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 岑 參《逢入京使》
天寶八年(749年),在哥舒翰殊死搏命石堡城的時候,行營節度使高仙芝已經平定小勃律國,從西域歸國入朝。 在長安,他看中了貞觀名臣岑文本的重孫岑參,請表任其為右威衛錄事參軍。
就此,岑參踏上了前往安西大都護府的道路,東望故園,淚水漣漣,不由吟道:“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此后,他將親自見證一場史無前例的世界大戰。
此次入朝,高仙芝在長安只逗留數月,就正巧碰到吐火羅(在今阿富汗北部)葉護失里伽羅遣使上表,稱西域朅師國(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爾)叛唐歸附吐蕃,請求安西都護發兵助戰,一并討伐。于是,高仙芝受詔,再次率軍遠征,與吐火羅軍聯手擊敗了朅師軍。
兩征西域,居功甚偉,高仙芝在大唐,乃至中亞都獲得了極大聲譽——似乎達到了人生巔峰。不過,唾手而來的軍功也使高仙芝迅速膨脹起來,他內心中潛藏已久的貪念,似乎在瞬間爆發。
天寶十年,高仙芝妄造“無蕃臣禮”,擅自對中亞石國(今烏孜別克斯坦塔什干)發動戰爭。石國是粟特人建立的政權,昭武九姓之一,素來為唐朝的忠誠蕃國,歷年朝貢不絕,因其主導產業以通商貿易為主,因而國民富甲中亞。
高仙芝先派出使者與石國詐和,但卻在暗地里發起突襲,俘虜石國國王后,對國民進行屠殺——鰥寡老幼無一例外。在石國,高仙芝收獲頗豐,史載得“瑟瑟(綠寶石)十馀斛,黃金五六橐駝,其馀口馬雜貨稱是,皆入其家。”
返軍途中,高仙芝如法炮制,誣蔑忠誠于唐的西突厥突騎施部反叛,發動突襲,俘虜了移撥可汗;并對因其殘暴而進行反抗的西域人進行了殘酷鎮壓,昭武九姓的胡商多在攻擊范圍之內,高仙芝卻以“破九國胡”作為戰功上報朝廷——玄宗以其功勛卓著,加授開府儀同三司。
但不久之后,玄宗了解了高仙芝此次西征的所作所為,改任其為武威太守,萌發了調其離開西域的想法。
石國遭滅,其王子得脫,逃到西域諸國,將唐軍以誘騙的手段,行貪財滅國的惡行大肆傳播,使唐朝的威信蕩然無存。在這種仇恨的催化下,西域諸國逐漸起了叛唐之心。但以昭武九姓的實力,是不足以與唐軍抗衡的,于是西域諸國開始考慮尋找新的宗主國,實現復仇計劃。
唐軍在西域的外交、軍事政策上的連連失誤,產生了巨大的漣漪效應——沒有人知道,高仙芝在中亞地區的胡作非為,將徹底改變了亞洲的政治格局。
西域諸國所選擇聯手的巨獸之國,唐稱之為“黑衣大食”,世界史稱之為阿拉伯帝國。
我們一直強調,對于唐的理解,應從更為深遠的歷史背景檢討;從更為廣闊的地緣政治研究。
公元566年,唐高祖李淵出生于東亞中國北周的貴族家庭,在未來的半個世紀后,建立了雄踞東亞,輻控中、北亞的中央帝國唐;在李淵出生后四年,又一個以君主和圣人合體的偉人——默罕默德出生于西亞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城,四十年后創建了伊斯蘭教,并在六十一歲之際,于唐貞觀六年(631年)統一了阿拉伯半島,開創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建立后一年,默罕默德去世,但他的繼承者——哈里發們掀起了長達百年的擴張戰爭,使國家以驚人的速度膨脹崛起,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龐大帝國。在四大哈利發時期,阿拉伯派出東征軍,不斷向中亞挺進,于七世紀中葉將波斯薩珊王朝摧毀——王子俾路斯逃亡至唐,請求高宗能夠派出軍隊抗擊阿拉伯人的入侵。
然而,高宗并未同意俾路斯王子的請求,只是將之收留下來,在長安建立流亡政府——直至中亞局勢直接危及到唐西域安全,高宗才采用裴行儉的策略,護送俾路斯之子泥涅師王子重新建國。
唐朝所采取的綏靖政策使阿拉伯帝國得以持續在中亞地區擴張,在隨后的數十年中,活動于中亞地區的諸多民族受到其擴張政策的碾壓與驅趕,不得不向東遷移,直至被趕入唐境——這種遷移在唐建國后從未停止,尤其是在七世紀到八世紀間,規模更為空前,在形態上無非兩種形式,和平的如粟特昭武九姓入唐,暴力的如西突厥犯唐。
可以說高武時期,突厥再次與唐產生摩擦,和此關系密切。
在歷史上,亞洲大陸東西兩端是最早產生農耕文明的地區之一,農業的發展使經濟不斷繁榮,足以供養更多的人口,從而形成較先進的政權和社會;而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無論獫狁、匈奴還是突厥,都因各種因素在東、西亞之間搖擺游蕩。
還有一種情況,即東西亞兩端的帝國同時強大,北方游牧民族就臣服搖擺在東西方之間,直至悄無聲息的沒落下去。
唐天寶年間亞洲大陸格局類似第三種情況,但更為復雜,除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同時于大陸兩端崛起,吐蕃也不斷壯大,形成干擾中亞局勢的第三股勢力——包括西突厥、回紇、粟特諸部在內的多個不同民族夾在同步崛起的三大政權的擴張過程中反復掙扎,但空間越來越狹窄,直接造成一些政權滅亡:波斯薩珊王朝、東突厥、小勃律、石國無不如此。
開元、天寶年間,唐的擴張政策使其勢力范圍向西拓展至蔥嶺以西地區,由于距離遙遠,文化各異,與中原實施的中央集權下的郡縣制和安西、北庭實行的都護府下的羈縻州制度不同,對于中亞民族政權的控制則實行更為松散的藩屬朝貢關系——他們成為唐帝國的邊疆拱衛者,為帝國抗擊來自西亞的威脅。
此時的阿拉伯帝國無暇東顧,其內部也經歷了一場巨變——代表帝國東部勢力的黑旗阿巴斯王朝擊敗了代表帝國西部勢力的白旗伍麥葉王朝,并逐漸實現了波斯地區乃至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足以調集更多的資源實施其東亞戰略。
同一年,高仙芝的貪婪,使宗主國和附屬國之間本就脆弱的統屬關系發生脆斷,正在崛起東進的阿拉伯人敏銳的發現,并利用了西域粟特諸部反唐情緒,支持西域諸國對唐安西四鎮發動進攻。
高仙芝也感受到了來自中亞的威脅,天寶十年,他率軍出發西征了。
岑參應當也在軍中,他渴望為國建功,以激昂雄邁的“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表達心跡。
但高仙芝是貪婪的,不但對財富,對戰功更是如此,他從安西都護府調集了兩萬兵力,同時征命北庭葛邏祿突厥和跋汗那部也參與出征——他已經沒有能力從被自己消滅的突厥突騎施部或者粟特諸部中調集軍隊,外籍兵團只勉強湊夠了一萬兵力,合為三萬,開始遠征。
歷史如此吊詭,唐軍根本不知道這將是一場改變歷史、決定中亞命運的戰爭,高仙芝也根本不知道敵人究竟是誰,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
唐軍孤軍深入大食國境七百里,并沒有受到有效阻擊,七月,順利突進至怛羅斯城下(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守軍兵力不詳,但當時阿拉伯東方駐軍總共不過一萬兩千人,能在怛羅斯城駐防的呼羅珊軍團兵力不會太多。
了解城內實力之后,高仙芝采取了激進的圍城強攻戰術,由兩萬唐軍主力作為主攻力量;六千葛邏祿突厥騎兵則負責在城防陣地外圍負責警戒,搜集糧秣,并作為機動力量;戰斗力最弱的跋汗那部是全軍的輜重部隊。
然而,這一戰術尚未開展,戰場上的局勢就發生了驚天逆轉——阿拉伯帝國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派出大將齊雅德·伊本·薩里,帶領精銳之師迅速馳援達怛羅斯城,這個消息傳來,使高仙芝不得不調整戰術,改攻城戰為陣地戰。
唐軍和阿拉伯軍,在怛羅斯城外塔拉茲河對壘。
唐軍有限的兩萬主力裝備優良,單兵持陌刀或長矛等長兵器,但同時配有佩刀和中原長弓羽箭,護具方面也較為完善,頭盔是標配,大部分士兵也都裝備有鎧甲——唐軍經典戰陣往往分列前后兩陣,在微觀層面由五十人一隊組成眾多的楔形集合,前陣沖擊受挫,后陣可以迅速補上,不給敵軍喘息之機,至少可以發動四輪有效沖擊,鮮有軍隊能逃脫這種瘋狂進攻。而在唐軍兩翼,則是裝備彎刀和弓箭的葛邏祿突厥騎兵加以拱衛。
薩里統帥的呼羅珊軍團構成較為復雜,真正的阿拉伯人可能只有千人,其主力是由呼羅珊等地招募的東伊朗人構成,來自花刺子模等國和游牧部落的騎兵軍陣也構成阿拉伯軍的兩翼——他們由游牧特色的輕騎和伊朗特色的重騎兵混合組成。
在武器方面,長矛、投矛、盾牌和弓箭是呼羅珊軍團主要作戰兵器,但與唐軍的長弓不同,阿拉伯軍的弓以斯基泰式弓為主,并混有能夠發射重型箭頭的阿拉伯弓。
所不同的是,由于兵力充沛,阿拉伯軍在步兵陣線的后方,配置了足夠的預備隊。并將來自中亞粟特諸部和波斯周邊募集戰力較弱的部隊放在陣營最前沿作為“炮灰軍”,用以抵擋唐軍的首輪沖擊。
決定中亞歷史命運的怛羅斯之戰,以唐軍的沖鋒拉開序幕。
阿拉伯第一防線根本無法抵擋唐軍步兵團的銳氣,傷亡慘重,但“炮灰軍”的作用就是犧牲自己,消耗敵人——在其阻攔下,撕破缺口的唐軍才開始遭遇阿拉伯軍精銳主力,幾次沖鋒都被投矛和盾牌遏制,在反復拉鋸中沖撞了四天,雙方軍隊戰力都被嚴重消耗。
史籍中沒有高仙芝是否采用唐軍慣用的迂回包抄戰術的記載。事實上可能根本未能采用,因為承擔兩翼護衛的突厥葛邏祿人異常冷靜的心態觀察著戰局變化,當他們發現唐軍逐漸疲憊,已經沒有取得最終勝利的可能后,突厥突騎施部和粟特諸部被高仙芝屠戮的下場鮮活的浮現在他們眼前。
于是,葛邏祿人立即和阿拉伯羅珊軍團私密取得聯系,并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
戰斗第五天,在兩軍持續交戰的膠著戰局下,葛邏祿突厥輕騎兵反戈一擊,加入了由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粟特人組成騎兵大潮,對唐軍發起猛攻——高仙芝被葛邏祿人徹底拋棄,早已透支到極限的唐軍瞬間土崩瓦解。
在亂軍之中,只有不多的人追隨保護主帥高仙芝,右威衛將軍李嗣業勸他連夜遁逃,但后路狹窄,被負責管理輜重部隊的拔汗那部擋住,潰軍和牲畜堵塞道路,為了保護主帥逃脫,李嗣業縱馬前驅,不惜向戰友拔汗那部將士發動攻擊,連人帶馬殺死許多之后,才為高仙芝殺出一條生路。
《資治通鑒》載:唐軍“士卒死亡略盡,所余才千余人”,安西精銳喪失殆盡。
由于戰敗,高仙芝最終被解除了的安西四鎮節度使,由王正見接任,但不久王正見也去世了——他的繼任者居然是封常清,岑參將在其麾下繼續他的報國之夢。
高仙芝貪婪、殘暴和無底線,無意中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對唐而言,更重要的是就此喪失了對蔥嶺以西中亞地區的控制權,甚至在不久后失去了整個安西;對于阿拉伯帝國而言,一方面他們認識到唐的強大,一方面又達到了自身擴張的極限,于此地停止了東擴戰略。
而對于曾經以薩滿教、景教、拜火教及佛教主宰的中亞而言,再沒有什么能阻擋伊斯蘭化的進程了。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