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三杰”之后,今年又有人提出了“國劇四大新銳導演”的說法,分別是執導《新生》的申奧、執導《漫長的季節》的辛爽、執導《異人之下》的許宏宇、執導《邊水往事》的算。
這個“新”字切中了今年業界和觀眾的情緒:預估爆款失靈,市場亟需新題材、新敘事、新影像、新表達。
這四位年輕導演的作者性無疑契合了人們對“新”的想象。
算身上的關鍵詞是實驗性。
2018年,算獨立執導的第一部劇集《瘋人院》,以志怪論人心;
他在2020年執導的《云端》,是國內少見的桌面劇;
后來,他又花大力氣籌備名聲在外的《境外組》,項目卻在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后意外夭折。
算(左)、曹保平在《邊水往事》拍攝現場
好在這份付出沒有白費,他在《邊水往事》中用上了《境外組》的功課,鑄成了今年夏天的劇集黑馬,夯實了架空罪案劇的地基,也給觀眾帶來了難忘的觀劇體驗。
許宏宇作品的關鍵詞是熱血。
他對作品的分寸有一種恰到好處的掌控力,少年感、中二感、沙雕感、熱血感等年輕觀眾最喜聞樂見的元素,在他執導的劇集里總能達到一種詭異的平衡,這種貼合感不像是用技術達成的,更像是導演的一種天賦。
辛爽強在審美判斷力。
其實如果觀眾仔細想想會發現,《漫長的季節》的故事并不會讓人驚為天人,但因為它拍暖色調的東北,拍年輕人追捧的“彪學”,拍人們被記憶欺騙的漫長季節,方有作品的大爆,也才有了今年白玉蘭頒獎禮上“最佳導演”的實至名歸。
申奧從電影《孤注一擲》的成功到劇集《新生》,給人最大的印象是別出心裁,這種特質讓他在人聲鼎沸的罪案懸疑賽道上做出了新意,成就了“詐騙宇宙”。
他既有電影人的題材視野和視聽語言,又有電視人的長篇敘事能力和節奏把控,在精品短劇集勃興的當下正當其時。
有意思的是,盡管相隔不久,“四新”和“三杰”的路徑規劃可大不相同,他們并不急著融入“主流”。
算入職了阿里大文娛,成立了阿里大文娛首個由導演帶領的劇集工作室,深耕原創劇集,他的下一部作品仍是與優酷合作的懸疑劇《懸案》。
許宏宇成立了“熱血動物”廠牌,希望聯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深耕熱血青春類作品,畢竟人會老,但廠牌可以永遠年輕。
辛爽用《隱秘的角落》和《漫長的季節》兩部作品讓自己成為了視頻平臺哄搶的對象。可以預見的是,在類型劇的創作創新上,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劇集市場上的一個特例。
申奧依然電影、劇集兩手抓,電影有制作中的《用武之地》,劇集方面則繼續與伴山文化合作開發16集之內的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