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
卡夫卡是奧地利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人物,代表作《變形記》《審判》《城堡》。
《審判》
《審判》寫于1914至1918年間,1925年出版,引發世界文壇震動,這個小說被認為是卡夫卡最成熟的作品之一。
《審判》跟卡夫卡的另外兩部作品《城堡》和《美國》一起構成了卡夫卡的三部曲,這些作品都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卡夫卡對人類文明的一次大膽的預言。所以《審判》主人公的名字跟《城堡》主人公的名字一樣,也叫約瑟夫·K。
故事說的是,《審判》主人公的名字約瑟夫·K。在他30歲那年的某一天早晨,幾個莫名其妙的人闖進了他的住所,宣布他有罪,隨后說他要面臨審判。不過在此之前,約瑟夫·K可以自由活動,正常的生活,但他隨時隨刻面臨著審判。
那么,誰來審判約瑟夫·K?據說是一家非正規法庭但卻擁有比正規法庭更大權威的機構。其實,約瑟夫·K根本不清楚這些是什么人,也完全不清楚自己犯的是什么法。一切就是這么莫名其妙。
這事顯然很荒謬,正是因為事情來得太過突然和荒謬,約瑟夫·K幾乎無法相信眼下正在發生的一切。隨后約瑟夫·K嘗盡量為自己爭取機會,擺脫審判的命運。但終究徒勞,故事的最后,他在31歲生日的前一天晚上,被判決,然后死去。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社會的恐懼,更看到了民眾的無奈,還看到了官吏們的野蠻,法律的野蠻,隨隨便便就闖入家中,將人帶走,甚至最后莫名其妙的死掉。整個社會呈現出了極大的野蠻和荒誕。
問題是,為什么官吏會這么野蠻,不僅官員,甚至是一般基層小吏也表現出了高高在上的氣勢。官吏的野蠻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專制,為什么專制社會中的官吏如此野蠻,因為權力壟斷。所以官吏們野蠻的根本原因在于權力的壟斷。
官吏野蠻的根本原因在于權力壟斷
因為專制社會中的權力是壟斷的,壟斷的權力導致官吏們官僚主義叢生,表現出了極大的優越感和高高在上,他們根本不把人民放在眼里,在他們看來,人民就是他們管理、管控,壓榨奴役的對象,對民眾好一點是情分,對人民壓榨、敲骨吸髓是本分,所以要分清楚大小王,要分清自己的等級、地位和身份。
而決定這一切的本質就是權力,是否擁有權力,而且還要看權力的大小。為什么專制社會會如此?
因為權力壟斷,這正如剛才所說,這一切都是權力壟斷導致的。在一個專制社會中,權力壟斷是本質的特點。也就是說判斷一個社會是不是專制社會,最主要的著眼點就是權力是不是壟斷的。如果整個社會呈現出了明顯的權力壟斷,那么,這個社會就是專制社會。毫無疑問,我們古代社會是典型的封建專制社會。
權力壟斷、私有、封閉。整個社會權力壟斷于君主,君主擁有一切權力,凌駕于一切法律和制度之上,不受任何限制、制約、約束和監督,權大于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所有都是君主,除了君主之外,所有人都是臣民。民眾的財富和權利只是君主的恩賜而已,所以要感恩戴德,對君主不能有私心和叛心,否則君主就會收回你所有擁有的一切,包括生命權。
君主通過自上而下層層任命官吏的方式來完成自己對社會的控制和管理,自上而下層層任命形成了明顯的等級制。所以這些官吏只會對自己的權力來源,即上級和君主負責,因為官吏的權力是君主任命和授予的,而不是人民,所以他們不用對人民負責,也自然不用管人民的想法。人民怎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君主怎么想。
這也是他們野蠻的底氣,權力來自于君主,為什么要對人民友好呢,說了,對你友好只是情分,而不是本分,對上級和君主友善才是本分,不然分分鐘取下你的烏紗帽?你人民能分分鐘取下官吏的烏紗帽嗎?不能,沒這個權力。所以,那算個什么呢?對你野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這就回到了卡夫卡的《審判》,約瑟夫·K在這樣一個社會中,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的,因為一切都在于權力,只要權力想審判你,你根本無所遁形,只能乖乖就范。
本文參考文獻:
卡夫卡.《審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