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雷達是一個挺牛掰的賽道。
譬如,今年幾起高速路面塌陷、在建地鐵路面坍塌事件,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社會輿論頗多關注。如果有探地雷達道路檢測,很多悲劇或許可以避免。
但很長一段時期里,國外產品占據該賽道,價格昂貴,且不乏信息數據泄露風險。好在隨著科創風暴愈刮愈烈,國內逐漸冒出一批相關企業。
特別是中創云圖,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成果轉化而來,主攻超寬帶變頻技術,比市場上普遍采用的定頻脈沖技術又前進了一步,且價格便宜了不少。公開可查的中標信息,亦側面印證其技術實力。
此外,還有兩點值得關注:
一是市政道路、機場跑道、古樹病理等檢測之外,中創云圖正在積極尋找更多應用場景,鎬京智造局第二期沙龍擬就此進行探討,歡迎報名參與(詳見文末報名通道);二是該公司計劃向全國各地投入50臺檢測設備,招募50家城市服務商……
硬核技術與硬核生意
2024年6月,西安市西二環發生塌陷事故,十幾米的大坑,讓不少市民心有余悸。
西安隨即對全市道路安全進行檢查。
西安中創云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創云圖)即檢測單位之一,其技術場景頗顯新質生產力內涵——一輛無人檢測車在道路上緩緩行進,不多久,一份地下3米深度的“體檢報告”呈現在電子屏上。
企查查顯示,這家2022年12月成立的公司,短短兩年時間,靠“探地雷達”技術拿下不少訂單。公司創始人王員向鎬京筆記(ID:Haojing_2024)舉例,在為某地提供道路檢測服務過程中,發現某處道路下存在200多方空洞,離地面僅40cm,第一時間預警后,成功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簡單科普一下,探地雷達是用無線電波來確定地下介質分布的一種無損探測方法。目前,市場上大部分道路檢測設備使用的是定頻脈沖技術,頻段不同,則需要更換不同設備,效率低。
而中創云圖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更加高效,簡單來說,可以實現一臺設備多頻段使用。
以地下探測者ZC360為例,王員介紹,這是國內首個超寬帶變頻探地雷達,穿透力強,可探測地下10米深度,并且具備厘米級分辨能力,精準探測到地下細微物體和結構變化,并實現高分辨、清晰化的探測成像效果。
古觀音禪寺地下檢測是中創云圖的經典一戰。
該寺位于終南山腳下,歷史悠久,地下管線系統復雜,且老化、破損問題逐漸顯現,急需改造更新。中創云圖的地下探測者ZC360“出馬”后,精準探測出地下管線的位置、深度、走向及可能存在的破損情況,為古寺施工改造裝上了“眼睛”。
王員進一步介紹該賽道背景。
地下空間探測,關乎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國家信息安全等。但在探地雷達領域,全國約80%的檢測場景依賴進口設備。想要獨立掌握檢測數據,更加安全地開展地下空間探測,國產化替代勢在必行。
中創云圖,恰好趕上了這波國產化替代浪潮。
企業家要和教授多聊天
進入探測領域之前,王員對該行業一無所知。
其1984年出生,大學畢業后赴深圳闖蕩,三年后回陜創業,主做LED顯示業務。多重因素考慮,王員在2020年決定更換賽道。
有時候,思路比努力更重要。
譬如,王員盯上了“專精特新”這條科轉賽道。在其看來,像隆基綠能、鉑力特、華秦科技等一批硬核陜企,多源自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于是乎,他開始頻繁奔走在陜西各大高校,到處找項目。
鎬媒體·鎬京筆記去年主辦財經西部(春季)峰會,曾邀請深圳市原副市長唐杰作主題演講。
其結合東部沿海地區經驗分享的核心觀點之一,企業家要和大學教授多聊天,更深層次含義則是強調加速創新資源流動,讓知識在大學和城市之間更快速有效地傳播,實現技術與市場更緊密的結合。
王員與包敏結識,即企業家與高校教授互相成就的典型案例。
包敏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長期研究穿障雷達系統技術。陜西高校教授和技術眾多,但缺少公司運營和銷售團隊。王員關注并捕捉到穿障雷達系統技術的市場價值,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做探地雷達技術設備研發。
一個做市場,一個做技術,產品很快研發出來。
如何將產品推向市場?王員和團隊不斷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其解釋,“除了好名次,參加比賽最大的收獲應該就是被市場和各地政府注意到。”直到現階段,中創云圖參賽熱情不減。
2024年11月,廈門舉辦第二屆“蘇頌杯”未來產業技術創新賽總決賽,中創云圖榮獲創新潛力三等獎,在當地政策支持下,廈門中創云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計劃深耕當地市場;12月,第五屆中國-鹽城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創云圖以其國產化探地雷達技術榮獲人才團隊組一等獎……
還有哪些應用場景?
探地雷達盡管切口小,但應用廣泛,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
企查查顯示,全國目前有逾400家相關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智研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探地雷達(GPR)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到,2024-2030年中國探地雷達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率5.19%~5.80%。
誰能探索出更多的應用場景,誰就能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對此,國內不少企業開始布局,如大連中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冰工程雷達,已在國家南極科考應用。
中創云圖也成功探索出一些新應用場景。
譬如,地下管道漏水是一個常見卻難以解決的問題,只見水表走,不見漏水點。中創云圖研發的“漏博士”,不僅可以避免事故發生,同時減少地方政府財政損失。
陜西高校資源眾多,對中創云圖業務場景探索來說,有更多先發優勢。
中創云圖官微顯示,公司正在與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展開深入交流,有望將業務拓展至考古和農業等領域。
王員透露,他們和長安大學還有個“大動作”。
長安大學是研究地下的“行家”,中創云圖若是將產品運用在學校接觸的各類場景中,可以精準識別地下各類問題,并結合高校技術快速找到解決方案,“好比中創云圖有CT機,西電幫助拍片子,與長安大學的合作,就是找到看片子的大夫。”
實際上,場景探索也是當下眾多初創科技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有優質的技術,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應用場景,科研與市場之間,如何更廣泛地匹配,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又一個話題。
聚合智慧 創造價值。
鎬京筆記擬推出常態化路演沙龍IP——鎬京智造局,聚焦科創/文創/出海維度。近期將圍繞中創云圖等公司的技術,開展應用場景探討,感興趣者歡迎文末報名。
還有個事可能很多人感興趣,中創云圖正在尋找城市服務商做代理人,以入股方式加盟,計劃向全國各地投入50臺設備。“相比資金需求,我更看重資源和服務,能給公司帶來業務增量。”王員表示。
(圖片來源:中創云圖官微,實習生劉星甫對此文亦有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