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綜藝往往能夠機制快速篩選出人才,《喜劇大會》這樣的喜綜之于行業的價值,不僅僅在于輸出一檔好看的、觀眾喜聞樂見的內容產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機制輸出的人才,才是對行業產生更深遠的影響所在。作為平臺方的騰訊綜藝是以一種長期主義的態度,去思考行業的未來,通過挖掘「人」來為喜劇乃至整個內容行業注入源源不斷「活水」,最終探索出一種健康、正向的內容生產模式。
作者 | 何婧(北京)
2024年臨近收官,綜藝市場一個讓人驚喜的變化是,創新成為2024年行業的關鍵詞之一。
除了招商穩定的綜N代外,一些在題材、內容和形式上創新的綜藝共同撐起了行業大盤。音綜領域,《奔赴,萬人現場》把livehouse搬到線上,《閃亮星電音》是對電音垂類的嘗試;近幾年火熱的「熟人局」綜藝類型,除了原生關系以外,《團建不能停》《閃耀的恒星》等劇集和綜藝的衍生綜藝成為一種新的類型模式。
在經過幾年的沉淀后,今年喜綜也成為綜藝市場的中堅力量,在豆瓣評選的2024最受觀眾歡迎綜藝top5中,喜綜就占據3席。
今年騰訊綜藝推出的喜劇綜藝排播帶「笑吧」,把喜綜從單點作戰推成貫穿全年的綜藝類型。從年中開始,《喜人奇妙夜》《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喜劇大會》《非常敢想隊》《單排喜劇大賽》以及即將上線的《斗笑社》不間斷播出,也讓「看喜綜」逐漸成為用戶的生活方式。
除了用戶層面的需求外,我們注意到,喜劇演員正在成為行業的中堅創作者,在近兩年大熱的劇集和綜藝中,不乏像徐志勝、蔣龍、張哲華、宋木子這些從喜綜走出來的演員,最近《喜劇大會》中的李川也通過節目中一次次的節目展演,塑造出了一個經典的「油王」形象;黃金配角張維威通過對于人物的把控,把各種角色演出高光。
通過綜藝競演機制,《喜劇大會》挖掘出了李川、張維威、果寶凌霄等一批有著極強可塑性和創造力的演員,也為行業找到了最珍貴的「可復用的行業資產」。
1.喜劇成為剛需
「喜劇是剛需。」這句話在2024的內容市場被反復驗證。
電影票房的前三甲《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抓娃娃》都是喜劇題材,綜藝市場上,喜綜被豆瓣觀眾評選為最受歡迎題材。
觀眾對于內容需求的變化,也意味著,在當下,情緒價值正在成為觀眾重要的篩選標準。這一趨勢在年尾的喜綜《喜劇大會》中也有所體現,一些依托于社會情緒的題材往往更容易引發觀眾的共情。
《啊 朋友再見》通過「假死辦葬禮」的設置來刻畫友情,隨著成長,朋友間物理距離漸行漸遠,但心里永遠又留給彼此的一方天地;《電梯人》看似荒誕,卻接著這種設置,傳達出「人生就像電梯,進進出出,起起落落,落到底了,人就會往上走了」的人生態度。
《一發不可收「誓」》是關于愛情和友情的「承諾」;《職場生化危機》是對于當下職場生態的調侃,打卡、甲方、社恐、擺爛等職場元素被濃縮在這個作品里,在長期被工作的馴化下,被壓榨幾乎成了員工的肌肉記憶,切中職場人的痛點;。
在忙碌的工作之后,觀眾們已經厭倦于各種說教,釋放情緒、追求快樂成為內容方向標。
這個變化也反映在觀眾對喜劇作品的內容要求上,「煽情」「上價值」的收尾模式不再是主流,喜劇的判斷標準重新回到「笑就夠了」。在《喜劇大會》中,我們也看到這一趨勢的外化。
《無病呻吟》立足在大學生的感情生活,配上早期偶像劇的臺灣腔,呈現出一種無厘頭的「笑」果,讓觀眾感到「羞恥又上頭,好笑又尷尬」;《沒畫三弄》用大腦洞出奇制勝,密集的梗和不斷反轉的劇情讓笑點不斷疊加;《套牌特工》中通過漏洞百出的錯位感制造笑料,「扇巴掌」和賣酒的設定,有一種抽象的瘋感。
2.喜劇造人才
「讓我眼前一亮」「你真是一個好演員」「你在舞臺上很有魅力」「你的可塑性很強」,在《喜劇大會》中林永健多次強調自己對李川演技的肯定,甚至在多次糾結后還是把自己的綬帶送給了出演配角的李川,之所以有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在同場多個作品中,李川總能把不同的配角塑造出高光。
在最后一期,李川也獲得了年度最強嘻位,在很多觀眾看來,他就是一位「渾然天成」的喜劇演員。但李川此前卻在采訪中提過,他很愛喜劇,自認為自己的喜劇天賦沒那么強,只是一個勤勞型的演員。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喜劇演員被誤解的地方。
優秀的喜劇演員大都會獲得「長在我的笑點上」的評價,在反復的演出中,制造笑點已經成為喜劇演員生活中的一部分,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喜劇內化的標志。但也因此會出現,喜劇演員的演技被低估的誤解,尤其是喜劇演員,容易被框定在同一類角色中。今年馬麗獲得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時,她提到,因為喜劇不被認可,是被大家看不到的,中間一度想過放棄。
看似是「天賦型選手」,但其實是基于對角色的理解,比如李川在扮演喪尸的劇情中,他刻意把褲子上蹭上灰,來體現外部環境的混亂,這是他通過小細節對于人物的塑造;張維威之所以能在不同的角色中游刃有余,甚至成為挑起節奏的大旗,是他多年舞臺沉淀下來的表演經驗。
「新聲pro」曾提出過,喜劇內容生產的兩大痛點是周期和人才。
不同于其他內容形式,喜劇的完成需要演員跟觀眾共同參與,演員要基于觀眾的反饋去不斷磨合和驗證喜劇的笑點和節奏,這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喜劇創作更為核心的是人,受到矚目的喜劇演員們往往是一個時代樣貌的體現,也意味著時代最主流的幽默表達,比如海外的金·凱瑞、宋飛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演員都是單口喜劇、sketch演員或編劇出身,國內小品時代誕生出了趙本山、蔡明、陳佩斯、范偉等一批優秀的喜劇創作者,以沈騰、賈玲、黃渤為代表的票房「扛把子」都是喜劇出身,當下徐志勝、郭麒麟等一批新生喜劇力量也頻繁出現在各種內容生態里。
內容市場飛速迭代,尤其是綜藝領域,熱點和話題都聚焦在「當下」,真正能為行業輸出的,還是「人」。我們注意到,在《喜劇大會》中也涌現出了一批這樣的「時代面孔」,他們極具個人特色的表演和創作方式,為喜綜市場注入了新鮮的創造力。
在成功塑造「油王」后,這種通過極致的表演,用反諷解構人物的塑造模式,延續到了李川的更多作品中;此前在《愛笑會議室》打磨多年的張維威,在《喜劇大會》中,也通過一個個配角的扎實演繹,成為黃金綠葉;都肖萌能唱能跳,成功塑造了母親、甲方喪尸、打工人等多個極具反差感的角色。
新生代的00后創作者「果寶凌霄」,他們以對生活的敏銳觀察為支點,創作了一系列有獨特視角的作品,《電梯人》是對于起伏人生的感悟、《塔納托斯》探討了生與死、《動物園里有什么》則是對于生活意義的理解,他們代表的是年輕一代創作者的新鮮視角。
競技綜藝往往能夠機制快速篩選出人才,《喜劇大會》這樣的喜綜之于行業的價值,不僅僅在于輸出一檔好看的、觀眾喜聞樂見的內容產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機制輸出的人才,才是對行業產生更深遠的影響所在。
作為平臺方的騰訊綜藝是以一種長期主義的的態度,去思考行業的未來,通過挖掘「人」來為喜劇乃至整個內容行業注入源源不斷「活水」,最終探索出一種健康、正向的內容生產模式。
3.內容的延續價值
我們注意到,在節目之外,這些人才也正通過不同的形式,輸出到更多內容生態中,今年騰訊綜藝「笑吧」廠牌推出的《非常敢想隊》正是《喜劇大會》中大放異彩的錘娜麗莎、李川和張維威共同參與和創作的,此外節目中的都肖萌、文穎倩、波波等演員也都參與其中,嘗試了更豐富、多樣的喜劇表達模式。
這種內容的延續,也是IP價值的體現,「笑吧」連點成線的綜藝模式,既可以通過不斷的「刷臉」建立起用戶心智,同時也更有助于品牌價值的打造。
在招商愈發艱難的當下,創新無疑是一個冒險的嘗試,但「笑吧」的廠牌模式,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是一種安全穩妥的創新模式。
通過不間斷的內容,塑造出品牌影響力的情況下,基于穩定的受眾,去嘗試不同類型的內容創新,比如《喜人奇妙夜》和《喜劇大會》都以sketch為主,但兩者也有不同,《喜人奇妙夜》有不少都是有經驗的熟面孔,但在《喜劇大會》上我們見證了更多新生力量的出現;《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則以脫口秀為核心,挖掘了地方廠牌的優秀演員;《非常敢想隊》則是一種全新的喜綜形式,圍繞錘娜麗莎、李川和張維威三個演員,通過情景喜劇+強話題性的短平快內容,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內容;剛上新的《單排喜劇大賽》則是提供給單人喜劇演員的展示舞臺。
《喜劇大會》作為2024年的喜綜收官之作,也是今年喜綜市場的縮影,不論是新喜劇人的出現還是各種新的喜劇形態,都讓市場看到以一檔喜綜的行業輸出能力和影響力。騰訊綜藝平臺方通過一系列后鏈路的打造,也為喜綜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探索空間,以及人才打造的通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