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舊時在很多地方,都流傳有“老鱉精”的故事,膠東民間也不例外。本文要講述的就是在招遠畢郭鎮大王山周邊廣為人知的“老鱉精”傳說。為大家講述故事的人,是來自楊格莊村的李松山老先生。老先生將故事原文(分為兩大部分)手寫在本子上,然后拍成圖片發給我們。我們現將之轉錄為電子文檔,并加以增刪調整,同大家分享。
以下是正文——
第一部分:老鱉精與老道士
大沽河,是膠東半島范圍內的一條名河。此河發源于招遠,大體自北向南流,中間經過萊西、即墨、平度、膠州等縣市區,最終在膠州灣入海。
在大沽河的上游,招遠市畢郭鎮地界上,有一座“大王山”,山下有一灣深潭,人稱“老皇灣”。灣里住了不少魚鱉蝦蟹。其中有一只老鱉,經過多年修煉,已有靈性,可化為人形。
話說在大王山上,以前還曾有座道士廟。主持廟中事務的,是一位老道士。
有一天,老道士在廟里包素餡餃子。煮餃子的過程中,山下“皇灣”里的老鱉精聞到香味而心動,就化作了人形,到廟里跟老道士討餃子吃。
老道士有些法術在身,能認出對方的本相。但考慮到對方只是想借口飯吃,并非前來生事,便假裝不識,將餃子分給了對方幾個。
然而沒想到的是,老鱉精吃了幾個不過癮,又跟道士討要。老道士心中厭煩,便決定向對方施以顏色。
于是,他哄騙老鱉精伸出手來,暗中則快速抓起一把剪刀,將對方一根手指剪了下來。老鱉精沒有防備,吃了一虧,疼得一溜煙地跑回了“皇灣”。
隨后,灣里的水瞬間變成了紅色,水位也很快漲了上來,很快要淹沒山上這座道士廟。
老道士見狀不妙,連忙服軟,召集廟中弟子一起念經向老鱉精賠罪。過了許久,大水才慢慢消退。
此后數年,雙方相安無事,后怕了許久的老道士也逐漸放下心來,決定外出云游。
一日,他游至京城,來到一家包子鋪準備購買素食充饑。而喊來店小二時,他越看越覺眼熟。仔細觀察,又發現對方手缺一指。正在詫異之際,忽聽店小二先開口道:“咱又見面了,當年就是你剪下了我的指頭。”
老道士一聽,頓時跌坐在地上,面如土灰——原來眼前的店小二就是之前的老鱉精所轉世。
(注:李松山老先生的第一部分故事就講到這里,并沒有詳細介紹老道士的結局。但從第二部分推斷,老鱉精轉世為京城中的店小二后,心存善念,已不想報當年之仇。)
第二部分:為老鱉精捎信回家
在老道士遇見老鱉精化成的店小二之后,又過了大約二十年。大王山附近的“河南”村有人也到京城中辦事。
正當他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時,忽然迎面走來一個中年男子。只見對方的胳膊上挽著一個大籃子,邊走邊喊:“賣包子,賣包子,皮薄肉多的大包子。”
河南村那人經過長途跋涉,此時腹中饑餓,便問對方道:“包子多少錢一個。”
“兩個銅板一個,聽客官口音是山東人吧?”賣包子的男子笑著回答。
“對啊,是山東登州府招遠縣的。”河南村那人道。
“真是有緣,我們是一個縣的老鄉。正好我需要捎封信回老家,麻煩你幫個忙,隨我一同到住處去取吧。”對方懇求道。
河南村那人是個熱心腸,很痛快地就答應了。
來到對方住處之后,對方才敞開心扉,詳細介紹了自己的來歷——原來,他就是當年被減掉手指的老鱉精,后來轉世為包子鋪中的店小二,再后來自己單獨做營生。他轉世之后,與之前大王山下“皇灣”里的水族親友們失去了聯系,便想委托河南村那人捎信告知情況。
河南村那人聽說對方的前世為老鱉精,起初很是害怕。但深入對話之后,發現對方的確并無惡意,便沒有違背自己的先前的承諾,真的帶上對方的書信返回家鄉。
來到皇灣前,他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接著念起對方提前告知的口訣。皇灣里的水便忽然消失,展現在他面前的則是一處豪華的宅院。
不一會兒,宅院的大門打開,一位仆人模樣的男子走出,詢問河南村那人的來意。后者告知原委,對方欣然將之請進客廳,與宅院的主人——一位鶴發老者見面。
閱讀了書信之后,鶴發老者面露感激之色,吩咐擺下盛宴款待。等到酒飽飯足,河南村那人準備告辭時,對方又贈送了一碗“黃豆芽”作為禮物。
河南村那人感覺“黃豆芽”沒有什么稀奇,出了宅院之后便將之丟棄到已恢復原貌的皇灣中。沒想到回家之后,發現隨身帶的籃子上還掛著一棵“黃豆芽”,仔細一摸,原來是金子做的豆芽。此時的他,已是追悔莫及了。(本文作者:李松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