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8日),廣州地鐵11號線正式開通。
11號線是廣州首條環線地鐵,全長44.2公里,這意味著廣州地鐵運營里程正式突破700公里,達到705.1公里,穩居全國第三。
與此同時,廣清城際鐵路北延線(清城站至飛霞站)于今日開通,這標志著廣州地鐵運營的大灣區“地鐵+城際”里程突破1000公里,其中地鐵705.1公里、城際鐵路338.3公里。
同一天,深圳5條地鐵同時開通,地鐵總里程達595.1公里。
01
超大特大城市,正在卷“環線地鐵”
大城市的地鐵主要分為三類:
一類是純郊區線路,比如9號線,二是“郊區-市區”線路,比如3號線,第三類是市區線路,比如1號線,第四類是中心城區大環線。
而中心城區大環線,無疑站在地鐵鄙視鏈的上游,它是城市發展與地鐵建設的高級形態,比如北京2號線、上海4號線、廣州11號線等。
北京地鐵2號線
一般來說,環線地鐵選擇的都是一個城市最核心、最精華的區域,往往只建一到兩條,所以戰略地位極高、財富效應極大。
不過,由于地鐵建設的資金主要來自土地出讓金,所以大城市一般更愿意修建“市區-郊區”地鐵,因為這類地鐵沿線的土地儲備多,可以獲得更多賣地收入,而環線地鐵由于選址中心城區,可開發土地少,修建的積極性不高。
但“環形地鐵”的客流量大,背后的民生需求強烈,所以大城市最終都會修。而且,“環形地鐵”有利于讓地鐵加速成網,讓人流、產業之間產生更大的化學反應,是大城市地鐵建設的必然產物。
除了廣州11號線,國內目前已開通環線地鐵的城市還有北京、上海、成都、重慶、鄭州、哈爾濱、西安等城市。另外,深圳、武漢等城市也正在修建自己的環線地鐵。
廣州建設環線地鐵的念頭萌生于2007年,歷經17年,終于圓夢成“環”,標志著廣州地鐵建設進入新階段。
02
這條大環線,能否改變廣州“東強西弱”?
放眼全球,環線地鐵都是都市核心區的標配。
廣州11號線串聯起了5大行政區,分別是天河、海珠、荔灣、越秀、白云,框定的是廣州最核心的區域,相當于北京的二環線。
來看看它近乎完美的走位
廣州地鐵運營線路已經多達17條,但11號線仍然在很多方面是獨一無二的:
首先,它是廣州地鐵的“超級聯系人”。
11號線全長44.2公里,運行速度為80公里/小時,全線共設31座車站,其中換乘站達26座,換乘站比例超過80%,其中16座車站與既有線路換乘。
不僅如此,11號線與廣州最繁忙的3號線、2號線、5號線、8號線、1號線、6號線均有2個交叉換乘站,還與18號線、廣佛線等跨城線路有交叉換乘站。
11號線超強的集散能力可見一斑,它既是廣州地鐵客流內循環的靈魂,又是廣州與周邊城市外循環的關鍵先生。
第二,它是廣州的“CBD環”。
廣州11號線途徑琶洲、金融城、廣州東站(天河北)、白云新城、廣州火車站(流花商圈)、白鵝潭、江南西等七大商圈,全程無郊區,堪稱廣州的“CBD環”。
在此之前,廣州還沒有哪一條地鐵,能夠同時把這七大商圈全部串起來的。
11號線框定的環狀片區內,容納的人口超過700萬,創造的GDP超過1.3萬億,是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承載區。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環線地鐵都是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靠近環線地鐵的商場、寫字樓,也都賺得盆滿缽滿。
總而言之,廣州地鐵11號線描繪出廣州的“核心通勤圈”、“核心商業圈”、“核心資產圈”,是廣州地鐵發展的集大成之作。
第三,這條大環線,有望改善廣州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眾所周知,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廣州中心城區的一個問題是發展不平衡,尤其體現為“東強西弱”,以金珠琶為代表的東部CBD集群,虹吸了太多資源,導致西部片區出現產業空心化、年輕人外流等問題。
11號線將東西部一碗水端平,實現了雨露均沾,這有助于將西部片區與東部片區打成一片,有效縮短東西部的通勤距離,并為西部片區強勢“導流”。
而客流會帶來產業流、資金流、信息流,這對處在洼地的西部是個機遇。
當然,要徹底改善廣州“東強西弱”的格局,僅靠一條環線地鐵的“導流”是不夠的,西部片區需要提供高品質的產業載體、商業場所、品質社區來承接“這潑天的流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