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上癮性行為:重奪生活主動權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上癮性行為如陰影般籠罩著我們,逐漸侵蝕著我們的生活品質與自我認知。
中國龐大的網民群體,每日耗費大量時間在短視頻上,平均每人每天高達2.7小時。這看似平常的行為背后,實則隱藏著諸多問題。
難以自拔的機制
- 算法誘導成癮:各類APP運用永不疲倦的推送算法,精準把握人性弱點。
- 短視頻無窮無盡,外賣總能猜中喜好,游戲關鍵時刻拋出誘惑,使用戶深陷其中,難以停止。
- 這種設計背后是復雜的數據分析與行為研究,旨在讓用戶持續(xù)投入時間與精力。
- 大腦思維重塑:長期沉浸于此類行為,重塑了我們的大腦。曾經能夠專注閱讀書籍的耐心消失,面對稍長內容便覺不耐煩。
- 思維變得碎片化,注意力如斷了線的風箏,隨意飄蕩在信息海洋。時間悄然流逝,生活節(jié)奏紊亂,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每一次使用手機,都是對注意力的切割與思維深度的破壞。
曾經我也看過一篇關于成癮者的自述:
小麗的掙扎與痛苦
小麗是一名26歲的女性,從高中時期就開始出現性成癮的跡象. 那時,當身邊的同學都在努力備戰(zhàn)高考,沉浸于各種高考范文時,她卻已經閱遍千冊色情文學. 很快,文字上的描述已無法滿足她,她開始自慰.
上大學后,她本以為交了男朋友這種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她的性需求卻愈發(fā)旺盛,最終導致男友因嫌棄她“放蕩”而與其分手. 此后,小麗經常出入酒吧,與各種陌生男人發(fā)生關系.
她的父母得知后,父親大罵她,母親則哭成淚人,為了家庭的面子,父母將她送去國外讀書.
小麗自述:“人人都覺得我放蕩,但我得到的更多是痛苦,我也覺得自己很臟,但我沒辦法控制自己,性使我的身體得到滿足,可每次事后,我都感到無比地自我厭惡和孤獨”.
小張的隱秘困境
小張是一位33歲的公司設計總監(jiān),在下屬眼中,他是謙遜溫和的好上司,在老板眼中,他是得力助手,但他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性成癮問題.
他表示,自己最近越來越難以控制自己,上班時總是忍不住看黃色內容來刺激自己,腦子里全是各種有色畫面,有時甚至嚴重到要去廁所用手解決.
有一次開會時,他因沉浸在性幻想中而沒聽見老板讓他發(fā)言,被狠批了一通.
小張深知這樣下去工作會保不住,于是只好去看醫(yī)生. 他向醫(yī)生坦言:“這玩意比煙癮、酒癮厲害多了,大腦就像嗑藥一樣,比戒毒還難”.
在醫(yī)生的幫助下,小張性成癮的情況后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陷入“套路”的困境
- 喪失主動探索:我們的日常生活被算法主宰,從晨起看手機推送,到飲食、娛樂、出行皆依賴算法推薦。
- 長此以往,主動探索世界的能力退化,看似自主選擇,實則是被算法引導。所謂“個性化推薦”雖帶來舒適,卻磨滅了探索未知的渴望。
- 個性與感知弱化:生活在算法構建的信息繭房中,舒適卻局限。我們如同被圈養(yǎng)的動物,個性在精準投喂下逐漸趨同。
- 電影、音樂雖合口味,但生活失去驚喜。我們與真實世界脫節(jié),不僅失去時間,更弱化了思考能力、對生活的感知力,以及與他人的交流能力,陷入一種無聲的異化狀態(tài)。
尋求解脫的路徑
改變并非遙不可及,關鍵在于我們自身的決心。
以一位成功擺脫上癮行為的朋友為例,他從沉迷短視頻轉變?yōu)閷W習太極,每天清晨在公園中感受自然之美。
這個過程雖初期不適,但當重新獲得專注能力,能夠靜靜閱讀、欣賞日落時,便會發(fā)現真實生活的美好遠超虛擬快感。
我們需要放下手機,勇敢踏入現實世界,用身體感知陽光溫度,用心靈觸碰生活質地。
不要在虛擬世界中虛度生命,應主動掌控生活,做出改變的決定,去追尋更真實、更有意義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