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數據顯示,2024年平安夜的票房收入為3840萬元,不到去年1.705億元的四分之一,也是自2011年開始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當時的票房收入為1.159億元。圣誕節數據同樣。
01.票房數據為什么沒反應出“口紅效應”?
說好的經濟下行期所產生的“口紅效應”呢?
(這里再啰嗦一句,當前很多人理解的“口紅效應”有誤,口紅效應,是低價奢侈品購買需求大增,而不是低價商品購買量大增。)
根據資料,“口紅效應”一詞在國內走紅,源自中國電影行業的一場討論。
當時,正逢世界經濟金融危機,于是就有人聯想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那時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沉寂趨冷,好萊塢的電影卻乘勢騰飛,熱鬧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給觀眾帶來歡樂和希望,還讓秀蘭·鄧波兒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有人因此認為,中國電影也可借“口紅效應”,找到一次逆境上揚的機會。同時也有學者指出,由電影借“口紅效應”推廣開去,其他文化娛樂產業也可以從“口紅效應”中獲益。
之后,中國的電影產業確實風生水起了一段時間,直到那幾個小花卷進逃稅案、資本市場割韭菜事件后,戛然而止。
從數據看,2020年~2022年那三年,是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口紅效應”的,但是,拐點出在去年圣誕節。
這是不是說明,經濟沒有我們想的那么不景氣?
圣誕節電影票房撲街的主要原因,是有替代品了——從影院到個人手機端了,而且,作為工業化生產的精神消費品,這替代品質量竟然還有比電影好的,最主要的是觀看方便。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其實,如今的票房在“手機”。比如,有沒有統計一下平安夜圣誕節那兩天9.9元短劇的消費總額?還有9.9元小說的付費,會很讓人吃驚,這還不包括那些APP上影視劇VIP的付費。
當然,最主要的是,手機端的影視劇消費不分節假日。
看有分析說票房塌房,是談戀愛的人少了,因此看電影也少了,其實這是用上一代的眼光,在理解現下的年輕人,這一代年輕人談戀愛,根本不需要去電影院約會的。
技術已經成熟到可以順應人們對精神產品的消費需求,手機端的影視劇消費,恰在此時出現,至少滿足了當下的三大需求:
第一是補償心理。
一直以來,我們最缺乏的邊界感,沒有個人空間,尤其是精神上的個人空間,如今竟然可以在個人手機上彌補,哪怕,上班路上在地鐵里的時間段。
其次,滿足了人們對于自我掌控感的需求,有了手機APP看影視劇尤其是快消品短劇,再不需要全家一起看電視搶遙控器了,更不需要將就家人看自己不喜歡的內容,還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選擇倍速看、隨意跳轉看……
第三,個人時間的有效使用。
手機端消費影視劇,滿足了人們在零散時間對于精神產品的需求,自己的手機,隨時可以看,隨時可以停,而且可以利用零散時間。
更何況,手機端看影視劇與去影院比,大大減少了觀眾的沉沒成本——別說大老遠去影院、等開場時間、檢票、找座位,這些零碎的時間消耗,影院看電影,最大的痛苦是看了一兩個小時后,發現是個爛片——不能退款不是最重要的,浪費的時間成本才是最大的損失。
手機端看影視劇以及短劇,可以隨時切換停止、快進以及回頭再看幾遍,但是,影院都不行。
國外學者幾年前就發現了這個趨勢,日本作家稻田豐史在《倍速社會》全面分析研究過。
03.影視劇的另一個賽道已經羽翼豐滿
“為何大家喪失原倍速看劇能力”的有關話題走紅網絡,引起無數網友共鳴,觀眾的倍速播放習慣也催生出新的時代產物——短劇。
連“百年影帝”周星馳也推出首部短劇作品《金豬玉葉》,據公開數據,在星爺光環的加持下,首集上線一小時播放量便突破百萬,其電影質感的制作為短劇行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創作模式。
當然,實際成績已經淹沒在了快餐式短劇大軍市場。
表面看,影視劇消費是從大熒幕搬到了手機屏幕上,實際上這是票房分配渠道變革了——原來是由院線先收錢再分賬,現在是網絡直接支付,直接分賬了,甚至直接扣稅了。
電影的渠道革命早就來了,原來的分發渠道是院線,現在分發渠道是網站,在手機端,太方便消費了。
至于內容質量,手機端消費影視劇,沒有了中間灰色地帶,無需票房作假,評論、評分也不會被原來的營銷炒作渠道所壟斷,內容好不好、制作是不是用心,炒作和票房作假成本反而高了,如果不是為了洗錢,制片方愿意把成本大量投入到虛假吹噓炒作上,那會很快打臉的。
新技術的進步,會讓金錢分配的灰色地帶越來越少。所以,隨之而來的是原有的賺錢模式要隨之轉變。
04.倍速時代精神消費品市場機會
可以發現,如今的微短劇市場,有點像上世紀90年代香港影視劇,百花齊放,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甚至繁榮到供給過剩了——只要購買會員,會有看不完的影視劇以及微短劇。
來自企查查8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存短劇相關企業8.33萬家。近十年其注冊量呈持續正增長態勢,其中2020年首次突破萬家,同比增長98.95%至1.2萬家,達近五年注冊增速峰值。2023年注冊量同比增長20.57%至2.26萬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冊8157家。從區域來看,唯廣東存量過萬,現存1.83萬家,斷層領先其他地區,居全國第一。山東、陜西分別現存0.76萬家、0.6萬家,居全國前三。此后是海南、浙江等地。
當然,最大的問題——分配機制,可能依然需要磨合博弈調整,但不可否認,付費短劇目前的市場從蠶食原有的影視劇渠道,到形成新賽道并穩定增長只是早晚問題,靠短劇分發賺錢的帶貨達人們早賺得盆滿缽滿了。
不過,雖然電影票房數據不好看,但@紫竹商業評論 預測,非工業化生產的精神產品——即現場真人演出的劇院,并不會受影響,而且還可能會穩步上升,至于觀眾會不會一直被手機屏幕所壟斷,也不太可能,所謂物極必反,雖然這一代年輕人不和老一代不同,但畢竟人類是群居動物,享受到足夠的獨立空間后,年輕人畢竟還是要尋找群居的快樂,只不過,會以他們的方式,而不是傳統的聚會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