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后不長時間,因為工作調整,我從校辦到圖書室管理圖書。昨天在歸類整理從老校區搬入新校區的近4萬冊圖書時,意外發現了一本1952年8月北京第一版、1953年8月北京第四次印刷的《回憶魯迅》,定價標明的是“5,900元”。
看到這個數字,我首先再次確認了數字中間的“,”是數位分節號,而不是小數點。然后想到的是建國初期,使用的可能是金圓券之類的流通貨幣。因為小時候曾聽祖母講過,爺爺去世后,祖母一人帶著三個尚未成人的孩子,因為無力耕種,只好把屬于自家的土地賣了。誰知前腳剛賣完,緊跟著貨幣就變了!我們家終于有錢了一次,可這些錢卻不能流通了,沒有絲毫的購買力,只能用來糊窗戶、泯擱擺,剪鞋樣。
查閱相關資料得知:建國之后,由于百業凋敝、經濟不振,人民幣匯率曾有過七八次大的變動:
第一次是在1949-1952年的“人民幣匯率頻繁波動時期”。這一時期,人民幣匯率以美元為基礎,共調整過52次。
其中,1949年,1美元折合80元舊人民幣;到了1950年3月,1美元折合42000元舊人民幣。
1950年3月到1952年底,人民幣匯率轉為持續升值。
1950年4月,1美元折合42000元舊人民幣。
1952年12月,1美元折合26170元舊人民幣。
《回憶魯迅》這本書正是在這一時期出版發行的,雖然館藏的這本書是1953年第四次印刷的,但版本還是1952年8月的第一版。
今天的人民幣匯率是1美元約等于7.2994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等于0.137美元。以今天的匯率去看這個定價的話,5900元舊人民幣相當于那時候的0.2254美元,按今天的匯率折算,也就是說,《回憶魯迅》這本小冊子,現在要買的話,需要花1.64元!
這下你明白了吧,不論社會如何發展,時代如何進步,如果握在你手中的錢不值錢——也就是沒有購買力的話,說啥都是白搭的!正像毛時代好像人們都比較窮,但那時候的豬肉四五毛錢一斤啊,而現在,5毛錢只能買一個蒸饃、半個火燒饃!——人家還不賣給你!
敬請關注“劍鳴濤聲”的自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