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歲末年初,小米在大模型賽場頻頻按下快進鍵。
一周內,先是傳出集團再入AI人才爭奪戰、挖來DeepSeek開源大模型DeepSeek-V2關鍵開發者之一羅福莉,將供職于小米AI實驗室并領導大模型團隊;后又曝出集團AI大模型研發投入進一步增加,用于訓練和優化其AI大模型的GPU萬卡集群正在搭建中。
并且,兩組動作雷軍都親自下場參與其中。
這還沒完——作為小米15發布會AI重頭戲之一的超級小愛,今天下午正式上線澎湃OS 2.0最新版本。該功能在發布會后一直處于申請內測狀態,此前拿到beta版澎湃2.0系統的用戶現在已經可以直升版本號為2.0.101的正式版。
相當于能夠接軌“人車家全生態”的系統級AI,初步落地。
趕在最后一個周末前給同行帶來最后一波強度,似乎提前預示著2025年的大模型賽場纏斗必然近身且激烈依舊。
從人才搶奪到算力儲備,再到AI產品上新,小米開始發力了,雷軍終于不藏了。
重心轉移?
小米AI團隊在今年拿到的宣發資源,嚴格來說并不太多。畢竟老板從23年年末就開始布局SU7,后續365天的帶貨重心也都在這第一輛車上。
AI團隊長期處于一種后臺發力的狀態,諸如AISP影像處理平臺和MiLM大語言模型等技術,都是配合新產品在發布會、在某一環節集中亮相。
但實際上,小米對AI的布局由來已久,2016年就成立了AI實驗室并組建了第一支視覺AI團隊。經過多年的發展與6次擴展,到2023年,小米人工智能團隊已經壯大到3000多人,逐步建立了視覺、語音、聲學、知識圖譜、NLP、機器學習、多模態等AI技術能力。
可以說,前期的多線布局,為后續AI在系統層(手機+車機)的研發,都打了個不錯的底子,技術儲備是有的。但至少在今年,AI 尚不是手機和汽車的主要賣點。
對比友商,只能算是部分熱門功能的看齊,OV榮耀在大模型領域的動作,消息更加密集。但本質上,各家對于大模型產品形態和應用的理解,還是比較趨同的:把AI能力融入輸入法、影像、搜索和生活助理等手機端高頻應用場景,作為原有功能的增量升級,在系統級別的接管方面都比較保守。
在具體落地上,小米則有著自己的想法:綜合考慮手機產品形態、硬件資源和用戶隱私等幾點因素,輕量化+本地部署成為小米AI的主航道。
輕量化不必過多解釋,降本(運行、推理所占用的資源)同時還能增效(手機、車機等系統AI響應靈敏度等),本地部署對于以手機為核心的AI生態來說同樣是現階段的優選。
一方面,云端部署牽扯付費調用、高峰期集中等問題,成本高昂,還可能面臨數據傳輸延遲、網絡不穩定等問題,而輕量化和本地部署可以有效降低對云端資源的依賴,減少成本支出,無網絡連接或涉及隱私信息時,手機依然可以在不牽扯任何傳輸的情況下,依靠本地大模型提供智能服務。
另一方面,牙膏擠爆的驍龍8E、性能快速追進的聯發科旗艦芯片等,都為安卓旗艦機陣營帶來了充足的算力資源,使其在本地部署時擁有更大的空間,不必過分拘泥于模型尺寸,從而能夠集成更多功能。
其次,人車家生態涉及的產品線種類數量遠超所有手機、汽車賽道的友商,離設備離用戶更近的AI,更便于協同包括智能手機、汽車、智能家居等設備,去構建一個可靠的AI生態系統。
顯然,AI對于小米的產品和生態,都意味著極大的增長空間。
2025,關鍵局
把視角擴大,OpenAI在圣誕節掏出的o3模型,其代碼能力、數學能力、推理能力等一眾維度都實現了對自己(o1)的大幅升級,對比同行更堪稱降維打擊。
一度被部分人唱衰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概念,也再次被提起:所謂通用,指的是AI不局限于特定領域的任務——它可以,但不專門用來聊天、識圖、搜索或創作,而是可執行任何人類智能活動的計算機系統。
所以,AGI的存在形態必然不是ChatGPT或者Kimi或者什么某個獨立的APP,它只能也必須是底層的,是系統層的,作為地基去存在。就如同代碼是構建軟件和互聯網世界的基礎一樣,AGI被寄予厚望去成為下一代科技的支撐底座,融入盡可能多的軟件硬件。
AI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后續上層建筑的出眾與否。小米是目前為數不多有能力和充足場景,去做出能覆蓋人一天24h各類場景,解決實實在在需求的通用AI的玩家。
當然,AGI這個目標距離實現還需要過程,更為實際的期待是手邊的AI能盡可能在更多場景中覆蓋更多功能,居家,辦公,通勤。并且入口要簡單,最好是“一句話干xxx”的狀態:
早晨一句“準備上班了”,系統聯動去自動關燈、關空調,車輛預啟動并移出車位;晚上一句“要睡覺了”,系統自動關燈、調節空調溫度、啟動安防模式等一系列操作,AI成為智能設備之間協同工作的底層邏輯。
倘若小米能率先用AI打通生態、通過技術去馴化出市場需求,對于各條賽道的友商來說必然是一次打擊,這個才是生態之于單一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AI之于小米,確實到了該拼產出、該講新故事的階段——截至2024年末,手機影像、汽車性能等故事已經被雷軍和高管們講得七七八八。
回身一看,榮耀、華為、OV等幾乎清一色將AI提升到較高優先級,隔壁理想、比亞迪等車圈玩家也頻頻官宣AI動態,家居領域的智能化進展同樣屢見報端。
一來,小米再不出牌就太被動;再者,發揮長處反而大有機會去領先。
Lanmeih/今日話題
你手機系統里的AI,好用嗎?
咱們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