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工信部郭守剛副司長在一場年會上說:“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同步推進內燃機技術發展,激發傳統能源汽車和內燃機廠發展合力。”
發展內燃機最大意義有三點:
一是搶占海外市場。電力設施完善,油價高電價低是中國特色,國外要么電力基礎設施差,比如第三世界,要么油價便宜,比如美國、沙特,要么氣候寒冷,比如俄羅斯。即便是相對適合電車的西歐,也因為俄烏沖突,以及歐洲車企轉向合成燃料,電車在西歐前途渺茫。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出口油車占70%左右,如果刨除混動車,純電車的占比不足2成。因此,要開拓海外市場,必須發展內燃機。
二是保障國防。目前,軍用車輛都需要內燃機,即便一些軍用車輛采用混動技術,但依然需要內燃機,從俄烏沖突的實戰來看,小型電車因靜音等特點,適合作為搭載步兵最后15KM的前進、突擊平臺,坦克、裝甲車、重卡等依然是內燃機。
因此,內燃機對國防意義重大,當下重電輕油社會輿論,必然影響學生的擇業和大學的人才培養。國內幾十所大學的車輛工程、熱工程等專業已經不招內燃機方向的學生了,以武漢大學為例,已經放棄內燃機研發,轉投電機研發,每年校隊參加的國際賽車賽事也退賽了,國家級大學賽事也已停辦。一旦這種現象繼續擴散,二十年后可能會出現內燃機人才荒。
三是提升新能源車產品力。雖然現在的新能源車滲透率超過了50%,但其中大部分新能源車是帶有內燃機的,不少新能源車的油箱比燃油車還大。因此,如果能夠開發出更好的內燃機,就有助于提升新能源車的產品力。
舉例來說,比亞迪秦L雖然標榜“工業奇跡”,但在高速場景下,風云A8的油耗更低,根源就在于奇瑞的發動機比比亞迪更好,發動機高效率的熱效率區間更寬。
某百萬豪車,用二流供應商的1.5T發動機,還是一款增程車。如果搭載的是熱效率達到48%的2.0T發動機,配合3檔混動變速箱,具備發動機直驅功能,高環能穩定在200公里時速跑2小時以上,恐怕就不會有那么多非議了。
鐵流預測,未來中國汽車出口依然會以油車為主流,未來會形成國內混動、純電、油車三分天下,國外油車為主,混動、純電、氫能為補充的市場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