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說中國最吉慶的色彩,那么非中國紅莫屬。尤其在每個吉祥團圓的節日中,更是少不了那一片中國紅。
這不,眼看著春節越發近了,現在上街一瞧,中華大地上不管是都市還是鄉村,總少不了那紅色的春聯、紅色的窗花、紅色的鞭炮,還有人們身上那紅色的新衣。
德國藝術史學家格羅塞曾在《藝術的起源》中提到:紅色是一切民族都喜愛的顏色。因為它醒目且讓人興奮,他可以帶來緊張的情緒,又讓人激動不已。在人類文明的初始,他就被賦予了鮮血的特殊意義,甚至在人類文明之初所使用的紅色原料,很多就是來自于敵人或是獵物的鮮血。
但是人類學家們發現,在文明的初始階段,不同群落的人們對于紅色的初始認知大抵相似,但唯獨中國人卻在文明的發展中,不斷賦予了紅色美好而高尚的寓意,且在歷史的更迭中始終對紅色保持著一種近乎偏執的嗜好。
若追溯中華文化初始時期,最早使用色彩,除了黑、白這兩種基礎色外,就是赭石色和土紅色了,而這兩個顏色都屬于紅色系,可見紅色從遠古開始便是華夏大地上的流行色了。
而古人所崇尚的紅色,源于那屬于生命的鮮血之紅,和那生存與生產所必須的火焰之紅。因此,先民們對紅色的崇拜,毋庸置疑便是長期同血與火打交道所潛移默化的結果。
隨著文化的發展,先人們觀察自然生克的規律,提取了五行生克的概念,因此隨著時代的更迭,不同的王朝也有專屬于自己的五行之色,如《禮記·檀弓》中便有記載:“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這不僅僅代表著文明初始時期樸素的自然崇拜觀念,更是體現了王朝更迭與自然規律之間契合,進一步強化了王權統治的合理性。恰如五行概念中,周朝以火德克前代商朝的金德,因此,周朝自然以火德之赤紅為尊。
這或許是第一次紅色在文化上第一次得到了政權的推廣和認證,也為華夏大地的赤紅底色打下了文化的基礎。
自此,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五行生克如何輪替,歷朝歷代皆以紅色為尊。而千年來,民間也將紅色視為吉祥喜慶的色彩,也讓一抹熱情奔放的中國紅鐫刻入國人的骨血中。
當然,隨著文化的發展,紅色在中華大地上還有更多的美好意象,但篇幅所限,小君在之后將繼續和大家聊關于中國紅的話題。大家若有興趣,記得一定要關注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