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日本外相巖屋毅受我國外長王毅邀請訪華,中方對此次訪問給予了高度重視,無論規(guī)格還是接待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啟程前,巖屋毅也通過接受媒體采訪等方式,為此次訪問營造了積極的氛圍,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表示了一定的善意。
在訪問之前,巖屋毅在接受鳳凰衛(wèi)視的采訪時,談到中日關系以及日本的對華政策。
他坦言,在日本歷史上的某些時期,確實制定并實施了一些“錯誤的國策”,因此現(xiàn)在日本必須避免重蹈覆轍,堅持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
這番話實際上為他此次訪華奠定了一個和平與合作的基調,同時也表明日本希望與中國進行更加深入和誠摯的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巖屋毅還特別提到,中國是日本非常重要且永遠的鄰居,因此中日關系的發(fā)展理應以這一點作為核心基礎。
換句話說,日本在處理與中國的關系時,不能忽略地理和歷史的聯(lián)系,而應該更多地從長遠的、戰(zhàn)略的角度考慮雙方的互動。
針對日本政客一直叫囂的“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說法,巖屋毅表示,自己不喜歡這種說法,他明確表示臺灣“必須無事”。
他認為,兩岸問題應該通過和平對話來解決,這是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的最佳路徑。
不過,他這番話也在回避一種可能性,如果未來大陸選擇武力統(tǒng)一,屆時日本是否會采取行動干涉?
但從這次訪問和巖屋毅的整體表態(tài)來看,日本政府對華政策似乎正在發(fā)生重大轉變。
對于日本頻繁主動釋放善意信號,中方也給出了積極信號。
在巖屋毅與王毅的會談中,王毅外長強調了雙方應遵循“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共識,并希望在這一正確軌道上推動中日關系向前發(fā)展。
那么,如何看待日本外相這趟中國行呢?
筆者認為,日方態(tài)度的轉變與特朗普即將上臺有極大的關系。
特朗普一向以強硬的經(jīng)濟政策聞名,他早就揚言上臺后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征10%至20%的關稅。這對于高度依賴出口的日本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
此外,特朗普還要求北約成員國提高軍費開支到GDP的5%,雖然日本不是北約成員,但也擔心在防衛(wèi)費問題上被“獅子大開口”。
而且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在國內政治根基并不穩(wěn)固,在美國更是沒有什么人脈。面對特朗普可能帶來的種種麻煩,他非常希望能找到外部力量來分擔壓力。
而尋求與中國改善關系,自然成為了一項可行的策略。
接下來就是石破茂的政治動作。
他在上任后迅速開始修復中日關系,比如在東盟峰會上急忙見中方高層,多次協(xié)調推動雙方會晤,都是在向中國釋放善意信號。
他明白,如果中日關系緊張,在特朗普的壓力下將更加被動。因此,這次派外相訪華,可以看作是他努力想要緩和中日關系的重要一步。
再來看此次日本外相訪華的另一背景,那就是日本國內對于中國市場的渴望。
特別是在水產(chǎn)品出口方面,日媒甚至提前宣布中國有意在明年上半年恢復進口日本水產(chǎn)品。這樣的樂觀預期顯示了日本方面的急切心理。
然而,中國外交部很快就對此辟謠,并指出中方反對排污入海的立場沒有改變,明確表示問題在于日方是否能切實履行承諾。
換句話說,日本在這次外相訪華中似乎抱有較高的期待,希望借此機會推動多項議題,尤其是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以此緩解來自美國的壓力。
同時,石破茂希望通過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然而,事情并非那么簡單。中日關系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絕非一次訪問可以輕易修復。
尤其是在過去岸田政府執(zhí)政期間,中日關系曾多次因為觸碰中方紅線而陷入緊張。因此,日本政府的調整和努力固然重要,但能否真正建立起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互惠關系,仍需雙方更多的對話與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