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285)
曾任中央各軍事學校畢業生調查處處長,國軍中將—謝遠灝
謝遠灝(1899-1955),別字浩然,江西興國人。贛州第四中學畢業,據興國縣志記載,謝遠灝早年曾赴法國巴黎勤工儉學?;貒笕腭v粵贛軍講武堂,后任贛軍別動軍指揮部(總指揮胡謙)中尉書記,大本營駐增城命令傳達所(所長胡謙)副官。
1923年,任建國贛軍總指揮部講武堂學生隊長。同年冬,入大本營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學習,1924年秋該校并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入第六隊學習。
畢業后任軍校教導第二團排長,參加第一次東征。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第四團第一營(營長杜從戎,黃埔一期)第一連連長,第二次東征攻打惠州之役,任攻城敢死總隊(總隊長杜從戎)第一隊隊長,劉詠堯(黃埔一期)任第二隊隊長,在戰斗中負傷。傷愈后任補充第一師(后改番號為第二十一師,師長嚴重)營長、團附。參加北伐戰爭。
1928年3月,任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徐庭瑤)政治訓練部主任。7月,兼任第一軍特別黨部籌備委員會委員。同年10月,調任第十一師(師長曹萬順)政治部主任,并兼任該師特別黨部籌備委員。
1929年3月,任第三師(師長陳繼承)政訓處主任。同年8月,調任第三師第八旅(旅長李玉堂,黃埔一期)第十五團團長,9月第三師由徐州調南京擔任衛戍,后隨軍援粵,討伐反蔣的廣西俞作柏,11月隨部海運由粵抵滬,第十五團改隸第九旅(旅長李思塑)指揮,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
1933年任江西省保安旅少將旅長,不久,保安旅旅部被裁撤。1934年任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少將監察專員,1935年任第六十五師(師長劉茂恩)少將政訓處長,同年調任中央各軍事學校畢業生調查處(處長劉詠堯)上校主任秘書。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央各軍事學校畢業生調查處由南京輾轉遷往大后方。1938年1月,升任該處副處長。
1939年初,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后,調查處開辦重慶中正學校,吸收黃埔軍校學生和抗日陣亡將士的子女,宋美齡出任校董會名譽校董,胡宗南、關麟征、俞濟時、李延年、戴笠等25位黃埔系大佬擔任常務董事,胡宗南、黃雍任正副董事長,劉詠堯兼任校長,謝遠灝兼任副校長。并兼任安置抗日陣亡將士遺屬的遺族工廠監理委員會委員。
1942年6月,兼職太多的劉詠堯,請辭調查處處長,由謝遠灝升任調查處處長。
此后,謝遠灝曾外調到預備第一師任副師長,在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兼)干訓班擔負過重要工作(具體職務不詳)。
1944年2月,再次被任命中央各軍事學校畢業生調查處少將處長。
1946年,調任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1947年,入中央訓練團任少將團員。同年11月,入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四期學習。
1949年初,蔣介石下野后,為掌控局勢,授意袁守謙(黃埔一期)等人在上海成立了黃埔同學會非常委員會,謝遠灝任中央干事會干事。同年4月,海軍陸戰隊第二師(師長周雨寰)在上海成立,司令部設在龍華路,謝遠灝任少將副師長,不久隨軍撤往臺灣。
到臺灣后,任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司令周雨寰)少將參謀長,"國防部"史政局專門委員,兼中央政治大學教授。1953年1月,升任海軍陸戰隊(司令周雨寰)少將副司令。1955年1月在臺北病逝。2月15日追晉陸軍中將。
另有不同的文章提到,謝遠灝的去世時間是1979年和1984年11月,真實情況因信息受限,無法評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