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科里很熱鬧,一直討論一個話題:趁著年輕,該享受的享受,還有什么沒有完成的愿望,趕緊去實現(xiàn)。
為什么這兩天突然會冒出這種感受?聽上去很消極的樣子。
其實我們是被一個很特殊的患者給刺激到了。
23歲,男,剛從大學校園走出沒幾年,剛剛踏入社會,正要報答父母的時候。
本是青春年華的歲月,卻突然查出了胃癌。
據(jù)后來了解,已經(jīng)不是很早期的那種。
這是一個真實的,并不是虛構(gòu)的案例。
或許及時行樂,是個聽上去有點消極悲觀的話題。
但有時對某些人來這卻是一個難以奢求的愿望。
看到這個病例,不由讓我想起10多年前我剛剛進入科室看到的一個患者。
這個患者印象更深刻,大約二十幾歲的一個美麗的女子,印象中她好像是移動或者聯(lián)通的一個營業(yè)員。
長得很漂亮,卻早早的患了癌癥。從確診到去世,她的父母全程陪著。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是何等的凄涼和悲哀,或許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也莫過于此吧。
從這些悲慘的人生上面,我們能獲得哪些健康啟示呢?
其實他們早早患上了癌癥,是有原因可追溯的。
以下文字雖是忠言逆耳,但是一定要聆聽。
盡量不能讓悲劇再次重演。
以下4種不良習慣,或許加速了他們體內(nèi)癌細胞的生長。
1.長期熬夜
長期熬夜可能導致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影響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進而可能促進癌細胞的生長。
2.長期攝入高脂肪和高熱量食物
這可能導致肥胖和胰島素抵抗,進而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3.長期不運動
缺乏運動可能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增加患病風險,包括癌癥。
4.吸煙和酗酒
吸煙和酗酒是明確的致癌因素,可以破壞DNA和引發(fā)基因突變,導致癌細胞的生長。
此外,長期壓力過大也可能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使免疫細胞無法有效抵抗癌細胞。
雖然這些只是可能增加患癌風險的因素,并非所有人在這些情況下都會患癌。
并且癌癥的發(fā)生通常需要多個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
但是,對于以下癌癥高發(fā)人群來說。改掉以上的不良習慣,能夠最大程度降低癌癥的發(fā)病率。
因為本身這些人就處在一個癌癥高危環(huán)境中,如果再有外界的因素刺激,在同等條件下別人沒事,他中招的概率也非常高。
哪5種人是易被遺傳的癌癥高危人群?
1 .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如果一個人的家族中有多位親屬患有同一種或多種癌癥,尤其是在近親中,那么這個人患癌癥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可能是遺傳癌癥的高危人群。
2 .攜帶致病基因突變的人群某些癌癥與特定基因的突變相關(guān),例如布魯卡1(BRCA1)基因和布魯卡2(BRCA2)基因與乳腺癌和卵巢癌有關(guān)。如果一個人攜帶這些致病基因的突變,他們患癌癥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3 .患有遺傳性腫瘤綜合征的人群一些罕見的腫瘤綜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遺傳性非多發(fā)性息肉結(jié)直腸癌(HNPCC)等,會增加患特定癌癥的風險。
4 .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人群一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綜合征(CVID)、特發(fā)性嚴重聯(lián)合免疫缺陷病(SCID)等,降低了人體的免疫功能,導致更容易罹患特定癌癥。
5 .患有先天性新生兒腫瘤的人群某些遺傳性疾病如遺傳性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Rb)和遺傳性腎母細胞瘤(WT)等,患者在嬰幼兒期就會出現(xiàn)腫瘤,這些腫瘤具有遺傳性。
以上5種人群是患癌癥的高危人群,如果日常生活和飲食不注意,很容易使體內(nèi)的癌基因得以誘發(fā)和表達。
苦口婆心,希望悲劇不再發(fā)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