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利好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春節來了兩個好消息,我特別興奮:
一、除夕放假終于寫進規定。
不用再為趕路耽誤團圓飯,一家人可以好好團聚了。
二、煙花爆竹開始解禁。
這才對嘛,這才是過年該有的樣子!
幾個解禁的城市很有意思:
南海重鎮佛山——年貨市場又要熱鬧了,商販吆喝聲里,到處飄著爆竹味;
中原大地鄭州——街巷里又熱鬧起來,街坊鄰里說笑聲中,傳來陣陣鞭炮響。
東北城市鞍山——鐵鍋燉和鞭炮香混在一起,讓人心羨。
這些地方帶了個好頭。
媒體特意選這些城市來報道,意思很明顯:
讓鞭炮聲重回中國年!
這股年味正在全國蔓延,越來越多的城市跟著行動。
有感于此,談談三點認識:
一、這些年的年味淡了,就是因為缺了這煙火氣
前天路過小區,我聽見鄰居家的孩子在數日子。
他掰著手指頭,算過年要放多少鞭炮,小臉上滿是期待。
那股興奮勁,讓我想起小時候:
大家都在門口放鞭炮,空氣里滿是年味。小伙伴們互相攀比,今年誰家的炮仗響。
如今,這熟悉的場景要回來了。
這,才是我們要的年味!
十年禁放史,數字最說明問題:
2017年,444個城市禁放煙花;2018年,一下子漲到803個。
廣州深圳的禁令最嚴,連過年放個小鞭炮都不行。
十年走下來,結果很明顯:
一刀切,只會讓年味越來越淡。
三年疫情已經夠憋屈了。
現在經濟不景氣,老百姓更需要一個紅火年。
去年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表態了:
“全面禁燃煙花爆竹不合法。”
大氣污染防治法和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根本就沒有全面禁止的說法。
煙火氣,才是咱們中國人過年最大的期盼。
二、政策轉向并不偶然
這政策轉向,來得非常及時——
它既順應民心,也為傳統年味開了一扇窗。
每年除夕夜的十二點,鞭炮聲就是最好的見證。
這聲音不分貧富,不分地位,是所有人平等的、共同奔赴。
有人放大炮,有人放掛鞭,此起彼伏的聲音就是最熱鬧的新年祝福。
這是人間最公平的聲音,也是最純正的年味。
有人說現在條件好了,不放炮也能過年。
這話聽著有理,可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前天下班路過胡同口,我看見張奶奶正給孫子講她小時候放炮的故事。
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孩子聽得眼睛發亮。
這場景讓我忽然明白:
爆竹聲不僅熱鬧,更藏著我們對來年的期盼。
三、放鞭炮是中國人獨有的文化印記。
它不光是年味的標配,更是幾千年的傳統積淀。
每次聽見鞭炮聲,我就想起小時候和爺爺一起放炮的情景。
這響聲里有傳統文化的力量,正是這些傳統,讓我們記住自己是誰。
世界上有幾百種過年方式,偏偏只有中國人講究爆竹聲中辭舊歲。
這是我們獨特的文化密碼,是刻在骨子里的民族記憶。
好在春節已經成功申遺。
可泡菜、針灸、傳統武術、元宵燈會都被別人搶了去。
聽說韓國又打起了煙花爆竹的主意。
記得小時候,年味總是從大年三十的早上開始——
爸爸貼春聯,媽媽蒸年糕,院子里飄著硝煙味。
大家都在準備除夕夜的團圓。
這份期待,這種幸福,就是最樸實的中國精神。
如今看見兒時的場景重現,心里就暖暖的。
這才是我們要守護的年味,這才是最該傳承的文化。
守護傳統不是要回到過去,而是讓傳統在現代綻放新光彩。
該有的環保意識要有,該有的文明習慣要有,但年味也一定要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把過年的喜慶搞起來,把煙花放起來,把年味找回來!
這才是中國人該有的年,這才是最火紅的春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