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看到沒有,這幾天有個科技視頻火出圈了。國內一家機器人企業秀了一把他們研發的一款四足機器狗。它可以靈敏迅捷地爬山涉水,跨越障礙,在各種復雜地形中來去自由,還可以載人負重快速行走,簡直逆天了。
說實話,這都有點顛覆我對國內機器人技術水平的認知了。之前提起機器人,我首先就會想到“四大家族”,也就是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德國庫卡。這四家機器人巨頭霸占著全球機器人市場至少半壁江山。沒想到國產機器人技術也這么強了。
而且,這個技術已經開始普及試用,有望很快商業化應用落地。我看媒體報道,成都已經有這樣的機器狗走上街頭巡邏,武漢也有商場在賣這類產品。
最近在A股,資金對機器人板塊的關注度也很高。Wind數據顯示,機器人ETF(159770)跟蹤的中證機器人指數,自9月24日以來至12月24日,正好三個月,累計上漲了45.5%,遠超大盤。
誰都知道,未來A股繞不開的一條主線就是新質生產力。不夸張地說,這可能會是未來國內經濟增長中最大的亮點。而在現實語境中,新質生產力最核心的就是AI+,也就是以人工智能為驅動的產業應用,這里面很重要的一塊就是機器人產業。所以我搜集了一些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一、機器人產業:空間急速擴張
估計有人看完前面那個視頻,還覺得奇怪,那不是“機器狗”么,也不是“機器人”啊。
機器狗,當然是機器人的一種。所謂的“機器人”,是指那些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自動化機器。它們能夠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具有感知、決策、執行的能力,可以輔助甚至完全替代人類完成危險、繁重、復雜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服務人類,擴大或延伸人的活動及能力范圍。
而機器人產業,主要包括三大塊:
上游:包括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如傳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 中游:涉及機器人本體制造和系統集成,包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多種類型的機器人。 下游: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廣泛應用于制造業、醫療、農業、服務業等。
眼下,機器人產業正在出現四大趨勢,使得整個產業空間急速擴張:
1、從專用走向通用。過去的機器人幾乎都是單線程地執行任務,比如專門做個焊接,或者把一個東西搬到指定位置,它的價值是精度、效率、安全性,但結構簡單,只能解決特定的垂直領域的問題。而現在,通用型機器人出現了。比如人形機器人,可以適應多種工作環境,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自主性和智能性。包括前面看到的機器狗,也是這樣。
機器人之所以能從專用走向通用,當然是因為軟硬件技術突破的支撐。比如硬件層面,芯片的處理能力不斷提升,同時功耗降低,對于機器人的性能和續航都至關重要;高精度的傳感器使得機器人能夠更好的感知周圍的環境,提升機器人物體識別、空間定位、力量反饋的精確度;而精密執行器為機器人提供了精確和穩定的運動控制能力。
軟件算法層面,自動駕駛算法逐步普及,并且遷移到機器人平臺。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又使得機器人的自然交互能力有了質的變化,機器人的迭代速度大大加快。
2、從工業走向服務業。這是機器人從專用走向通用的延伸。之前機器人主要是在工廠流水線里,替代工人,做比如搬運、裝配、焊接、涂漆、噴涂、包裝等簡單重復的工作,但這能創造的產值是有限的,你想,這些工人一個月才多少薪資?而現在人形機器人的交互能力,使它可以滲透到廣泛的商業環境里,比如餐飲、住宿、商超、家庭,應用空間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了。
3、從低端走向高端。以前,機器人主要應用在紡織、采礦、清潔等勞動密集型、資源型、低附加值的行業。現在,機器人已經可以進入高端產業,比如芯片等高科技制造業,機器人可以用于晶圓的精確放置和取出,以避免人為污染;在信息技術產業,通過自動化測試和數據分析輔助軟件開發過程;在高端裝備制造業,大型機器人還可以在飛機制造中進行精確的結構組裝。
4、國產替代崛起。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在全球占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整個產業規模增速還在不斷跟海外拉開差距。過去5年全球機器人產業平均增速14%,而我們國內是22%。但在以前,機器人產業是被人“卡脖子”的對象,而現在,我們有很大的進步。
比如工業機器人領域,陸續攻克了減速機、控制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領域的卡脖子共性難題,國產化率不斷提升;服務機器人領域,在智能化的相關技術上已經在第一梯隊,在人工智能領域無論是算法,還是應用場景的規模和質量,都處在世界前列。特種機器人領域,目前正在大規模應用的導入階段,面對復雜場景共性需求研制的通用型標準化產品已經部分實現了量產。
這背后也有政策的給力支持。近幾年機器人相關政策,從國家到地方層面,不斷出臺。明年,也就是2025年,是一個關鍵年份。因為在這些政策規劃目標中,普遍會在2025年驗收成果。這應該也是明年整個機器人板塊會被資金看好的一個原因。
總體來說,技術突破打開應用市場,加上政策扶持,國內機器人產業的增長空間會明顯擴大。這直接改善了機構對相關企業的業績預期。
據wind預測,中證機器人指數的上市公司,2025年的營收將同比由負轉正,達到5.76%,而凈利潤同比增速會超過30%。
二、機器人指數:收益彈性亮眼
二級市場支持國內機器人產業,也讓我們投資者從產業上升的紅利期分享收益,很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指數。
中證指數公司在2015年就發布了中證機器人指數,選取了整個機器人產業鏈中的相關公司作為樣本,包括軟件和硬件公司,但剔除掉了成交活躍性不高的個股。目前指數一共包含70只成分股,前十大權重股如下:
從成分股來看,中證機器人指數有幾個特點:
1、 專精特新,硬科技。
“專精特新”是國內政策重點支持的對象,也是資金重點關注的方向。這是一批具有硬科技實力的企業,專注深耕某些特定細分市場,技術工藝精湛,注重產品質量和創新,產品也具有獨特性和創新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核心競爭力。
中證機器人指數所包含的上市公司,就是這樣一批企業。它們在供應鏈中承擔著關鍵角色,是細分領域的“小巨人”,具有很高的成長性。這背后有一個最硬的反映數據,就是研發投入占比。因為研發,是一切科技創新和增長的基礎。
根據今年中報公布的數據,中證機器人指數前十大權重股所對應的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占營收的比例,達到了13%,比去年年報數據進一步增長,遠高于A股總體平均2%的水平。
2、中小市值風格。
中證機器人指數目前這70只成分股,截至2024年12月24日,最大市值是1600億元,最小市值是19億元,平均市值153億元,是典型的中小市值風格。
(數據來源:wind,數據截至2024.12.24)
中小市值風格在目前市場階段是占優的。因為政策信號已經非常明確,接下來貨幣政策從“穩健”轉向“適度寬松”,降息降準的力度可能會比較大,這個流動性寬松的趨勢顯然更利好中小盤股。
3、收益彈性較大。
得益于較高的業績成長性,中小市值風格,以及政策和資金對硬科技的傾斜,在每次市場反彈期間,中證機器人指數的反彈幅度普遍更大。
比如今年春節前后的那波行情,2月6日~3月18日,滬深300累計上漲10.76%,而中證機器人指數上漲37.86%。(數據來源:wind,下同)
而在9月底的這波反彈行情,也就是9月24日到10月8日,滬深300累計上漲32.47%,而中證機器人指數上漲45.08%。
不少投資者通過中證機器人指數,在反彈行情中,博取到了更大的收益。
三、機器人ETF:資金加快流入
目前市面上掛鉤中證機器人指數,規模較大、交易較活躍的場內基金,是機器人ETF(159770)。
這只ETF最近獲得了大筆資金連續凈流入。Wind數據顯示,在10月底,這只ETF的流通份額是5.94億份,流通規模4.42億元,而到12月24日,流通份額急劇增長到15.13份,暴增155%;流通規模也增長到12.68億元,大增187%。
(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21.12.27~2024.12.24)
主要應該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資金進場博反彈。對資金來說,機器人指數兼具了短期收益彈性,和長期趨勢優勢,值博率更高,在反彈行情中很容易獲得資金青睞。
另一個是資金看好機器人指數的未來盈利空間。目前機器人產業的景氣度正在快速上升,特別是人形機器人量產突破,會對行業投資帶來明顯催化。
根據機構目前的一致性預測,今年大概率是機器人行業的業績拐點之年,明后年業績增長較為客觀,可以驅動股價上漲。而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也對中證機器人這樣的中小市值風格指數更利好。
這也是為什么,9月底的那波急速反彈快速熄火后,滬深300等主流寬基指數開始進入震蕩徘徊,而機器人指數卻接連突破前高。
(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24.9.9~2024.12.25)
接下來幾年,以AI+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毫無疑問會是國內經濟,以及A股的重要增長來源。從政策到資金,機器人賽道會越來越熱鬧。
大玩家現在已經越來越多了,不只是像埃斯頓、科大訊飛這樣已經在行業深耕多年的龍頭企業,也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包括字節、騰訊、百度、小米等等,都在斥巨資進軍機器人。最新的消息是,華為也宣布要發力做人形機器人了。機器人的下游就是3C和新能源汽車,這幾個大賽道天然就是要打通的。
產業趨勢上升的機會,就是指數的機會。指數投資的好處,就是給我們普通投資者,免去了選股的麻煩,直接分享行業潛在的貝塔收益機會。所以像機器人ETF(159770)這樣可以靈活交易的場內主流品種,非常值得關注。場外投資者也可關注機器人ETF聯接基金(A:014880,C:014881)。
風險提示:本文僅為個人觀點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中證機器人指數2019-2023年完整年度漲跌幅為:24.85%、39.98%、14.65%、-31.76%、6.01%。數據來源:同花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