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化的重要貢獻,雕版印刷是印刷術的最初形式。清嘉慶、道光之際,適逢廣州發展的黃金時期,廣州刻書業漸成規模,道光以后,隨著舉子應試及書院課藝的刊刻需求增加與嶺南學術發展,廣州刻書業漸趨繁榮。廣州博物館專題展覽“刊·刻——中國雕版印刷展”中展示著這樣一部書。
《廣雅書院課藝初集》清光緒壬寅春三月本
攝于廣州博物館“刊·刻——中國雕版印刷展”
這部《廣雅書院課藝集》匯集廣雅生徒舉業之作,上面有廣雅名師的親筆長篇批讀。清代同治年間,張之洞建立廣雅書局,引領了廣州的一次刊刻高潮。廣雅書局負責刊印書籍,廣雅書院負責教育和研究,它們功能互補,共同推動了廣東文教事業的發展。
“廣雅”意為“廣者大也,雅者正也”,廣雅書院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培養博古通今、明習實物的人才。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最早出現于唐朝。書院之名始于唐玄宗之“麗正書院”“集賢書院”,但當時的書院僅為修書之地,而非學子肄業之所。直至宋代理學興起,書院制度得以確立,書院才正式成為聚書教授之處。
如果一覺醒來,你發現自己穿越回了古代,作為一個接受過義務教育、飽讀詩書的現代人,你想體驗一下古人的上課方式嗎?你想考取功名一展抱負嗎?你想不想去古代的書院深造呢?
書院 = 學校 ?
廣東的書院則始于宋,盛于明清。據學者統計,明代廣東的書院數量已占全國的30%,僅次于江西、浙江。清中期以后,阮元、張之洞先后督粵,大力發展地方經濟,重視文教,創辦學海堂、廣雅書院等新式書院。
《學海堂集》 攝于廣州博物館“刊·刻——中國雕版印刷展”
書院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今天的學校,古代書院除了傳播知識以外,還有藏書、祭祀等功能——講學、祭祀和藏書是書院的三大功能。比如粵秀書院內就建有御書樓專作藏書之用,它是清前期廣州城內諸書院中藏書最豐富的。廣雅書院“冠冕樓”是當時廣東規模最大、專供借閱的藏書機構,藏書汗牛充棟。
廣雅書院冠冕樓
祭祀是書院規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立德樹人、強宗固派、社會教化等功能。位于廣州黃埔區的玉喦書院始建于南宋隆興元年(1163),由鐘遂和出資興建,是廣州歷史上最早的書院之一。書院中設有文昌廟、天尊堂等建筑,每月正月十五日,鐘氏族人中能文者于書院祭祖,祭畢,命題作文賦詩,直至近代。
玉喦書院文昌廟
誰能到書院學習?
相較于官學在學生身份、地位等方面的限制,書院招生條件比較寬松,不限身份,有生員、有童生、有的甚至已經是進士;不限年齡,幾乎可以涵蓋下至六七歲孩童,上至六七十歲老人。
雖說招生設限少,但不同的書院有自己的入學標準和學生名額,如廣雅書院招收廣東、廣西兩省貢生、監生。廣雅書院設有學額,全院學生共二百名,其中廣東一百名,廣西一百名。這兩百名學生由兩省府州用考試及推薦方法嚴格挑選出來,可以說是兩省人才之精華。所以想要到廣雅書院這樣的著名學校還是要“卷”起來的,但沒關系,如果你的成績不太好,也可以選擇一些普通的書院,或者書室、家塾等教育機構,只要你符合條件,都有機會進入學習。
廣雅書院課卷 廣州博物館藏
你還擔心沒穿越到一個有錢人家,沒錢交學費?不用擔心!清代書院教養相資,廣雅書院按清代書院通例,除了不收學費以外,還給貧困學生補貼。為了鼓勵學子專心向學,廣雅學院制定津貼膏火辦法,給學生的膏火支出甚至是書院所有支出里最高的款項。光緒十五年時,廣雅書院廣東籍正課監生每月有五兩膏火補貼,肇慶府學生六兩,其他籍貫者十一兩,膏火的多少與生源地距廣州的遠近、地區經濟條件等因素相關。此外,還有獎學金、盤川(盤纏)和賓興費等資助項目。按照廣雅書院的規定,嘉獎月課中排名靠前的學生,光緒十五年設超等獎十二名,每名獎勵三兩;設特等獎二十四名,每名獎勵二兩。盤川費專門用于資助遠道而來求學的士子,根據生源地遠近的不同,盤川費也有所區別。賓興費則是資助生員參加科舉考試的經費。
廣雅書院舊照
在書院學什么?
每家書院的教學重點和課程安排各有不同,學習內容總體上可分為普通文化知識、高深的學術知識、特種知識與技能幾類。
明代大儒湛若水在廣東大科書院訂立的《西樵大科書堂規訓》中規定了生徒的課程內容主要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性理》《史記》等經典課程,還規定讀書順序是先看《論語》,次看《大學》,再次看《中庸》,最后是《孟子》。而勞逸結合在湛若水看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還設置了活動課程。《大科書堂訓》中記載:“諸生肄業遇厭倦時,便不長進,不妨登玩山水,以適其性,《學記》有游焉息焉之說,所以使人樂學鼓舞而不倦,亦是一助精神。”
清代廣雅書院的課程和明代大科書院則不同。張之洞將廣雅書院的課程分為經學、史學、理學和經濟四門,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行選擇,并兼修詞章之學。光緒二十四年,特設“西學堂”置國文、英語、數學三科。張之洞特別說明:“經學以能通大義為主,不取瑣細;史學以同古今為主,不取矯偽;經濟之學,以知今切用為主,不取泛濫;詞章之學,以翔實而雅為主,不取浮糜;士習以廉謹厚重為主,不取囂張。
《廣雅書院學規》碑碑額
如果穿越回古代,你想好要去哪里上學了嗎?古代書院在中國文教事業發展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專題展覽《刊·刻——中國雕版印刷文物展》距離2025年1月1日閉展日,還有最后4天!如果想了解更多書院和雕版印刷的相關知識,記得抓緊時間來廣州博物館看展啦!
公眾號 | 廣州博物館
視頻號 | 廣州博物館
小紅書 | 廣州博物館
微博 | 廣州博物館
撰稿 | 游麗茵
美編 | 葉靖楠
校對 | 鄧穎瑜
審校 | 劉穎穎
審核 | 朱曉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