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5091位真人故事
我是David,80后,福建福清人。
高中畢業(yè)后,家人花了20萬讓我去英國留學,結(jié)果啥也沒學到,連工作也找不到。如今我在建筑工地做藍領(lǐng),訂單多到做不完,被公司同事稱為Top man。
從剛開始的很不適應,到逐漸步入正軌,其實源于一個女孩。自從遇見她,我就開啟了人生的幸福模式。
(倫敦的雪)
我是David,80后,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市農(nóng)村,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
我們那是有名的華僑村,90年代初出國打工成為一種潮流,整個村、整個鄉(xiāng)都往海外發(fā)展,是很多人賺錢謀生的一個選擇。
我父母很勤勞,爸爸是建筑工人,大多數(shù)農(nóng)村人很早就睡覺了,可他下班回來還要忙這忙那,很晚才休息。
媽媽也是起早摸黑,早早起床把家務活做完,再到地里播種、施肥、除草,中午還要出去給人打工。
他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但感情很好,很少吵架,偶爾拌拌嘴。看到村里出國打工的日子越過越體面,爸爸也決定去以色列闖闖,家里只剩下媽媽和我們兄妹三個,從此她更忙了。
我從8 歲多就開始幫家里分擔家務,燒火做飯,與哥哥一起給稻田澆水,照顧年幼的妹妹。
(我的家鄉(xiāng)福清)
那時候農(nóng)村沒有拖拉機,稻谷收割好后,要靠人力運回去。媽媽背兩袋子,我也跟著幫忙,因為年紀太小,挑不動擔子,常常是一路上走走停停,一袋一袋稻谷運回家。
有次村里辦酒席,分了一些菜與點心,我們?nèi)置醚郯桶偷乜粗?,口水都流下來了,但誰也舍不得吃,都要留給最辛苦的媽媽。媽媽下班回來后,卻推說她不喜歡吃這些,叫我們?nèi)置泌s緊拿去吃。
這些童年的經(jīng)歷、父母的價值觀,讓我覺得,一個家庭的幸福,在于夫妻同修!一個家族的幸運,在于全員同行!
雖然父母一直希望我好好念書,不要像他們這樣辛苦,但我一點也不放在心上,心想如果考不上好大學,還不如不上,跟村里人出國打工一樣能掙錢。
高中畢業(yè)時,盛行出國留學,有的同學去美國,有的去歐洲,有的去澳洲,有的去加拿大。父母見狀,建議我也出國留學。與其說去開開眼界,不如說就是奔著賺錢去的。
(我的學生時代)
我們村去英國的比較多,再加上我舅舅也在英國,大家都說那里好賺錢。當時英鎊兌人民幣的匯率是1:15(現(xiàn)在才1:9),于是就跟風選擇了英國,老鄉(xiāng)多心里踏實,父母也放心。
那年我20歲,留學簽證是找中介機構(gòu)辦理的,申請的是一所語言學校,與我同行的是隔壁村一個比我小3歲的男生。
到了英國,下了希斯羅機場,沿途見到的卻是低矮的二層瓦房,心里直犯嘀咕:怎么這個國家跟我們一個三線城市差不多,哪里有發(fā)達的影子?總之當時挺失望的。
我想象中的英國房子是電影中那樣的,有城堡、莊園、教堂,再不濟也有個鐵蓋頂與紅磚墻,所以一路上都在懷疑這地方能賺錢嗎?后來待久了才知道那里是郊區(qū),市中心還是挺繁華的。
去英國留學一年的花費是20萬,那可是20年前,算是一筆很大的投入。爸媽賺錢不容易,我心想一定要把這筆學費給加倍賺回去。
(在公園留影)
剛來英國第一年,我住在中介安排的房子里,辦完入學手續(xù)后,就馬上開啟了半工半讀的求學生涯。
當時面臨最大的障礙是語言交流,盡管出國前參加了英文培訓,雅思考了5分,但真要交流還是差很多。聽不懂的時候只能比手勢,厚著臉皮問,因此也鬧過很多笑話。
有一次與一個40歲左右的老鄉(xiāng)去快餐店點餐,老鄉(xiāng)示意要海報上的那個大漢堡,他轉(zhuǎn)頭對我說:“這么大吃一個足夠了。”然后我也跟著他買了一個。
打包到工地,打開一看,哇塞!只有一個小拳頭大小,我們一口就吃完了。原來那是一個兒童漢堡,海報畫得比實物大很多。
剛來時,我只能去中餐館上班。雖然在國內(nèi)提前學了一個月,其實什么都不會,只能硬著頭皮去應聘,進去就假裝熟手用粘板切菜,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覺得自己好生猛搞笑。
(倫敦街頭留影)
常常又累又急,費了好大勁,切菜的功夫也沒見長。老板又安排我去洗碗,第一份工作做了一個禮拜就沒干了,后來又找了一份服務生的工作。
做了兩個禮拜又沒干了,內(nèi)心泛起一種挫敗感:我在這里好沒價值,連洗碗都被人嫌。
最后還是一個做掌廚的朋友,介紹我在他上班的那個餐館打工,跟著他學了一年多,從最開始的切菜,到學會了炒面、炸油包等。
那時候壓力很大,每天眼睛一睜開,就有很多帳單要付。生活費、交通費、服務費、房租費,什么都貴,換算成人民幣更是嚇死人。單單一天在倫敦坐公交車、坐地鐵,也要花個一百英鎊。
哪里還有心思念書,滿腦子只想賺錢。再說我不是念書這塊料,應該屬于動手能力強的,就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地混了一年語言學校。
(比剛來時瘦了好多,不忙的時候去英國的沙灘踩沙子)
后來感覺自己也念不出一個什么花樣來,實屬浪費錢,一年后就退學了,轉(zhuǎn)行跟表哥去做建筑工。
做建筑真辛苦呀,早上很早要起來,8點上班,7點半就要到工地。
不過比起做餐飲,我還是愿意呆在建筑行業(yè),不用天天死守一個地方。建筑工地是流動的,今天在這里,明天在那里,可以不斷地接觸新環(huán)境,認識新朋友。
頭幾個月特別不適應,手腳起水泡,全身酸痛,像要散架一樣,嚴重時連樓梯都不能走。工地的環(huán)境也是又臟又噪又多塵。
好多次無助地想狠狠彈彈男兒淚,唱劉德華那首《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無數(shù)次想要放棄,覺得這樣的生活就像一場苦役。
但是我當時哪有退路,讀書不是讀書的料,餐館也做過了,要學歷沒學歷,要身份沒身份,又回不了國,再轉(zhuǎn)行也不知道還能做什么,哪還能跳來跳去,必須堅持。
(我在英國刮膩子)
再說來這里花了20萬,卻沒有給家里人掙出錢來,在我看來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
想到爸爸在以色列一打工就是10多年,那個年代中國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強大,他又沒什么文化,更不會說英語。爸爸在國外吃的苦肯定比我多得多,但他從來沒有向我們說過外面的苦與累。
正是這份堅持,這份吃苦耐勞的精神,到了我念中學的時候,我們家條件已經(jīng)算是村里非常好的。
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干下去,吃得苦中苦,才能拿到結(jié)果!
所以那時候與父母打電話聊天時,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怕父母擔心。直到一年后完全習慣適應了,聊天時才偶爾跟他們提一點。
在工地也有特別搞笑的時候,有次把客戶房子全部拆掉后再裝修,衛(wèi)生間沒了,我們只得到處找。
(施工現(xiàn)場,我五花八門的工具)
英國那個房子是聯(lián)排的,有一個工友偷偷地跑到隔壁后花園去,不巧被隔壁人家看到。當時我們英語都不好,只是聽到call police,然后嚇得趕緊跑。
現(xiàn)在經(jīng)過16 年的錘煉,我英語交流完全沒問題了,還學會了木工、泥瓦匠、水工、電工、油漆工,成了一名全能建筑工人。
365行,行行出狀元,讀書不行,做這些動手的工作,我還是很在行的。
哪怕像維修、拼裝之類的技術(shù)活,就算從來沒有接觸過,也總能比身邊的同事拼得又快又好。他們都覺得我很厲害,我想可能是因為我真的喜歡做這些事情,也愿意在上面花時間動腦子吧。
勤快的人在哪里都餓不死,像我現(xiàn)在,工單提前 4 個禮拜就預約安排了,每天非常忙。
我一方面在英國公司里做,另一方面也在外面自己接工程,相當于一個包工頭吧。
(在白金漢宮附近逛逛)
如果自己的項目工程量比較大,就跟公司經(jīng)理講我現(xiàn)在有自己的生意,公司的事要暫停一下,他會允許的。因為有些技術(shù)活其他人做不了,只能交給我,每次我一去公司,大家都叫我TOP MAN。
其實也不是我手藝有多好,就是老外有時候比較懶,難一點就不想做,不去弄,覺得這麻煩那麻煩。而我做活的原則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絕不丟三落四。
剛到英國的前幾年,我經(jīng)常感覺很孤單,語言不通,文化又不適應,特別是飲食很不習慣。
在國內(nèi),吃飯有很多選擇,白米飯、饅頭、油條、粥、粉、面之類。而在這邊,早晨常常就是啃個干巴巴的面包。剛開始根本吃不下,午餐就在英國老式超市里買一些不想吃的卻不得不吃的食物。
那時候真的特別想念媽媽做的食物,想念家鄉(xiāng)的味道。直到來英國的第三年,朋友介紹我認識了一個女生,自此我的人生發(fā)生了改變。
(今年8月,我們一家五口回到福清老家)
一開始我們在網(wǎng)上聊,感覺她比較謹慎,過了幾個月才約到線下見面。
盡管在網(wǎng)上聊了幾個月,但第一次見面還是挺激動?,F(xiàn)在還記得她當時光彩照人,嘴唇亮嘟嘟的,與我想象中的一樣美好。當然,我年輕的時候也是挺帥的啦。
更巧的是我們還是隔壁村的,天然讓我們親近了很多。與她走在一起,整個世界都是甜蜜的,就像是一個餓了許久的人終于聞到家鄉(xiāng)的味道。
她比我小4歲,英語比我好,雅思考了6.5分。當時一邊上學,一邊打三份工,做過接線員、服務生等工作。
她剛來英國一樣也吃不習慣,因為我有在餐館的工作經(jīng)驗,廚藝自然提升了不少,一有空就給她做好吃的,陪她出去逛逛聊聊,還告訴她一些生活小經(jīng)驗,比如買米不要去英國超市,要去中國超市買我們的東北大米才好吃。
(愛的摩天輪)
她常常工作到很晚,回家有一段路比較暗。考慮到女孩子不安全,當然還有我的小算盤——近水樓臺先得月,提出每晚接她下班。我晚上12點接她回家,再返回住處,然后第二天早上6點又去工地上班。
那段時間很辛苦也很甜蜜,堅持了差不多一年,到了那年圣誕節(jié)第二天,我約她去倫敦坐摩天輪玩。因為她曾經(jīng)對我說過:“摩天輪轉(zhuǎn)一圈,世界上就多了一對情侶!”
哈哈哈......后來果真夢想成真了,在摩天輪轉(zhuǎn)了一圈她就成了我的太太。
其實過程并不是很順利啦,因為當時有其他人追她,加上她父母也反對我們在一起,覺得她女兒比我優(yōu)秀,經(jīng)常打電話阻止她與我在一起。
奈何天高皇帝遠,在我的攻勢下,最終她還是決定選擇我。找到我太太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正確的事。
(我太太的秘密花園種滿了蔬果)
因為一直沒有拿到英國的合法居留證,我們結(jié)婚的時候雙方父母沒能來英國參加,但還是在國內(nèi)舉辦了酒席,形式上熱鬧了一下。等于我們不在現(xiàn)場,請親朋好友吃飯聚一聚。
我們也沒有辦法回國,是英國這邊親戚朋友組織見證了一下。一直等到2018年,疫情前一年,我們大兒子 7 歲之后,差不多過了13年才第一次回國。
現(xiàn)在我們的大兒子13歲,二兒子8歲,女兒兩歲半了。太太有文化又很能干,為了照顧家庭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讓我安心在外面打拼。每次下班回來,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幫我開門,與我擁抱,我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我經(jīng)常對她說:“你帶孩子培養(yǎng)孩子是為將來賺大錢,我在外面有一半工資是你的,還要外加你在家?guī)Ш⒆拥墓べY,所以你賺得比我還要多?!?/strong>
(溜娃)
平時我在工地上班,也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但我盡量不把這些煩惱帶回家,因為太太也有很多事情要處理。
家里大小事情都是她一個人,所有的賬單,三個孩子的學習生活,還要打理我們的后花園,我覺得自己上班比她省心多了,單純多了,只要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好在太太心態(tài)很好,很樂觀。在她的信念里,沒有解決不了的事,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結(jié)婚10多年了,我們一直很和睦,我也很尊重她。
家里我不用操心,只要想怎么多賺錢。大小主意以太太為主,她多操心我更省心。我也越來越有信心把事業(yè)越搞越好。
來英國快20年了,談不上喜歡,但是已經(jīng)習慣了這里。
(太太最喜歡的一棵樹,每年都開花)
現(xiàn)在聽說國內(nèi)發(fā)展越來越好了,很多人在家做直播當網(wǎng)紅,就能輕輕松松掙大錢,老家來這邊打工的人也慢慢少了。有時候我也會想:“如果當初不來英國,會怎么樣?出國打工這一趟值嗎?”
總之,作為中國人,不管身在何方,都要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家風傳給我的孩子們,傳給子子孫孫,讓華人文明、勤勞、友愛的種子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
【口述:David】
【撰文:檸檬】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jù)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guān)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