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睡眠(sleep fragmentation)近日頻繁沖上熱搜,多家權威媒體發布報道。
一些值得討論的現象發生了。
研究員的原意:碎片化睡眠和熬夜,它是「一樣的有害」。
媒體的報道:危害「等同于熬夜」。
下一步的某些文章:碎片化睡眠「睡了等于沒睡,比熬夜更可怕」。
打住!
一步步升級碎片化睡眠的危害程度,忽略了「長期」,「三五天問題不大」這些關鍵詞,屬實是「自己嚇自己」了。
今天我們來盡量客觀的聊聊碎片化睡眠,以及睡眠到底碎到啥程度,你應該及時就醫。
碎片化睡眠(sleep fragmentation)顧名思義:睡眠不連續,睡覺的過程中頻繁醒來。
即在睡眠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導致的睡眠中斷或覺醒。
其中覺醒包含你自己能感覺到的「清醒」,也包含你覺察不到的微覺醒。
碎片化睡眠不是一種疾病。
它可以是很多睡眠障礙表現出的一種形式,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外因導致的偶然性事件。
有小樣本實驗發現,人連續3晚的碎片化睡眠,只在第一晚影響了快速眼動睡眠和入睡后喚醒的時間,這讓睡眠效率降低了。
但隨后2晚,睡眠效率又提升了,且對記憶、警覺性等沒有明顯影響。
有危害!但和熬夜的危害不能相提并論。
因為熬夜導致的睡眠剝奪(睡眠時長不足)比碎片化睡眠顯然要多,而且熬夜還會導致節律紊亂、睡眠時相延遲等其他問題。
雖然睡的碎,但畢竟是睡了,跟熬夜區別大了,跟沒睡更是兩碼事。
但有一說一,引起這場討論的是華西醫院的一項研究:小鼠如果連續14天睡眠碎片化,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認知障礙和糖代謝異常,補充乙酸鹽對此有所幫助。
先別著急去「喝醋」!
找到睡眠碎片化的原因,才能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碎片化睡眠出現的原因很多,因為本身影響睡眠的因素就有很多。
在「睡眠障礙診斷的金標準」多導睡眠監測報告中,微覺醒有多個觀測指標。
下圖為模擬數據,不代表真實數據
不難發現,指標大部分與呼吸有關。
確實如此,睡眠碎片化與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存在很大關系。
也可以這樣理解:出現了呼吸問題和缺氧,隨之出現了睡眠碎片化。
除了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碎片化睡眠相關的疾病還有這些:
重要的是,以上疾病不僅影響睡眠本身,還與抑郁癥、認知障礙有關。
進行一次多導睡眠監測,就能明確睡眠相關疾病,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激素和情緒的紊亂也會引起長期的睡眠不連續。
例如:
- 圍絕經期(更年期)的女性容易因激素波動導致睡眠質量不佳
- 焦慮障礙的患者因過度緊張容易被夜間微小的動靜驚醒
- 抑郁癥患者也容易出現入睡困難、睡眠不連續等問題
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進行用藥和心理治療,有利于身心障礙的康復和睡眠的改善。
一些特殊的生活事件也會引起睡眠碎片化。
短期的包括:重大應激事件(考試、演講、婚禮等重要活動;工作的變動、變化;失戀、失業等)、噪音、光線變化、環境溫濕度等。
長期的包括:新生兒的照護、高需求兒童的照護、高齡病患的照護、倒班或夜班等。
調整睡眠環境、自我心理調適、家人的互相理解幫助、工作崗位的協調和適度休息,都可以幫助睡眠回歸健康。
我們的睡眠一直處在動態變化中,唯一不變的是它需要自然發生。
偶爾的睡眠碎片化并不需要過分擔心。
但出現這5種情況,建議及時就醫:
最后,如果希望獲得健康的睡眠,更重要的是你對睡眠有這些科學的、明確的認知:
- 我應該讓睡眠自然發生
- 我了解助眠藥遵醫囑使用是安全的,也知道不應長期依靠褪黑素、藥物來入睡
- 盡管適度運動和腦力活動對健康有益,但我不應長期依靠透支身心的疲憊感入睡
- 我能分辨影響睡眠的短期原因并及時調整
- 不追求人生中每一晚都擁有完美睡眠
- 我追求睡眠一段時間內整體的穩定
- 無法自行改善睡眠時,及時就醫是良方
審核醫生:李真
插畫:金三兒
免責聲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信息,內容均為科普知識介紹,不含有推薦、證明等廣告屬性。科普內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為醫生臨床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無廣告屬性。如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或對文中來自網絡未能找到出處的圖片有版權異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