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曾經創建過多個世界第一的紀錄,例如最大的戰列艦、最大的航母、最大的潛艇,等等,不過這些所謂的“世界第一”都不能挽救其侵略戰爭必然失敗的命運。今天跟大家說說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另一項世界紀錄——最強的雷擊驅逐艦,該型驅逐艦配備3座五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一次可以齊射15枚九三式氧氣魚雷,且最大航速超過40節。不過由于戰爭形態改變和日本資源匱乏,只建造了一艘就停止了后續計劃,這艘超級驅逐艦的死法也很悲催——居然被戰機機炮擊沉了!
高速航行的“島風”號
一、研制背景
上世紀30年代后期美國海軍在量產新型驅逐艦,性能上比日本海軍現役主力——“陽炎”級驅逐艦更優秀,得知消息后的日本海軍坐不住了,決心研制新型驅逐艦來應對。設計要求是新型驅逐艦在航速上要超過美國新型驅逐艦,同時擁有更強的雷擊能力,實質是追求航速和火力最完美結合的“理想驅逐艦”。設計定稿的新型驅逐艦后來被命名為“島風”級。
PS:歷史上日本驅逐艦的命名很有意思,喜歡以“霧”、“雪”、“風”、“云”等氣象名詞命名,如“朝霧”、“初雪”、“旗風”、“峰云”等,一眼望去一片“風風雨雨”。而“島風”級驅逐艦就是以“風”命名。
“島風”號模型
二、性能數據
“島風”級驅逐艦主要性能:艦長129.5米,寬12.3米,吃水3.8米,標準排水量2570噸,滿載排水量3300噸,艦員編制345人。動力為4臺蒸汽輪機,80000馬力,4軸,航速40.7節,續航力3600海里/15節。配備3座雙聯裝127毫米/50倍徑主炮(高平兩用),兩座主炮塔在艦艉背負式布置,另一座在艦艏。4座三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射炮,2座單裝13.2毫米高射機槍。此外,還有3座五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
注意看“島風”級的動力,達到80000馬力,這個很牛了,同時期的輕型巡洋艦動力都達不到這個數值。例如美國的“亞特蘭大”級防空巡洋艦滿載排水量7400噸,最大航速32.5節,其動力不過75000馬力。正是由于擁有強勁的動力,“島風”級的最大航速可以超過40節。
“島風”號舯部
三、建造情況
“島風”級驅逐艦首艦“島風”號于1941年8月開工建造,1943年5月完工下水。在設計之初,日本海軍就把它當成未來日本艦隊的主力驅逐艦,總共下了32艘訂單。可惜上世紀40年代海戰已經是海軍航空兵的天下,水面艦艇魚雷戰不是主導,因此大力發展雷擊艦不符合時代發展、已經過時了。加上日本資源匱乏,造航母的資源都不夠,于是“島風”級驅逐艦的大單子被果斷砍掉,最后“島風”號成為“島風”級唯一的獨苗。
其實發展防空驅逐艦才是正確的方向,后來日本海軍把精力放在建造“秋月”級防空驅逐艦上。不過日本資源實在有限,“秋月”級只造了12艘,跟美國“弗萊徹”級驅逐艦175艘的產量根本不能比。
日系驅逐艦的雙聯裝127毫米主炮
四、服役情況
1943年服役后,“島風”號編入以訓練為主的第十一水雷戰隊(單艘成型的“島風”號很難編組),主要任務是在南洋海域從事護航任務,基本上沒啥戰事。由于“島風”號航速太快,用于護航實在浪費,因此改隸屬于第二水雷戰隊。1944年5月的馬里亞納海戰和10月的萊特灣海戰期間,“島風”號均參戰,但沒有戰績,基本在打醬油。
1944年11月,“島風”號作為第二水雷戰隊的旗艦從馬尼拉起航,護送運輸船前往萊特島。由于太平洋戰爭后期美軍掌握了制空權,美軍出動了350架以上的戰機來對付這支日本運輸船隊,在美軍戰機的攻擊,日本艦船根本無路可逃。雖然“島風”號憑借高航速躲過美軍戰機的多次攻擊,美軍飛行員發現魚雷和炸彈攻擊不起效果,干脆選擇用機炮攻擊。
美軍戰機輪番俯沖掃射“島風”號,給艦上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島風”號動力艙也被擊中、漸漸失去了動力。在被上百架飛機狂毆半小時后,“島風”號的鍋爐發生了劇烈爆炸,很快就沉沒了,全艦包括艦長在內450多人只有20人生還。“島風”號成為歷史上唯一一艘死于戰機機炮的驅逐艦,這也算是一項世界紀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