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的清晨,伴隨著旭日初升,深圳地鐵首班車緩緩駛出,深圳人涌入熙熙攘攘的地下世界,開啟嶄新的一天。在深圳這座快節奏的中國一線城市,地鐵宛如城市的脈搏,承載著千萬市民的生活節奏。
不經意間,深圳地鐵已經陪伴深圳人走過了20年。從2004年深圳地鐵一期工程的“十字”型線網,到今天的放射型密集路網,20年間,深圳地鐵以軌道為筆,擘畫城市的骨架和肌理。如今,一條條地鐵線路猶如城市的毛細血管,連結深圳的各個角落,放大市民出行半徑,重塑城市空間布局,串起百姓的美好生活,讓城市脈動更加有力,市民幸福感更加持續。
織密城市軌道網絡
大幅提升公共交通可達性
城市現代化,交通要先行。2004年12月28日,深圳人期盼已久的地鐵一期工程1號線羅湖口岸站至世界之窗站、4號線福田口岸站至少年宮站開通試運營,線路全長21.3公里,共設車站20座。從此,深圳正式進入“地鐵時代”。
開通當天,2萬余名深圳人共同見證了這一刻。彼時,深圳正值料峭寒冬,仍吸引了大量市民來飲頭啖湯,乘坐第一列列車。開站前一個半小時,等車長龍綿延長達千米。從這一天開始,深圳軌道建設也按下了“加速鍵”。
20年來,深鐵集團作為深圳軌道交通事業的“主力軍”,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為指導,持續優化與城市空間形態發展相適應的軌道網絡布局,推動深圳軌道交通發展不斷刷新紀錄:近六年就迎來了五次集中開工和通車,創下了17條地鐵線路、5條城際線路、6個綜合樞紐、23個樓盤同步推進、次第建設的空前盛舉,目前仍保持平均每年200公里以上的建設工程量。
其中,2019年是深圳地鐵新線的第一個“井噴”期,共有地鐵三期、四期工程的16條(含延長線,不含4號線北延段)約284公里項目同時在建,創歷年之最。2020年,深圳一年開通6條地鐵新線及延長線、新增107公里地鐵線路。2022年開通的“五線三樞紐”聚焦區域聯動、城市群協同,展現了高質量的布局規劃水平,深圳地鐵也正式邁入“500公里”時代,全面覆蓋羅湖、福田、南山等9個市轄行政區。2023年,深圳城市軌道交通五期建設正式拉開序幕。作為深圳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軌道五期共規劃11條線路總長185.6公里、總投資1952億元,線路數量及里程均創深圳歷次建設規劃之最。2024年,深圳再次迎來3號線四期、7號線二期、11號線二期、12號線二期及13號線一期南段5條共計28公里線(段)開通。至此,深圳城市軌道路網增至595.1公里,車站417座,躋身世界級城市前列。
推動“多網融合”發展
提供優質軌道出行體驗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放眼望去,深圳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國家鐵路“三鐵”工程正進入新的建設高峰期,共有2條國鐵和地方鐵路、4條城際線路以及20條(段)地鐵線路全面建設中,“三鐵”在建里程達626.6公里。其中,國鐵、城際方面,在建工程包括穗莞深城際機前段及前皇段、深汕鐵路、深大城際、深惠城際、大鵬支線、平鹽鐵路改造工程等6條線路7個項目共348.43公里,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地鐵三期、四期及四期調整工程、五期工程20個項目共278.21公里線路均在有序實施建設,成為深鐵集團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參與“雙區”建設、交通強國的縮影。
作為深圳經濟特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在規劃新一輪“三鐵”項目建設時,從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視野出發,優先考慮“五主四輔”鐵路客運樞紐等對大灣區互聯互通有重大意義的項目。深鐵集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布局三鐵,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軌道項目建設,形成“規劃一批、建設一批、開通一批、次第推進”的高速發展局面,有力促進深圳都市圈的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讓更多市民享受到“軌道上的城市”帶來的出行便利。
預計至2027年,穗莞深城際、深惠城際、深大城際、深惠城際大鵬支線、深汕鐵路共計5條線328.69公里基本建成,8號線三期等10條地鐵四期調整線路(段)75.5公里全部建成。到2030年,建成7條高鐵、9條城際線、1條貨運線、5條鐵路聯絡線、4處鐵路樞紐共26個鐵路項目,運營服務里程超過10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一小時通勤圈”,實現深圳都市圈城市核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核心區樞紐間半小時直達、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形成完善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成“軌道上的大灣區”。
運營服務數質雙攀升
以人為本服務民生幸福
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經濟發展的紐帶,更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注腳。20年來,深圳地鐵始終堅持“以乘客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打造人民滿意的軌交運營服務,累計運送乘客超206億人次,線網建設密度、客運強度、通勤便捷性、智慧出行等指標位居中國內地城市第一。
特別是2020年、2022年兩次集中開通后,軌道交通為深圳人跨區通行帶來了普遍的提速。其中,坪山、光明、鹽田中心區地鐵實現了從無到有,龍華、龍崗地鐵線路更完善,龍崗中心城、坪山中心區到達福田市民中心區進入市內通行的“一小時通行圈”,市民的生活半徑和出行幸福感,也隨著地鐵版圖的拓展不斷延伸、增強。
截至2024年12月25日,深圳市567.1公里的城軌線網客運強度達1.49萬人次/公里日,穩居全國第一。日均客運量(含深鐵、港鐵、有軌)845.97萬人次,2024年7月12日,深圳地鐵全線網總客運量1030.85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地鐵公共交通客運分擔率達到74.22%(截至11月,含有軌電車),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凸顯。
與此同時,深鐵集團以提升乘客出行幸福感為目標,全方位、多維度構建便民服務體系,持續開展全線網運能優化提升,推出以“晨曦特快”“大站快車”為代表的創新服務模式,打造最后一公里、半程末班車、雨傘租借、愛心助考站、個人存包柜站等一系列服務提升項目;持續優化導向標識、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母嬰室、推出音樂廣播等,推動深圳與廣州地鐵乘車碼實現互聯互通,不斷優化市民出行體驗;開通試運行37條公交接駁線路,暢通“最后一公里”微循環;推出外卡受理、多語種智能客服終端試點、數字人民幣支付等功能,方便境外來深人員搭乘公共交通;推進盲文標識改造提升、進站閘機常開試點,精準滿足乘客出行需求。乘客滿意度保持非常滿意水平。
構筑“軌道+”生態圈
串聯城市幸福美好生活
隨著深圳軌道交通網絡的不斷加密,深鐵集團聚焦軌道沿線用地集約化開發或進行有機更新,通過“軌道+物業”模式推動城市核心地段土地的二次利用與垂直生長,釋放大量土地空間,讓市民的幸福指數跟隨軌道的延伸一起攀升。
2018年,深鐵集團邁出了市場化拿地第一步,聯合萬科試水佛山TOD項目用地競拍。此后,深鐵集團積極探索軌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統籌推進TOD“站城一體城市更新”。截至2024年12月,深鐵集團已擁有32個商業開發項目及15個代建項目的綜合開發權,總建筑面積約1819萬㎡,在建面積約1184萬㎡,為城市帶來交通提升、功能提升、空間提升、形象提升,讓市民“很有感”。
一方面,經過對軌道站點周邊土地和上蓋物業資源的充分利用,盤活地上地下空間和商業資源,以TOD綜合開發效益和多元經營收益反哺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為破解城市難題提供了“深圳方案”。另一方面,TOD項目依托軌道交通站點人流聚集效應打造功能復合型空間,營造新消費場景,推動人民出行、生活、購物、休閑無縫對接,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和消費能級,以軌道交通為紐帶探索出“深圳樣本”。如今,深鐵“軌道+物業”模式的多重創新和高效運作吸引國際目光的關注——深圳的TOD開發案例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選入2022年《G20/OECD政策工具報告》,成為被全球參考借鑒的“深圳方案”。
為更好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深鐵集團還依托站城一體模式積極承接城市更新項目,撬動軌道上蓋承載更多民生工程,繪就“住有宜居”幸福圖景。20年間,深鐵集團累計建設保障性住房項目24個(含代建)、超4.8萬套保障性住房,已交付和在建的學校、幼兒園累計達44所,配建的公園、文體中心、中央綠軸等公共開放空間占地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市政道路32條,醫院1所,助力深圳繪就“住有宜居”的民生幸福圖景。
智能科技加速應用
為軌道交通插上智慧翅膀
科技賦能,人享其行。20年間,深鐵集團積極投身交通強國和智慧城市發展大局,以重大項目帶動突破,在智慧建設、智慧出行、智慧運維等“新動能”上持續發力,大力推動全自動化駕駛技術、裝配式車站、BIM等重大技術與軌道交通核心業務的深度融合和創新應用,實現了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
建設技術方面,搭建了“一個工程數據中心+一套標準體系+N個業務平臺”的BIM綜合體系和軌道交通全生命周期BIM技術應用管理平臺,建成各階段BIM模型1.5萬個;應用視頻遠程監控、視頻分析、AI識別技術打造“智慧工地”,讓科技為軌道交通發展增添新動力;7個車站試點裝配式車站建設,為深圳乃至華南地區的城市軌道交通施工進入模塊化、工廠化時代奠定堅實的基礎;打造國內首個雙層結構車輛段,開創國內地鐵雙層車輛段建設之先河,在行業內產生了示范效應,實現了城市軌道交通的高質量、高水平建設。運營服務方面,以數智賦能著力打造以乘客為中心的智慧服務體系。2019年5月,自主研發的“車廂擁擠度智能顯示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可實時采集列車載重、列車位置信息,動態顯示列車各車廂的載客擁擠情況,進一步提升乘客出行舒適度。2021年12月28日,地鐵20號線一期開通,成為全球首條車車通信線路、深圳首條全自動運行線路,標志全自動駕駛系統研究取得突破。2022年新開通128公里地鐵線路中,有126公里為全自動運行線路。其中,地鐵12、14、16號線及6號線支線均采用目前最高級別GOA4全自動駕駛技術,車輛具備自動化運營、故障自診斷、及時預警等功能。先后上線“掃碼”“刷臉”“刷手”過閘,乘客出行更加絲滑;引入自研AI數字客服,打造智能客服中心,實現車站服務的自助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目前,深圳地鐵智慧出行人數占比達到77.8%,穩居全國首位。
如今,BIM建造、裝配式車站、智慧運維、AI服務、臉碼互通、光伏發電等已經成為一張張靚麗的“深鐵名片”,作為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城市,深圳軌道交通建設初見成效,打開了智慧出行生活新圖景。
完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
推動產業集群發展駛入“快車道”
交通強國,軌交先行,裝備支撐。深鐵集團積極搶抓新一輪產業革命機遇,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了從規劃設計咨詢、建設施工、裝備制造到運營維護及增值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初步確立產業區域化集聚發展的布局,推動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2023年,深鐵集團按照“突出抓好軌道交通現代產業體系,當好高端制造業的產業化平臺”的發展目標,聚焦“軌道+”產業鏈關鍵領域和高價值環節,努力構建“1+2+N”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目前,深鐵松崗、涼帽山、深云、惠州博羅4個產業園逐步投產,入駐企業達37家,首批產品出廠交付,初步形成軌道交通核心裝備的生產制造、產品測試、項目交付等全鏈條產業化能力,為中國軌道交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2024年7月,深鐵集團打造了國內首個“低空+軌道”空鐵聯運項目,搶跑低空經濟發展新賽道。該項目設有314㎡的直升機坪,可提供高水準包機運輸服務,真正意義上實現鐵路樞紐與空中交通“零換乘”,打造了“低空+高鐵+地鐵”的新型出行方式。2023年12月,深鐵集團著眼“軌道+能源”模式打造的“深鐵靈曄”深圳北站綜合交通樞紐超級充電站正式啟用。該超充站集成全球領先的光儲充一體化技術,為新能源車主帶來“一秒一公里”的快速補能,助力深圳打造“超充之城”。2023年8月,深鐵集團與順豐速運簽署合作協議,攜手打造首個空鐵軌聯運物流示范線項目,推動“軌道+物流”穩步發展……
曾經,路面交通擁堵,山鄉郊野難行,軌交路網稀疏。如今,“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已初步實現,軌道交通已經成為深圳人獲得感最強的領域之一,“軌道上的深圳”映射出城市的澎湃活力。站在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歷史節點上,深鐵集團將在新時代奮力開啟新征程,奮力實現“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目標,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深鐵力量。
(受訪單位供圖)
編輯 楊渝嘉 審讀 秦天 二審 桂桐 三審 周國和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顧瑾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