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為慶賀觀音山建園25周年慶,特隆重舉行了廣東觀音山25周年慶系列活動之“華章見證”頒獎儀式暨觀音山文旅發展座談會,群賢畢至,雅聚一堂。座談會上,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黃淦波對多年來一直默默關注、支持觀音山發展的領導、嘉賓表示感謝和歡迎,并對觀音山未來文旅發展提出了新的構想。具體發言內容如下:
剛才有幾位老師,做了分享,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建議。觀音山走到今天,可謂是業界的一匹黑馬,正如剛才這位老師說的,橫空出世。當年我們定位是有點高,現在想起來好像又不高!當年我們簽下了承包協議后,沒多久就召集在一起開會,把一群人叫到一起來,簽下了這座山,我們定下來用50年時間,把她塑造成為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當年佛教還不是很深入人心,但畢竟這是一個大方向。定了以后,很多人覺得不可能。(別的名山)動不動就是一兩千年,觀音山才多久?用50年時間?
我們把這個目標定了以后呢!就把文化往山里面裝,這個事情實際上說起來是非常巧合的,你有這個(善念)念頭后。那就會有很偶然的機會,我有一次偶然跟《人民文學》的李敬澤老師坐在一起吃飯。他帶了幾個人到東莞來,有個朋友招待他,就把我也叫過去了。我就坐在旁邊,那個時候是2006年,那個時候雜志的經濟很困難,他們的撥款都是十多年前二十幾年前定的指標,現在物價上漲,人員也多了,紙張也貴了,快維持不下去了,經濟非常困難。他們自己想來拉廣告,這廣告又不好拉。我心里想,《人民文學》是我們心目中的殿堂,那怎么可能去“要飯”呢?這是不對的!那既然不對就要做出實際貢獻。然后我說:“李老師,我們來一個合作,簽訂一個長期協議,就不需要你們天天在外面到處搞錢了,這多掉面子啊!文人是很高尚的”然后李老師說:“董事長,你是來真的嗎?”然后我說:“這有什么真不真啊!明天就簽協議”。我說:“如果你方便,你就打個電話給雜志社看看社里的意見”李老師他當場就走出去打電話了。然后李老師打電話回來就說“董事長,社里很高興,咱們就把合同簽了,能不能簽三年?”我說“不用,我們要簽就簽五年,簽三年干嘛?”說簽就簽。接著合作搞起來以后,大家都很開心,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短板,我們對文學這個圈子不熟悉。所有有關文學的,有關征文的,有關評獎的,我們就完全依賴于人民文學,我們一點也不插手,就讓人民文學做,用它崇高的地位,和非常專業的知識,以及在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文學界的號召力。我們就開始合作了,合作的非常愉悅,等到了第四年,李老師他們就又來問我,我們今后怎么辦?我說,繼續再簽訂五年好嗎?等到了第九年,還是決定繼續合作下去。
時間過得很快,不久就到了2009年,我們又和廣東楹聯協會的合作了,也非常成功。2007年秋天的時候,我們搞《觀音山健康節頒獎典禮》,就把鄒主席請到了現場。鄒主席當年還是廣東省文聯的專職副主席,他以在任文化官員的身份,到現場發表重要講話,我們相談甚歡。后來沒多久,鄒主席年齡到了,準備退休了,鄒主席就去了廣東楹聯協會,我就去拜訪他。偶然間就聊到征聯上面去了。就決定搞個合作,一搞就搞到了現在,而且,還搞出了中國楹聯的一個壯舉!
近二十年時間,觀音山通過這種看似無意,實則有心的行為,把全中國全世界的文人都想辦法聚集到了觀音山上。我們定的目標是用50年,把觀音山塑造成第五大佛教名山。現在不說佛教了,就改成了第五大文化名山。當年是有想法但是沒有具體的行動方案。因為文化這種東西,她就沒有一個具體的行動方案。這完全在于你的念頭,你的意愿,你的目標,和你做的每一步的決策。
現在中國號稱每天練書法的,業余書法家也好,書法家也好。我們和《書法報社》已經合作了十多年,舉辦全國比賽,(作為書法人)不可能不知道觀音山。通過這些活動,觀音山完整的建立起一個自己的文化概念。但是,現在我們碰到了瓶頸,什么瓶頸呢?(如何更好的向前發展),大家都是文人呢,文史哲相通,大家都是動筆的,說起三皇五帝,世上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黃帝出生在哪里!于公元前的某一年某一月某一日出生,具體是什么情況,他去世的具體年份是怎樣?等等,我們民族文化的根源,還是一種不可描述的朦朧狀態,這是一種悲哀,這種悲哀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是否能在我們這一代人中給它瓦解?中國人有沒有這個能力?大家說有沒有這個能力?根據在哪里?
3900年前,地球經歷過一次巨大的氣候變遷,一天之內溫度下降十幾二十度,持續了幾十年,什么原因不清楚。當時出現了什么情況,我們現在還不清楚,突然,在某年某一天,氣溫又開始回升,連續幾十年氣溫回升,導致在地面上的冰川開始融化了,冰川融化的越來越多,逐漸變成了洪水。把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絕大部分人口都沖到了海里。海拔高處剩下活著的人,不辭辛苦的勞動與創造,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中華文化。3900年前黃帝是不是在這一次出現或消失?大禹治水在什么時候?在哪個地方?3900年前,在氣候發生巨大變遷之前,我們這塊大地上生活了多少人,狀態是怎樣?文明到了哪個階段?大概有多少個方國?
大概在某一年,又出現了一次不可描述的巨大災難,大概在距今5500年左右有過一次,大概在7000多年前又有過一次,大概在12800年前的某一天,(又發生了一次)。地球的溫度突然間下降了十幾二十度,持續了800年。后來冰川就到了廣東的北邊,800年過后,氣溫突然間又開始上升,導致冰川融化了幾十年,后來形成了大暴雨。最后演變成一場滔天洪水,把大量的人類文明都沖到了海里。12800年前的文化到底存在不存在?一萬年前的文化到底存在嗎?我可以透漏一個消息給大家,有!唐老師,你來自遙遠偉大的貴州,我可以親切的告訴你,在貴州,流傳著一支中華民族最悠久的文化,彝族,他們的文字在今天還有人會寫會讀會用,還可以用這個文字寫小說寫詩歌。
用什么證明我們這些結論呢?在浙江金華浦江縣,有個上山文化遺址,距今近萬年,在二三十年前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陶器里面有文字與八卦符文,幾十年來許多專家學者不認識刻在陶器上面的文字等等。直到有一天偶然間,這些資料被貴州彝族的一個老師看見,30個文字他可以讀出26個。又是偶然間,這個老師又去了幾個考古遺址,讀出了許多文字。
按照彝族自己流傳下來的經典《創世史書》,里面明確的講到幾次大洪水,而且書中明確的提到大禹是他們一萬年歷史之中,某一個階段的領袖。大禹出生在汶川,而重慶地區有五條南北朝向的山脈,不知道某年某天,人為把它開鑿成東西走向,讓四川從之前的汪洋大海變成了如今的天府之國,排出的水量據說持續了200多年,把整個“四川海”變成了如今肥沃的土地。到底中華民族的歷史該如何解讀?是3000年?還是3500年?還是9000年以上?
追尋12800年前的巨大氣候變遷,歷史學家與考古學家給這次事件命名為“新仙女木事件”,這是一種植物的名稱,這種植物只生長在冰川邊緣,但是卻在很多溫帶地區的國家發現了遺留的化石與木頭。所以就把12800年前巨大冰川事件命名為“新仙女木事件”,那次事件的大洪水把全世界文明清洗的干干凈凈。后來,藏在山洞里的我們的祖先智人,一定要記得是智慧的智,智人!我們現在的人叫晚期智人。當年的智人在熱帶亞熱帶山洞里僥幸逃過一次大劫。逃出來以后,估計當時全世界剩下的人,不超過10萬人。逃出來以后,就變成了今天全世界80億人口,一部分在中華大地上生存發展。
據復旦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考證,在32000年前,橫斷山脈曾經有一個家庭是智人,這個家庭有三兄弟。DNA學家把三兄弟的DNA分別命名為O1,O2,O3,代表了他們三個直系。O1向北走進入四川,后來又向東走,進入東北,在16000年前,跨過白令海峽進入美洲,O2向東走,進入中國大陸中原地區,多次回旋分支形成了現在中華民族的最基本人口。O3向南走,一部分進入中國沿海地區,一部分幾千年后進入了東南亞。這些資料呢,都是零散的,都是不同學科的,都是沒有串聯起來的。
考古學在200多年前拿破侖的推動下成立了,現在中國人要盤問自己的歷史,往前盤一點,日本人給你擋住了,再往前盤,埃及人擋住了,再往前盤,蘇美爾文明擋住了。蘇美爾文明最早是7000年前出現,埃及文明最早6000年前出現,那中華文明呢?從彝族流傳下來的經典可以明確看到,彝族文字歷史有9000多年,當年在浙江的上山文化留存有彝族文字。偶然間,我在那里發現了彝族人祭拜祖先的工具,有陶瓷做的,有三叉型牛角做的,這個工具現在還在彝族中使用。唐老先生,你有空去彝族地區會發現,在他們祭拜的時候就可以發現,9000年前的祭拜工具他們今天還在用。
同樣的文字,同樣的宗教,可能是同樣的語言,在9000多年前到7000年前,統治了很大一片地方,包括有:朝鮮半島、貝加爾湖畔、外蒙內蒙、整個中國大陸、東南亞、中東阿富汗、印度北部、尼泊爾緬甸。2000多年間,同樣的文字宗教,可能有同樣的口音。如果中國人要追尋自己的歷史,為什么不承認彝族文化?彝族就是我們大家庭中的一員,甲骨文就是彝族文字,只是有點變化。彝族的文字有6萬多個字,我今天發言說這些,是為了證明一個結論,文史哲是相通的,作家們的思想,最重要的是上通天地,廣博歷史。我們今后,就要提供給中國所有文人和全世界的文人一個常識:“中華民族的文化來源于9000多年前,這個文化現在是全世界文化的源頭”。
為什么?因為12800年前那次洪水把原來的文化都沖刷干凈了,這個是劫后余生的一件事。我和曹秘書長還有鄒會長(鄒主席)、曾會長等領導們研究過多次,最后決定,明年開始在觀音山另辟蹊徑,準備搞一個“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觀音山論壇。每年都舉辦一屆,連續舉辦十至二十年,每年邀請國內外頂尖學者研究專題研究。明年先談氣候,14000年前到今天的氣候,全世界的氣候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帶來的影響。后年,就對人類DNA研究,研究幾萬年前到今天人類DNA的演變以及分布。第三年研究文字和語言,以彝文等為主,現在中國通用文字有5種:“漢文、東巴文、彝文、水文還有女書”。
搞完這三屆以后,今后繼續搞如《動植物的馴養》、《古建筑的結構和技術》、《人類的衣服》等等,我們打算用10-20年時間,描繪出9000年來到今天中華民族文化的立體有機完整的脈絡,讓全世界的歷史教科書根據這個結論來進行改寫。提供給大家的就是,今天在溯源中國文化歷史和中華民族歷史的時候,要看高一點,看高到多久呢,也就9800年前。今后見到日本學者,就可以輕輕的拍拍他的小肩膀,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們的文化歷史是有9000多年的文明歷史!
注:內容有刪減
來源:廣東觀音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