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5092位真人故事
我是jade張老師,今年40歲,是一名海外早教指導師,二級心理咨詢師,兼職海外民宿從業者。
疫情期間,為帶著兒子出國,我辦理多次手續都被拒簽。雖然我從不認為海外會是天堂,但幾經周折,還是決定DIY出國。
但沒想到,當辦理好兒子和自己的出國簽證后,我卻陷入了焦慮。即使自己身為心理咨詢師,也不得不請專業心理咨詢師做了6次心理輔導,還到醫院開了藥。
(我是一名海外早教入戶講師)
我出生在內蒙古四線城市,父母都在機關工作。我是獨生女,家里條件很不錯,五歲時全家就搬進三室一廳的家屬樓。
父親是山東人,印象里他的脾氣不太好。他對我的愛,我30歲以后才理解。小時候只覺得他很嚴厲,感受不到父愛。
而媽媽認為女性要獨立自主,不能依靠任何人,這個觀點一直影響我到30歲。后來我成熟了,才意識到女性可以既獨立又柔軟。
3歲時,姥姥姥爺經常帶著我去市總工會下屬的工人文化宮玩,因此總能看到很多叔叔阿姨登臺演出。
(爸爸媽媽和我)
我也渴望自己能上臺表演。有一次,大明星費翔來這里唱《冬天里的一把火》。演出結束,搞完衛生,媽媽指著舞臺笑著對我說:“歌手唱完了,舞臺空了?!?/p>
不知哪里來的勇氣,我頭也不回地登上舞臺,模仿費翔的聲音和動作唱起《冬天里的一把火》。
三歲的童音很稚嫩,未經演出訓練的我也談不上唱得多好聽,但從此歌手唱完我登臺給大家表演就成了慣例。
(歌手唱完我登臺表演成了慣例)
早教研究表明,0~6歲的環境和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
從學前班到一年級,我經???00分。二年級開始,功課難度增加,我變得不愛和老師同學打交道。因為感覺只有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才能保證好成績。
從那時起,老師對我的評語就是“該生很內向!”實際上我并不內向,而是和很多孩子一樣,在家和在學校完全不一樣。
小學二年級時,老師問大家長大以后要干什么?我的回答是當老師,而且從那時起就從沒變過。
姑姑家表哥也問過我,為什么要當老師。我告訴他,我覺得當時父母和學校對我的教育方式是不完美的,我希望學校教育能讓孩子在家和學校保持一致。
(小學時的我)
表哥直接打斷我的話。他說:“不對,你想當老師是因為你覺得老師可以管別人!”
我愣了一下?,F在回想起來,可能我從小表現出來對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中時,我在全市最好的中學,但同學們的成績是兩極分化的。我們班70個孩子,只有一半考上重點高中。
我沒有上重點高中,媽媽也選擇了普通高中以便我能快樂成長。在高中,由于學習競爭不是那么激烈,學校氛圍也沒那么壓抑,我的演講天賦也逐漸展現出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生物老師讓我到黑板前去講解一個知識點。站在講臺上,面對著全班同學的目光,我突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信與從容。
(中學時候的我)
我條理清晰地講述完那個知識點,教室里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
當身邊充滿掌聲、關注和愛的時候,一個人自身潛能就被充分激發出來。幾乎所有的老師都選我當課代表,除了數學、體育和地理。
由于精力有限,我只選擇擔任語文和歷史課代表。這兩門加上生物,就是我當時最感興趣的課程。
我還參加了計算機小組,高二時考過了計算機二級,高三拿到電子商務證書。當時,我們還模仿著設計了一個賣書的網站,可惜沒有經營下去。
老師覺得我很有計算機天賦,建議大學學計算機專業。但我的夢想是當老師,何況天天編代碼對我來說也太枯燥了些。
(高三時 我本有機會去北京參賽)
高三時,我有機會參加全國計算機大賽,但媽媽認為女孩子不應該學計算機,而且怕影響高考,就沒讓我去參賽。
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方向非常重要。
我從小就對課外活動很感興趣,比如唱歌、跳舞、打架子鼓和彈琴。但媽媽認為這些活動不務正業,因此不支持我去學習這些課外愛好。上高中時參加計算機小組,還是我自己自主選擇的。
我大學主修教育學和管理學,畢業時也順利地拿到相應的學位。本來我打算回老家城市,去省商業學校當老師,但得知工資待遇后,想法就變了。
(大學時的我)
上大學期間,爸爸為我存了10萬元,打算將這些錢用作我剛參加工作時的生活保障或買房子的首付。
我記得當時畢業后問爸爸:“在商校當老師,一個月能掙多少錢?”
爸爸沉吟了一下:“這個學校的話,沒有多少,每個月也就1000多塊的樣子。”
我幫爸爸算了筆賬:“一個月賺1000多塊錢。這十萬塊錢,不管用作生活費還是買房首付,我要十年才能賺回來。時間周期太長,不太好。”
看爸爸若有所思地看著我,我整理了一下思路,不慌不忙地說:“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一直有一個在海邊生活的夢想?!?/strong>
(大學畢業,我來到廈門)
爸爸認真地看著我,我頓了頓,繼續說道:“不久前,咱們全家不是去廈門珠海,大連威海幾個海濱城市轉了一圈。能看出來,您和媽媽很喜歡廈門?!?/p>
爸爸的眼睛亮了起來:“你的意思是?”
我看著爸爸,說道:“我選擇去南方發展,在廈門買房。您幫我用這10萬塊錢付首付。我邊工作邊讀書,每月的收入用來還房貸?!?/p>
爸爸同意了我的想法,于是我來到廈門,邊讀在職研究生邊工作。當時廈門市婦聯成立了早教示范基地,本科以上相關專業可以作為人才引進。
我和婦聯簽了3年工作合同。2008年9月,正式入職婦聯早教中心,承擔早教示范基地的籌建工作并擔任早教示范基地主任。
(擔任早教示范基地主任期間舉辦公益講座)
婦聯以每月500元的價格幫我解決了一套三室一廳的廉租房。這套房子離我工作地點只有200米。爸爸媽媽也退休了,就帶著姥爺一起來廈門定居。
大學期間我學的是管理教育學,現在又在早教示范基地擔任管理工作,因此工作之余,我主動進修早教和幼教,成為一名專業的早幼教講師。
日常工作中,除了基地管理工作,我還經常外出宣傳早教,讓大家明白孩子的教育不是從幼兒園開始。早期胎教能讓孩子大腦得到全方位開發,孩子也就更聰明。
當時我大量時間用于配合各級婦聯、各個街道、勞動局、人才中心舉辦各種講座,培養早教和幼教人才,包括育嬰師和早教指導師培訓以及一系列父母課堂。
(培養早教幼教人才)
當時廈門很多年輕的父母并沒有意識到早教的重要性,每次我講完課以后,都會有家長主動過來咨詢一些問題。但問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如何喂養孩子,如何給孩子做保健之類的。
有一次,我隨口問一位家長:“你們以前給孩子做過早教嗎?”
這位家長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很認真地回答說:“老師啊,早晨太忙了,真沒時間起來教他。”原來,他不理解什么是早教,想當然地認為早教是早晨起來教育。
除了社區和婦聯的講座,廈門一些高校也邀請我在早教相關專業開設有關課程,這期間我也考取了高級教師資格,入選廈門人才庫。
(在某高校講授早教課程)
受有關部門邀請,我還擔任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志愿者,也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在心理輔導站,我主要從事心理學普及講座,包括一些0~6歲的兒童心理輔導。
2018年的一天,輔導站的領導叫我到他辦公室一趟。我心里有點忐忑,不會是自己工作出了什么岔子吧。敲門進去,領導正在接聽電話,用目光示意我坐下。
掛了電話,領導和藹地對我說:“接到市里電話,指示我們錄制《云上心理課堂》。站里很重視這項工作,你演講能力不錯,就由你主講吧!”
(錄制《云上心理課堂》)
爸爸媽媽知道后很高興,把視頻發給親戚朋友。我有很多朋友同學都在機關工作,他們也轉發給自己同事作為學習資料。
領導一看這一期效果不錯,就租用專業攝影棚,讓我過了一把明星的癮。后面的錄制連人物化妝和造型都有一個專業團隊負責。
2010年的時候,我結婚了。我非常熱愛早教事業,即使懷孕9個月,也依然堅持講座。兒子出生兩個月,我就又一次回到熱愛的早教講臺。
因為懷孕,我離開了婦聯早教中心,但仍然保留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志愿者身份,并我親自帶兒子健康成長到2歲。
(在各地辦講座)
兒子3歲的時候,我本來是有機會去香港浸會大學進修的。爸爸媽媽舍不得我去,他們說一家人從大北方移居廈門,你房子工作孩子都剛剛穩定下來,先別折騰了。
兒子七歲就讀于北京某著名大學廈門附屬小學,學校老師嚴格刻板,讓我依稀看到自己上小學的影子。兒子一度害怕去學校,我就考慮為了孩子換個環境。
廈門是著名的僑鄉,我知道自己當時出國沒有任何優勢。果然,幾次申請都被無情拒絕,給出的理由無非是移民傾向或年齡超齡。西方人為了控制老齡化,有意識地對超過35歲的人毫不猶豫地拒簽。
(疫情期間,我決定自己DIY出國手續)
剛好有很多朋友到了海外,我就換了個思路,自己DIY出國。也是歷經波折,總算把兒子和自己辦出來了。
我早知道國外并非天堂,尤其語言就是個大問題。哪怕國內通過英語水平考試也非常難溝通。
特別是英語的口語和聽力,海外不同地方都有口音,還有各行業的專有名詞,根本聽不懂。
出國之前,我就知道西方有一種所謂的“保護弱者”法律。比如,我帶著孩租房子,假如說我不交房租,房東沒有權利趕我走。
結果,直接后果就是我們干脆租不到房子,因為沒有哪個房東愿意冒收不到房租的風險。加上沒有正式工作,銀行也不給辦理銀行卡,生活極其不方便。
因此,簽證辦理下來,我反倒陷入焦慮。
(我保留著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志愿者身份)
為什么我的思想壓力這么大?因為當時正是疫情防控期間,我歷經各種波折,加上從小帶我長大的姥爺也生命垂危,自己跑簽證又過于辛苦,地簽過程還被感染了。
我自己就是心理咨詢師,知道自己心理出了問題,就專門又請了專業心理咨詢師給我做了6次心理輔導。
這位心理咨詢師擔心我到了國外心理壓力會更大而扛不住,因此建議我提前開好藥帶上。果然,到了國外,碰到的問題比國內復雜多了。
(疫情期間,我堅持志愿者工作)
到了國外,暫時在朋友開辦的學校當老師,才發現海外華人圈比國內復雜得多。
在國內,我雖然時常感覺人際關系比較復雜,但還真沒有碰到過壞人。而剛到國外,我就碰到兩個。她們還是我所在同一個教學機構的姐妹,也是老師。平時大家表面關系都不錯,和她們一起,我經常抱著一種開放的心態。
今年8月,我因故要去趟德國。結果教學機構校長找到我,生氣地質問:“你一聲招呼不打就去德國,那這邊9月份的工作怎么辦?”
(海外入戶早教)
我只能耐心地解釋:“校長,如果我9月份接了你的課,這學期我肯定會給你上完的,不可能中途跑德國去工作。另外,就算我打算去德國工作,那我是不是也得學期開學去啊。中間跑去,哪個學校會要我呀?”
因為我只給其中一個同事講過臨時去德國辦事,因此可以確定是她背后捅刀。
過了不久,校長又面色鐵青地質問我:“聽說你在社交平臺招聘老師,是不是打算撇開我們單干?我們不接受在這里掙錢又在外面單干的老師!”
我在社交媒體有賬號,也只有她們知道。因此我可以說被她們背刺兩次。加上這家學校離我住的地方距離太遠,因此兩三個月后我就離開了這里。
(海外教授小朋友學中文)
目前我在海外從事著好幾份工作,因為如果固定在一個學校當老師,掙的錢根本不夠花。
其中一份工作是周六周日教華裔小朋友學中文,還有一份工作是當地家政協會推薦我做早教入戶講師,就是一對一到孩子家中進行早教或幼教。
這份入戶早教是我主動投簡歷獲得的,一般一次兩個小時左右,主要以教學為主,當然也要照看好孩子。
今年8月份,本來我是沒有工作的。因為8月份是暑假,老外都在度假。華裔學校也放假了,很多華裔也因此回國了。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嫁給本地老外,8月份回國訂婚,她開的民宿需要人打理。剛好我學校放假,就請我幫忙照看了20來天。
結果我發現,海外旅游景點很多,近些年去海外旅游的國人也越來越多。在國外,旅行中的吃飯住宿都是大問題。
(朋友開的民宿)
我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發朋友的民宿,有國內旅游者感興趣咨詢,我就推介給她。
有時朋友忙不過來,我恰好有時間,也會幫助她接待客人或當翻譯。就這樣,給朋友幫了一個暑假的忙,我也知道海外民宿該怎么經營了。
在歐洲經營民宿,受限制的因素太多了。比如要租到面積合適的房子,地段還要好,最好離地鐵近。關鍵還要辦理許可證,避免鄰居舉報。
目前有三家民宿和我合作,我負責在社交媒體介紹,給他們兼做旅游地陪,比如接機、翻譯、景點接送。
(在瑞士旅游)
在國外創業很難,除了高額稅收,還要面對各種敲詐與勒索。
我有一個朋友,女兒考上了劍橋,她想要開個學校,專門輔導孩子上名校,結果就被當地幫會警告了。
目前,我獨自帶著兒子在充滿挑戰的海外生活,依然堅守著教育初心。海外生活不易,但每一個困境在我看來都是成長的契機。
我也經常思考,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堅守內心的善良與執著,通過自己的專業與努力,將生活過得更加精彩。期待未來事事順利,拼出自己的一片天。
【口述:jade張老師】
【撰稿: 南柯行者 】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