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未來局在北京成功舉辦了「2025科幻力 年度產業觀察與趨勢發布」。在這次年底的相聚,我們從科幻的眼光分析趨勢,將自己對行業的觀察分享給大家,與影視、游戲、出版、航天、高校、廣告公關、媒體等領域的百余位從業者一同探討行業發展。
2024年,人工智能開始真正改變創作產業,這一年我們觀察到內容行業面臨的變化是:人類分子化加劇,人與人之間的想法愈發不同,尋找共鳴變得更有挑戰;AI推動下內容量產、低質,越來越少有人類參與的短視頻、圖片、文本、聲音等低質量內容泛濫。
作為文化行業的從業者,我們該如何應對“創作”這個最先被AI闖入的領域?
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CEO姬少亭在題為「去往新未來·2025」的演講中表示:“AI時代人類的價值仍然可以體現在那些數據尚且不足的領域,這些領域將成為文化行業的新切口。”
面對AI這樣一位“他者”,人類需要重新發現自身價值。姬少亭認為,最為重要的切入點就是女性的再發現和感官的再發現。
01.
女性表達與綜合感官新體驗是內容行業增長點
近年來,女性表達成為影視市場的新引擎。2024年中國電影票房榜年度第一的《熱辣滾燙》,收獲中秋檔最佳口碑的《出走的決心》,6億票房的《好東西》,超過17萬人在豆瓣打出9.6分的電視劇《山花爛漫時》,以及2023年的全球票房冠軍《芭比》,全都是高分作品,全都取得了傲人成績。2020年上映的《神奇女俠1984》則以女性思維顛覆了傳統超級英雄的敘事核心。
同時,全球范圍內的女性科幻創作蓬勃。過去7~8年間雨果獎、星云獎獲獎作家、編輯中女性創作者占比加大:從2017年起,雨果獎平均每年小說獎得主女性超過70%;在星云獎,女性獲獎者從2011年起平均占比開始大于50%,女性創作者連年包攬了雙獎的重要獎項;在亞洲,韓國科幻在金草葉等女性作家的引領下打響國際知名度,國內女性科幻作者也越來越多。
未來,由女性主創講述的女性生命體驗將為整個市場提供豐富的可能性。
2022年,未來局與中央公論新社在日本出版了《奔跑的紅》中國女性科幻作家選集,這是日本第一次有全女性作家陣容創作的科幻選集。2023年,《三體》日文版譯者、日本著名編輯大森望推出了《NOVA:日本女性科幻作家選集》。接下來,我們將與出版品牌明室在2025年共同出版上述兩本作品集的中文版;同時,我們正在與韓國出版社Influential、上海譯文出版社共同籌備“中韓女性科幻選集”的韓文版、中文版,預計2025年夏天同步面世。
當蓬勃的女性創作呈現出全新、鮮活的生命體驗,今天的人們也愈加渴望具體的鏈接。數據顯示,2024年人類每天把1/3的時間放在網絡和虛擬空間,人類愈發被互聯網捆綁,孤獨成為全球癥候。但是,我們作為人類的豐富感官還未退化,在短視頻主導的今天,人們也積極地尋求獲得心流的方式。玄學和療愈盛行,細膩描繪風物人情的吉卜力動畫和任天堂《動物森友會》等“佛系”模擬經營類游戲都致力于為z世代缺乏現實感的人群打造“真實世界的體驗”,上述內容的火爆都反應了這種深層需求。一日三餐、衣食住行、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和海量尚且不能被數據化的人類感受,將會成為虛擬時代的文化切入點。
未來媒介發展以及消費場景變化的趨勢,都會是多重感官的綜合體驗。2025年,我們籌備已久的這些項目也將和大家見面:
未來事務管理局與沙核科技聯合開發的《燒火工》虛擬現實大空間體驗,擁有完整劉慈欣世界觀架構與童話氛圍,預計2025年Q3落地,首站上海,全球發行。
《燒火工》虛擬現實大空間體驗
原著 劉慈欣
制片人 姬少亭 樓彥昕
導演 姬少亭 鄧韻
編劇 鄧韻 姬少亭
《燒火工》是劉慈欣在《三體》之后創作的第一篇科幻童話,講述少年薩沙去往極東島拯救心愛的女孩冰兒,兼具宇宙殘酷宏大的美和童話的溫馨,是不同年齡層都能欣賞、《小王子》一樣歷久彌新的故事。
在演講后的論壇中,未來局合伙人、影視VP鄧韻說,“作為女性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我們的身心直覺無法再去投入‘男孩拯救女孩’的傳統敘事當中。我們非常了解劉慈欣的創作手法,所以采取了《三體》中云天明‘三個童話’的方法,讓童話背后去揭示很有劉慈欣氣質的、對宇宙真理的提示。冰兒這個角色也更加立體了,她會帶領大家共同解決宇宙更大的危機,最后的主題變成我們如何理解和穿越死亡,明白作為人類,每個生命體想要什么。”
未來局合伙人、影視VP鄧韻
沙核科技創始人、SIF砂之盒影展創辦人樓彥昕表示,《燒火工》虛擬現實大空間體驗與未來局團隊前后打磨十年,今天終于官宣,有圓夢的感覺。VR這種技術在即便不成熟的階段也能創造動人的作品,《燒火工》這樣的童話非常符合用這種全感官的媒介形態去呈現。“單看商業和市場發展,VR經歷了許多起伏,并未真正走到大眾市場,但VR也是一種終極的共情機器,讓你能夠真正帶著別人的眼睛去思考和感受,是一項真正能推動人類進步的技術。這就是我們堅持的內容方向:把人的生命體驗創作出來。”
沙核科技創始人、SIF砂之盒影展創辦人樓彥昕
此外,未來局聯合成都咖啡頭部品牌G1創始團隊打造的深度咖啡體驗館“幾萬”也將于明年2月在成都開業,共有2層,總面積380平方。
除了正在與沙核聯合開發的《燒火工》VR大空間、與風語筑合作的在水一方·東方科幻館、未來局原創玩具廠牌宇宙抽屜外,我們還將打造更多科幻線下體驗場景,比如更多的VR大空間、科幻展館、戲劇演出科幻春晚、餐飲消費、玩具等。
“未來我們計劃要去的新方向包括VR、電影、劇集、紀錄片、出版、活動、展覽、餐飲消費等各個維度。”姬少亭說,“在當下的環境下,從未見過的女性表達和新技術與人類感官的結合就是新的增長點。”
02.
科幻驅動創作去往新未來
當新的思潮、技術和規則使一部分舊語境失效,我們也欣喜地發現,在過去幾年具有突破性的創作中間,許多行業通過科幻獲得了新的活力。在論壇「去往新未來」上,我們邀請了影視、傳播、出版、航天教育等領域的嘉賓分享行業現狀,探討科幻如何驅動創作達成突破。
未來局合伙人、影視VP鄧韻認為,“科幻誕生100多年,我們仍然能在今天看到女性創作者寫出底層邏輯、世界觀設計、氣質和情感跟過去全然不同的科幻。比如金草葉《地球盡頭的溫室》中一群女性在溫室中建立的社群阻止了世界末日,而她們的拯救深埋于歷史,多年后才被另一群女性發現。我們想要改編這樣的故事,不是一瞬間摧毀人類,不是大呼I’m hero,比大小,比強弱。未來我們想要的是顛覆性的世界觀,這也是接下來我們的創作目標。”
樸睿鉑爾CEO劉炎從事傳播行業26年,曾為近百家大型跨國公司制定傳播戰略、整合營銷策略與大型傳播campaign策略等,她觀察到過去幾年品牌傳播領域一直在強調長期主義和價值回歸。從過去到未來,品牌與消費者建立關聯始終要依靠情感,而科幻有能力幫助更多品牌講述品牌理念。
樸睿鉑爾CEO劉炎
“大部分品牌,比如古老的、奢侈品集團,它們跟科幻的契合點有三:第一都是在講故事。所有品牌講的都是故事,這些故事講了幾百年、講了很多年累積到今天,建立顧客對品牌的信仰。第二都是在講哲學,比如我們在奔馳EQ項目中聯合未來局做的發布,奔馳在135周年的時候發布新能源汽車,而奔馳是汽車的發明者,如何在當下講述這個新物種的故事,我們邀請劉慈欣老師講述了一個代際飛船第一代被第二代超越的時刻,孫女和祖母互相致敬的故事。這個故事完成了哲學命題的回答。第三,做的都是想象力的故事,不管是品牌故事還是科幻創作都不能重復。”
吳瑩瑩作為譯林出版社世界文學中心負責人,曾用12年深耕科幻奇幻文學精品圖書,主持“譯林幻系列”推出萊姆、特德·姜、菲利普·迪克等科幻大師文集,頻繁霸榜年度高分圖書,2024年與未來局合作推出的“科幻之路”系列同時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她認為在短視頻、音頻、VR等新媒介都在跟閱讀搶時間的時代,消費者仍會為紙書的不可替代性和人類作者創作故事的動機而買單。
作為一家大型綜合性文學出版機構,她們堅持出版看似“小眾”的科幻并收獲成績,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讀者的正反饋。“科幻是重要的文學類型。”她說,“粉絲群和新讀者為什么能如此喜愛科幻,第一,科幻具有其他類型不具有的新奇感,去到全然陌生的環境里對文學閱讀來說是日常生活的戲劇性時刻。第二,科幻具有推翻日常邏輯的思辨的快樂。第三,科幻雖然是科技幻想,但真正讓讀者回味無窮的是里面人的成分。在極端環境里日常麻木的感官會被喚起,離開地球才能知道人是什么。”
譯林出版社世界文學中心負責人吳瑩瑩
載人航天工程專家王一曾任多批次航天員教員,她表示在真實的宇宙中,人依舊是關鍵。航天工作者未來的工作就是培養人、保障人、研究人。“我們在做太空4.0時代的課題。太空2.0時代是空間站,3.0時代是在太空養雞養鴨,4.0時代是研究在火星孕育新的生命,人類作為火二代、三代在異星生活,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她介紹,未來太空中人的溝通、情感需求甚至美學都至關重要,而要傳播這樣的航天知識,就需要科幻的語境去落地。
王一正在創作一批面向青少年的航天科普圖書,她覺得科幻是一種很好的傳播方式,比如想象一家火星上的火鍋店,或者帶寵物狗一起去太空,這樣的情境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引出相應的航天技術。這一事實顛覆了我們對太空和科幻的傳統認知:我們想象中航天總是冰冷的,人與技術的對立是好萊塢電影中反復出現的趨勢,但現實中航天人的思維模式卻超脫于人機對立的傳統想象之外——我們原來如此關心人在太空的生活。
載人航天工程專家王一(右)
這次發布的海報依舊由老朋友、大家喜歡的設計師阿巽設計,主體呼應了我們關心的女性議題和人本身發光的價值。阿巽表示,圖中的人形是熊熊燃燒的火,也是光,是星云。其形層疊的輪廓既可以看作從無到有、從暗到明的突破,也可以看作無數的靈魂聚攏到一起向前展望;同時它也是未來,是流動的可能性和光亮起的方向,引領著我們向它前進。
活動最后,我們邀請了一位AI時代還在堅持創作,堅持書寫人類在宇宙中獨特價值的科幻作家。他這樣講述自己的創作熱忱:
長遠來看,AI出現后各行業都將會呼喚人的價值回歸,它既是今天商業切入點的重要入口,也是消費力的動力所在。科幻作為一種“關心人類”的思維方式和類型,依舊會是各行業創新表現的理想媒介,為創作者們帶來驚喜。變革已至,創造總是比重復更難,這個時代我們如何創作,答案在每一個人類的珍貴時刻中,靠我們自己一步步走出來。
來源 不存在
轉載 高校科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