,生活幸福。
文字版就是上面的,視頻直播版付費29.9元,愿者自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