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臺灣著名詩人周夢蝶逝世十周年。
周夢蝶(1921—2014),本名周起述,出生于河南南陽。1948年去武漢求學未成,后隨軍前往臺灣。1952年開始發表詩作,1954年加入藍星詩社。1959年在臺北武昌街騎樓下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營生,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4月,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孤獨國》,鄭愁予戲稱其為“孤獨國國主”。1962年開始禮佛習禪,終日默坐繁華街頭的書攤,成為臺北知名的藝文“風景”。周夢蝶是詩歌的苦行僧,創作半個世紀,推敲苦吟,字字珍惜,出版詩集《孤獨國》《還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約會》《有一種鳥或人》等。
詩人周夢蝶
詩人痖弦認為周夢蝶的作品“無論思想內容及藝術形式,均能體現東方文化的精髓,與中國美學的風貌,將佛學與道家的精神,融入閎遠深沉的詩作之中”,這種熔古鑄今、借道參禪的獨特詩風,使得周夢蝶仿若孤峰別流,自成一派。他有奇情異志,但在滾滾紅塵中只想做“逆風而行,貼水而飛”的蝴蝶,風雪與孤寂,皆歸于一人。
為紀念這位獨特而重要的詩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即將隆重推出《周夢蝶詩全集》(上下),這也是大陸首次出版周夢蝶的詩歌全集。全集以臺版《夢蝶全集》為依據,仍請曾進豐教授編選,收錄目前周夢蝶可見的全部詩歌作品二百余首,按出版詩集情況分為六輯,共上下兩冊。另附有《周夢蝶年表簡編》以及大量關于周公生活、手稿的照片,以期讀者對周公能有一個更完整、深入的了解。
封面書影(暫定)
周夢蝶詩十首
讓軟香輕紅嫁與春水,
讓蝴蝶死吻夏日最后一瓣玫瑰,
讓秋菊之冷艷與清愁
酌滿詩人咄咄之空杯;
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
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
我寧愿為圣壇一蕊燭花
或遙夜盈盈一閃星淚。
徘徊
一切都將成為灰燼,
而灰燼又孕育著一切——
櫻桃紅了,
芭蕉憂郁著。
他不容許你長遠的紅呢!
他不容許你長遠的憂郁呢!
“上帝呀,無名的精靈呀!
那么容許我永遠不紅不好么?”
然而櫻桃依然紅著,
芭蕉依然憂郁著,
——第幾次呢?
我在紅與憂郁之間徘徊著。
周夢蝶(后排左一)與藍星詩社同仁
九行
你底影子是弓
你以自己拉響自己
拉得很滿,很滿。
每天有太陽從東方搖落
一顆顆金紅的秋之完成
于你風干了的手中。
為甚么不生出千手千眼來?
既然你有很多很多秋天
很多很多等待搖落的自己。
菩提樹下
誰是心里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底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給眼蒙住了
誰能于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以嘆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草色凝碧。縱使在冬季
縱使結跏者底跫音已遠逝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底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坐斷幾個春天?
又坐熟多少夏日?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后,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騞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雖然結跏者底跫音已遠逝
唯草色凝碧。
周夢蝶早期詩集
好雪!片片不落別處(節選)
我們都是打這兒冷過來的!
(好薄好薄的一層距離)
匆匆啊,已他鄉了
且已不止一步了的
匆匆的行人啊
何去何從?這雪的身世
在黑暗里,你只有認得它更清
用另一雙眼睛。
生于冷養于冷壯于冷而冷于冷的──
山有多高,月就有多小
云有多重,愁就有多深
而夕陽,夕陽只有一寸!
有金色臂在你臂上扶持你
有如意足在你足下導引你:
憔悴的行人啊!
合起盂與缽吧
且向風之外,幡之外
認取你的腳印吧
除夜衡陽路雨中候車久不至(節選)
我喜歡等。
我已幾幾乎乎忘記
我在等了
時間走著蝸牛步子
街道是廣大、溫潤而明亮的濕
雨,早已停了
全然沒注意那個小婦人還有
穿長袍的那兩個老者
是幾時走的——
總之,整條衡陽路
乃至全臺北市
如今,就只剩我一個人了
遠遠望見有一雙暗紅的
失眠的眼
緩緩的
緩緩緩緩的
向我移來——
莫非百分之百這就是駛向外雙溪寓所
最最后后一班
我要搭的?
凡事好歹總有個盡頭
不曉得等:
這愈飲愈酸的
有沒有盡頭?
夜有沒有?
時間走著駱駝步子
雨,忽冷忽熱的
又落了下來
周夢蝶重游明星咖啡館
集句六帖(節選)
一
月亮是圓的
詩也是——
未識面已先傾心:
這無猜的兩小
為甚么?不讓他們像貓狗一般
到積雪的叢草里打滾!
三
風有風的威勢
花有花的能耐;
風能戰而不能不戰
花不能戰而能不戰——
不能不的鼓聲比能不的
二者誰更雄渾而富于說服力?
不可一世的風,信否?至少有一次
至少有一次,你為花所敗!
走在雨中
走在雨中
臂里挾著一把菊色雨傘
為了不讓傘被淋濕
他寧愿忍著——不聽
打在傘上,宛如
打在蕉葉上的
幽微,而令人心跳的雨聲
許久不曾有過這份渴望了
雨和街衢和燈影和行色和寥寂
仍和舊時一樣——
是我畏懼著歡樂
抑歡樂曲意體恤我的柔弱
面對永遠沒有表情的夜
驀然,他把掌中的傘
秋葵一般
張開而且揚起
周夢蝶與三毛
善哉十行
人遠天涯遠?若欲相見
即得相見。善哉善哉你說
你心里有綠色
出門便是草。乃至你說
若欲相見,更不勞流螢提燈引路
不須于蕉窗下久立
不須于前庭以玉釵敲砌竹……
若欲相見,只須于悄無人處呼名,乃至
只須于心頭一跳一熱,微微
微微微微一熱一跳一熱
我選擇
——仿波蘭女詩人Wiss Lawa Szymborska共三十三行
我選擇紫色,
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
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閑而閑人之所忙。
我選擇非不得已,一切事,無分巨細,總自己動手。
我選擇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我選擇以水為師——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我選擇以草為生命,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
我選擇高枕:地牛動時,亦欣然與之俱動。
我選擇歲月靜好,獼猴亦知吃果子拜樹頭。
我選擇讀其書誦其詩,而不必識其人。
我選擇不妨有佳篇而無佳句。
我選擇好風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來。
我選擇軸心,而不漠視旋轉。
我選擇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兩枝。
我選擇漸行漸遠,漸與夕陽山外山外山為一,而曾未偏離足下一毫末。
我選擇電話亭:多少是非恩怨,雖經于耳,不入于心。
我選擇雞未生蛋,蛋未生雞,第一最初威音王如來未降跡。
我選擇江欲其怒,澗欲其清,路欲其直,人欲其好德如好色。
我選擇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
我選擇迅雷不及掩耳。
我選擇持箸揮毫捉刀與親友言別時互握之外,都使用左手。
我選擇元宵有雪,中秋無月;情人百年三萬六千日,只六千日好合。
我選擇寂靜。鏗然!如一毫秋蚊之睫之墜落,萬方皆驚。
我選擇割骨還父割肉還母,割一切憂思怨亂還諸天地;而自處于冥漠。無所有不可得。
我選擇用巧不如用拙,用強不如用弱。
我選擇殺而不怒。
我選擇例外。如閏月;如生而能言;如深樹中見一顆櫻桃尚在;如人嘔盡一生心血只有一句詩為后世所傳誦:楓落吳江冷。……
我選擇牢記不如淡墨。(先慈語)
我選擇穩坐釣魚臺,看他風浪起。(先祖母語)
我選擇熱張冷縮,如鐵軌與鐵軌之不離不即。
我選擇行乎其所不得不行,而止乎其所當止。
我選擇最后一人成究竟覺
我選擇不選擇。
周夢蝶手跡
初審:李義洲
復審:薛子俊
終審:趙 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