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個“文人皇帝”,非常酷愛作詩。據統計,乾隆創作的詩歌數量多達43630首詩,但是質量不佳。“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了2首詩,卻力壓乾隆皇帝的4萬首,全部上了語文課本。
一、大風歌
劉邦是沛縣人,泗水亭長。他以亭長的身份押送徒役去驪山修建秦始皇陵寢時,很多徒役逃跑了。
按照秦朝法律,不能將徒役押送到驪山,亭長會被處死。劉邦放了所有的徒役,逃到芒碭山避禍。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后,天下人苦秦久矣,紛紛起兵響應。劉邦的家鄉沛縣也起兵造反了。大家推薦蕭何、曹參做起義軍首領,但是2人擔心失敗后連累家人,不愿做起義軍首領,最終大家商議之后,將犯了罪,在芒碭山躲避的劉邦請回來做了起義軍首領。
之后,劉邦聯手項羽等諸侯,一起推翻了秦王朝。滅掉秦朝之后,劉邦和項羽又爆發了楚漢戰爭。
在韓信、蕭何、張良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下,劉邦最終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奪得天下,建立了漢朝。
劉邦稱帝之后,他手下的幾個異姓王接連起兵反叛。劉邦手下最能打仗的將領,恰好是造反的異姓王: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劉邦只能親自率兵去征討他們。前196年,劉邦率兵平定淮南王英布作亂,班師回朝途中,順道回了一趟自己的家鄉:沛縣。
回到家鄉后,面對熱情的父老鄉親,年邁的劉邦無比感慨,潸然淚下,當即作詩一首:《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詩,恰好是劉邦當時內心的真實寫照,他統一了天下,現在衣錦還鄉了,可是沒有猛士為他鎮守四方,只能讓年邁的他四處奔波征討。劉邦對大漢的未來和太子劉盈的未來充滿了擔憂。
二、鴻鵠歌
劉盈,是劉邦和呂后所生之子。劉邦稱帝之后,冊立了劉盈為太子。劉邦晚年的時候,愈發覺得劉盈性格軟弱,不適合做皇帝,他產生了廢除劉盈,立寵妃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
呂后是沛縣呂公的女兒。劉邦手下的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盧綰、任敖、王陵等大臣,都來自沛縣,他們中很多人是呂家的故交,所以他們激烈反對劉邦改換太子。呂后為了幫助兒子劉盈保住太子之位,前去求助留侯張良。張良建議呂后請商山四皓出山來幫助劉盈。
商山四皓,是秦末時期的4位隱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里季吳實、甪(lù)里先生周術。這4人是信奉黃老之學的飽學之士。劉邦稱帝后,曾請他們出山做官,被他們婉拒了。
一次宴會上,劉邦看到商山四皓站在太子劉盈的身后。他驚訝地問道:“我請你們出山,你們避而不見,為何現在愿意輔佐我的兒子了?”商山四皓說:“陛下一向輕慢高士,動輒辱罵,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太子仁厚孝順,天下人無不伸長脖子仰望著,臣等愿意輔佐太子。”
這讓劉邦意識到,太子劉盈羽翼已滿,文武大臣、百姓都支持太子,他不能改換太子了。劉邦將消息告訴寵妃戚夫人后,戚夫人難過地痛哭了起來。劉邦也強顏歡笑,作詩一首:《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劉邦將太子劉盈比作成高飛的大雁,現如今,“羽翮已就,橫絕四海”。太子劉盈已經羽翼豐滿了,獲得了天下人的支持,他劉邦已經無可奈何,不能改換太子了。
實際上,太子羽翼已滿是假象,是呂后背后操作的,這蒙蔽了劉邦。劉邦去世之后,權力落在了呂后之手,皇帝劉盈變成了呂后的傀儡。劉邦生前最放心不下的是戚夫人和劉如意。為了保護他們,劉邦封劉如意為趙王,并派周昌擔任趙國丞相保護劉如意,但還是被呂后設計殺害。
劉邦所作的兩首詩,立意深遠,質量上乘,而乾隆所作的詩歌,如《唐槐詩》:兔目當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階。何當綠葉生齊日,高枕羲皇夢亦佳。意境和立意方面,都要差劉邦不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