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電池的安全性,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雖然很多廠家都宣傳自家的電池有多安全,但是對于老百姓來說,真實案例,才是最具說服力的。
上個月27號,鄭州一小區地下車庫發生電車自燃,燃燒近兩小時。
起初還以為受損最嚴重的ID.3(參數丨圖片)是這次事件的導火索,直到近幾天,才水落石出,且消防報告指出ID.3電池包竟然還完好無損,是隔壁鄰車電車電池故障引燃造成的。
國標GB 38031里規定,外部火燒試驗要求試驗電池包需要直接暴露在火焰下70秒和間接燃燒60秒,在試驗環境溫度下觀察2個小時或者試驗對向外表溫度降低至45℃以下不起火爆炸才算通過。
國標只要求火燒實驗時長70秒,但是這次上汽大眾的ID電池竟然扛過2個小時,這波絕對是對大眾品質最好的宣傳了。
不過對方車的保險公司和車企拒賠相互踢皮球,受害車車主孫女士維權沒有回應。
12月26日下午,車主孫女士反饋上汽大眾已經建聯,并表態愿意解決車主的用車需求,交付一臺新車支持解決車主的用車需求并承擔后續拒賠風險。
上汽大眾處理事情的態度值得學習,消費者至上,估計未來有很多車企要研究加長火燒時間的測試了。
這兩年大眾ID.系列賣的很好,尤其是ID.3聰明版出來之后,對銷量提升明顯。
下半年以來,ID.3銷量一路上漲,在11月份,突破了1萬輛。
不過從近兩個月的周銷量來看,銷量也大體呈現出下滑趨勢。
整體來看,2024年大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表現不佳。
盡管大眾計劃在2025年前推出超過30款新能源車型,其中包括ID.2平價電動汽車和其他多個型號,但目前的銷量仍不盡如人意。
目前,大眾的新能源汽車也只剩下便宜走量的ID.3,一周能賣出2000臺,ID.4X已經急速墜落到每周不到800臺,安徽大眾更是每周只能賣出100多臺,純電轎車ID.7,每周100臺都無法穩定售出。
與此同時,對比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而大眾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力較弱。
為什么沒人買?
ID.平臺是大眾為了迎合國內的市場,耗資70億美元研發了,從緊湊型到大型SUV,幾乎全部都涵蓋,然而銷量卻只能用慘淡來形容。
大眾ID.之所以沒人買,首先是售價,相較于同級別的國產電車,ID.的售價明顯要高出很多。
還有配置偏低,國產純電車的冰箱彩電大沙發很多都是標配。
另外就是營銷手段,作為傳統燃油車企,大眾并沒有學會其他國產新能源車企的營銷手段,曝光率太低了。
不過通過此次燃燒兩個小時依然完好的電池包,還有上汽大眾處理事情的態度,能不能給消費者帶來一波電池信心和服務好感,還需要銷量數據給出答案。
你會選擇ID.3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