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歲?5歲?6歲?孩子到底幾歲分房最合適?分房睡,是越早越好嗎?
我家老大小的時候我就關(guān)注分房睡的一些信息,從中班就開始鍛煉孩子們分床睡,雖然當時效果很好,可是現(xiàn)在上了小學了反而不能一個人睡覺了。
老大說,小時候什么都不懂,現(xiàn)在懂了所以不想自己睡了。
其實很多家長關(guān)于分房睡有3個高頻問題。
多大開始分房睡?孩子不愿意分房睡怎么辦?孩子半夜跑回大床,如何應(yīng)對?
3歲4歲不分房,5歲6歲悔斷腸工是謠傳,而6歲是孩子的最晚分房年齡也是不切實際的。
不顧一切的分房訓練,只會害了孩子。
其實多大開始分床,我個人覺得并沒有一個嚴格的年齡推薦,主要還是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
一定不要強硬分房睡,過于強迫只會增加孩子內(nèi)心的叛逆情緒,進而延長實現(xiàn)獨睡的時間。
分房睡的年齡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更不存在“3歲分床、5歲分房”的硬性指標。通常來說,在10歲(青春期來臨)前,和孩子完成分房睡,也不會晚。
有家長說,如果不能讓孩子分房睡,那孩子就不容易獨立,尤其是男孩子,不獨立的孩子不好!
其實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可以從生活的一些小細節(jié)入手,讓孩子在生活中養(yǎng)成獨立的好性格。比如獨立穿衣服、刷牙洗臉、上廁所、吃飯等等,而不是糾結(jié)在分房睡上。
沒有必要因為別的孩子可以獨立睡覺,就開始為自己家孩子著急。因為一旦自主入睡成了家長給的任務(wù),孩子的安全感可能會加倍缺失,反而依賴性增強。
02
如何引導(dǎo)孩子分房睡?
首先,先分床后分房分房對于孩子是一個逐漸適應(yīng)的過程。
爸爸媽媽也要懂得循序漸進,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著急。
接受孩子獨立睡覺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指望孩子第一次睡就堅持整晚,而是給孩子時間慢慢建立習慣。
并在過程中,每次都為他多堅持的那幾分鐘,充分表楊他。注意,孩子第一次嘗試自己獨立入睡,肯定會碰到很大的挑戰(zhàn),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培養(yǎng)孩子習慣入睡前一個小時,不要給孩子安排劇烈的體育活動、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時間,這會增加入睡難度,影響?yīng)毩⑷胨晳T的養(yǎng)成。
睡前可以和孩子讀讀繪本和孩子談?wù)勑淖诤⒆拥纳磉吪惆橐欢螘r間,還要克制和孩子看什么驚險刺激的電視和電影,防止孩子睡前過于興奮。
適合帶孩子一起讀的睡前繪本,提前為分房睡做好準備!
比如《被窩里的恐龍王國》《大家都要睡覺嗎?》《夜黑黑》《安靜》《尿床大神》《好困的酸黃瓜》,孩子都有自己的時刻表,尊重他們的成長節(jié)奏、耐心引導(dǎo)。等孩子自己準備好了,就能自然而然地主動分房。
另外睡前不吼叫孩子也很重要,讓孩子可以平靜地入睡。
其次,營造分房儀式感。
我曾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聰明的爸爸,他在和兒子分房前,曾多次鋪墊:一臉得意地跟孩子講起,自己小時候擁有一個獨立空間,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兒。
不是每個孩子都隨隨便便就有獨立空間,只有那些已經(jīng)長大的孩子才能獲得這樣的榮譽。結(jié)果這個孩子就一直盼望著,自己能像爸爸一樣,也獲得這樣的榮譽。
當爸爸覺得差不多了的時候,就特意準備了一份長大證書送給孩子。
這份儀式感,給兒子也帶來了巨大的勇氣,為孩子心中的安全感加碼,分房睡就這樣變得順理成章掃來。
除此之外,可以讓孩子自己布置房間,告訴孩子這是屬于他的小天地,在里面放置孩子喜歡的玩偶、玩具,陪孩子在里面玩耍,也都會增強孩子和小屋子的感情。
可以讓孩子在白天的時候多去感受,晚上的時候多試睡幾次。
同時睡前儀式也少不了,親親、擁抱、說晚安都是不錯的做法。
再次,允許孩子反復(fù)。
分房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給足孩子時間去適應(yīng),有反復(fù)期都是正常的。
孩子突然有各種小情緒想和媽媽一起睡是很正常的,所以要照顧好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恢復(fù)之后,再明確態(tài)度。不要擔心前面的能力都白費了。然后狠心趕走他。
不要強制孩子分床睡,他不愿意分床多半情況是他沒有安全感,還無法適應(yīng)一個人睡,順其自然就好了,不要搞得這種小事家長就焦慮了,覺得自己孩子不獨立了,真沒必要!
尤其是有一些孩子四五年級了,之前可以單獨睡,忽然又要回到父母的大床上,那么一定不要指責孩子,只需要陪伴孩子,孩子安全感有了,夠了,自然就會回到自己的房間。
這里一定要順其自然,確實有很多上小學的孩子還是和父母一起睡覺的。
讓孩子入睡前感到安全獨立睡覺最難克服的是入睡前體驗到的不安全感和醒來后見不到大人的緊張感。
所以在適應(yīng)期可以這樣做:把孩子房門打開一些,父母在附近的位置看書,讓孩子聽到翻書的聲音。
早上要比孩子起的早,及時回應(yīng)孩子。
不要為了鍛煉孩子關(guān)緊房門,把孩子拒絕在門口,進不來。很多孩子就是因為這樣從而有一些心理上的疾病。
這些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要指責。
無論孩子是否如我們所愿做到,還是孩子在短暫成功后行為倒退,家長都不必指責。
因為,只有孩子們相信,回頭時爸爸媽媽一直都在,他們才可能,鼓起勇氣,再次上路。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