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清朝問題是因為落后,是因為沒有西方一樣先進的武器和生產力。這其實就是一個誤區,因為清朝落后的根源在于君主制。下面我們就假設是清朝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軍事實力,它還會像日不落帝國一樣,走向強盛嗎?我覺得不會,或許清朝在初期會很強大,但越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越來越走向衰落,最終會再次回到那個腐朽落后的清王朝。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清王朝為什么會逐漸走向落后甚至是滅亡呢?
清朝
首先,就算清王朝擁有蒸汽機,你覺得清朝的王爺貝勒會看著這些財富流入到商人甚至百姓手里嗎?依照王公貴族的貪婪斷然不會,他們會利用手里的權力把這些企業從商人手里奪過來自己經營,但這群膏粱子弟又怎么會懂的經營呢?然后這些企業就全部走向虧空,清王朝不僅沒能實現富裕,反而更加貧困了。最后很多企業會由于經營不善大量倒閉,而這些王公貴族大概率不會認為自己的無能導致的經濟潰敗,反而會誣陷英國的蒸汽機是歪門邪道,然后會抵制這些東西。
最后的結果就是百姓因為這些商人壟斷經濟抬高價格導致負債累累,清王朝因為替這些王公貴族的企業善后而負債累累。而這些錢要不被養王公貴族移到其他國家,要不就讓這些企業的代理人背鍋。而這點從洋務運動就能看出來,別說不掙錢,即使掙錢了,慈禧太后也不會用于富國強兵,而是要不過大壽,要不修繕御花園和宮殿,反正就是用于自己的貪圖享樂。甲午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慈禧挪用了軍費去過壽,導致軍費短缺只能以次充好。
朝廷
其次,就是清王朝獲取大量火器后,依照它們的秉性,它們肯定不會重用曾國藩和李鴻章這樣的漢人。而是把這些武器分到滿八旗手里,而依照旗人的墮落來說,它們大概率會拿這些武器換錢來抽大煙或者逛窯子。而且即使有一部分拿著這些武器,但依照滿八旗不堪一擊的表現來說,這些武器大概率會成為敵人手里的繳獲。這也是洋務運動為什么難以拯救大清帝國的原因,因為它們的規則本身就已經腐朽不堪了。而對于華夏來說,大清的存在本身就是扯后腿。
最終這些武器也不會讓大清實現富國強兵,因為大清的君主制培養了一大批好吃懶做的王公貴族。而他們的存在就是大清進步的最大阻力,每年朝廷要用大量的錢財來養活他們,而他們則是靠著踐踏清朝律法的威嚴來胡吃海塞。這也是清王朝和其他列強最本質的區別,英國拿出10兩銀子,最起碼有5兩能用在實處。而大清拿出10銀子,經過人情世故這么一弄,能有1兩銀子用到實處都算是有良心了。這就是本質區別,你能說洋務運動不如日本嗎?為什么日本的海軍可以用貧瘠的國力可以在甲午戰爭中擊敗資源豐富的大清水師呢?
軍事
最后,清王朝在獲得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后,它的第一步一定是更加喪心病狂的壓迫百姓。因為它有鎮壓百姓的利器,因此它不會害怕百姓的揭竿而起。通過讀歷史,我知道了一個鐵律:百姓富不富和蛋糕大不大沒有半毛錢關系。比如大家覺得明朝生產力和西漢的生產力哪個高,這點想必是毋庸置疑的,畢竟近兩千年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明朝的百姓難道比西漢的百姓更加幸福嗎?這點倒是未必,下面我就用事實說明。
因為年代久遠,而且數據具有欺騙性,我就拿事實來說。在漢朝劉邦實行十五稅一,而漢文帝實行三十稅一,即使輕徭薄賦,但大漢依然副庫充盈。反觀明朝,張居正時期三百萬兩依舊有盈余,但到了魏忠賢時期就高達1000多萬兩仍然入不敷出,崇禎時高達2000多萬兩連軍餉都發不出來。從張居正到崇禎稅收增長了至少7倍,換來的卻是統治者的貪婪和虧空。而明朝餓殍遍地的百姓不會比西漢的文景之治時期好,甚至在乾隆元年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這也就很說明問題了,做大的蛋糕除了讓做蛋糕的人拿的更多,不會有啥作用。
統治者
其實國與國的差距就在于體系,說白了就是統治者的貪婪情況。任何一個王朝勵精圖治,重用人才,那么用百年的時光都會成為一代強國。那么它們為什么寧可衰落都不肯自強呢?就是因為它們像清朝一樣為了維護這些王公貴族的利益,為了維護這些人的權勢,因此他們怎么敢任用有才能的人呢?正如慈禧對張之洞所說:俄國只要大清的土地,它們要多少就給多少無關緊要。而西方則要我們實行和它們一樣的體制,因此我們勢不兩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