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太過獨立,容易變成“情感疏離”。
冰箱情人:她從小就習慣一個人
阿米一直以為自己和男友心靈相通,天真地覺得彼此就算不說話,在一個空間各自默默做自己的事,也非常幸福。
直到分手的那天,他說他喜歡她的安靜,但沒想過跟她戀愛會那么寂寞。
他不想再當《快樂王子》故事里的燕子。愛上蘆葦的燕子愿意放棄與燕群結隊,每天殷勤地對蘆葦說話,但蘆葦卻總是沉默。
男友得負責想兩個人的話題,撐起兩個人的溝通,在戀愛里獨挑大梁;而當時阿米一直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天真地以為她和他最有話可聊,甚至把兩人在一起的安靜當成默契,對他的辛苦與不安,渾然不覺。
孤單,和眾人沒有交集
分手后,阿米開始思考自己的人際關系,并找了心理醫生做咨詢。
她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很多事情,例如以前男友問她公司同事有沒有一起團購好東西。當下,她想也不想,就說沒有。最近才發現原來同事間會揪人一起買東西、聚餐、唱歌、出游,只是很少約她。而她認為,就算同事提出邀約,以前的自己應該想都不想就拒絕。與其說不重視人際關系,不如說她打心底抗拒這些她不熟悉的社交活動。
在她以前的人生里,沒什么機會參與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互動。她不知道這是人際間分享快樂的方法之一。
來自于童年
年幼時,阿米的父母用開放、開明的方式教育她,鼓勵她發揮自己的能力。在充滿著大人的生活環境里長大,早熟和獨立是她必須要學會的事情。
對年幼的阿米來說,父母的忙碌與開明,不只鼓勵她要快點長大、獨立,被她吸收到心里的潛臺詞,可能是「我要快點進步,快點靠自己,不然我會成為父母的拖油瓶」。
為了不要成為家庭里的負擔,阿米變得很獨立,她成為不需要仰賴和別人合作就能活下去的女孩。
「獨立」需要環境的培養與鼓勵,然而「合作」也需要被帶領著學習。阿米的原生家庭滋養她「個人能力的發揮」,但在「與人溝通、互動」上卻十分貧乏。
到現在,阿米的獨立自主成為無須和人分享、互助的條件。她的個人能力無法透過合作,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在人群中,阿米成了孤僻的圓,和眾人沒有交集。
是保姆,還是控制狂?
也許是沒被照顧夠的孤寂,阿米周身都帶著憂郁的氣質,讓人感覺疏離。男性會被這種神秘感吸引,但熱臉貼冷屁股,誰也撐不了多久,追求總是不了了之。
能夠跨越重重難關的不是英雄,更像是保姆型的男性。他們體貼入微,很喜歡照顧人。阿米像心靈上的孤兒,很需要這一類型的暖男。一冷一熱,感覺很搭。
不過,帶給阿米創傷與恐懼的戀情,也是一個曾經很適合自己的男人。那段戀愛是她迄今為止最長的一段。沒有更早分手的原因,不是因為情深,而是因為糾纏不清的害怕。
那個男人包辦所有的家事,會煮飯、洗衣、打掃,不介意幫阿米開門、提包、買衛生棉,但會過問她所有的行程,想知道她全部的秘密與密碼,介意她與任何異性的互動。
一開始,阿米告訴自己,談戀愛就是這樣,是自己要學會適應。
阿米沒有閨蜜和朋友,無從了解正常戀情來比較。她害怕是自己不適合和人相愛。這個想法,讓阿米不敢分手。
但阿米身心窒息,每天偷偷哭泣,失眠、食欲降低。心理師說這些都是憂郁癥狀。阿米深有同感。幸好后來她救了自己。阿米向公司申請出差,什么國家都可以,愈遠愈好。她用人間蒸發的方法,逃離了那段戀情。
疏離是她的愛情防衛模式
因為當初那段失敗的戀情,阿米對人就更加小心,結果害慘了后來的男朋友。戀情開始之前,她甚至觀察許久,知道對方也是需要有個人空間的人,而且想法開明。
追求她時,對方一直保持令人安心、舒服的距離,阿米才敢放心與他交往。阿米是真心喜歡他,也放了感情,但不知道為什么最后自己還是被埋怨、冷漠。
和心理師回顧戀愛經驗后,阿米才逐漸看清楚自己的防衛模式。
那些,阿米當初以為的尊重,現在看來都是疏離。例如,一開始,她就與男友劃清兩人時間跟個人時間,言明各自可以保有秘密與交友空間。
阿米不知道兩個人在一起,可以做些什么,她也很常拒絕男友提議的活動。阿米喜歡兩個人待在一起,但卻是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而兩個人對話時,簡甄常放空。
回想起來,這是阿米覺得關系進展太快或太親近時,拉開距離,降低自己焦慮的方式。
這些難道錯了嗎?
把談戀愛當成談生意一樣,希望事先用約定來維持界線,這其實抹煞了許多相互了解與磨合的可能性。花點時間相處后,也許阿米才能真的了解自己想和對方分享什么,而哪些想留給自己。
沒有覺察到自己與對方親近時的焦慮,沒嘗試把自己心里模糊,但不舒服的感覺表達出來。雖然本意是擔心破壞關系,但缺乏溝通,讓兩人都陷入無法調整的無助感,最終扼殺了戀情。
在關系中「勇敢表達自我」,是自己的責任
阿米發現自己之前的人生,花了許多時間在增進專業能力。她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事情太復雜,干脆認定自己不善言詞,視「增進人際溝通能力」為畏途。
心理治療拓寬了阿米的想法。學習溝通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事情,也是她與自己的事情。
阿米需要花時間了解自己,也需要從原生家庭給的框架里走出來。如果人的心靈像一個花園,種滿了各種心理能力,要悉心以各種體驗來灌溉。
「表達自我」是她花園里被冷落的一塊。過去人們只看見她一個人可以完成事情的能力,現在她要在人際關系里,嘗試新的方法──練習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讓自己有機會愛人與被愛。
心理師的剖析
在原生家庭里,阿米沒有機會建立親密的母女或父女關系,她默默地適應「局外人」的角色。
缺乏親密經驗及過早被鼓勵獨立,阿米習慣被排除在外的身分。她不懂得如何和別人建立親密關系,對關系中會有的情緒波動比較敏感,一旦受到挫折,可能落入「受害者」處境時,她就會用「保持距離」這個方式,讓自己再度成為「局外人」,來逃避困境。
一、每一段戀情都會帶給自己禮物
如果兩個不適合的人,卻互相吸引,那么,背后包含許多可以自我觀察的線索。例如:被保姆型的戀人吸引,很可能是自己的內在有被照顧的渴望。
二、自我了解、修復創傷、增進表達是我們畢生的功課
很多人認為「回顧過去經驗」和「調理人際關系」很復雜,也很困難,因此說服自己把這些當成身外之事,但若長期忽略自我了解、修復創傷、增進表達等基本功課,結果只會讓生活窒礙難行。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學問,正是一個人有生之年能否安身立命的重要知識,值得我們花心力投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