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來說說擺在中俄面前的兩大機遇期。前兩天我在節目里說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從沖繩撤離的事,結果這兩天非洲的乍得也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法國開始撤軍。根據乍得國防部的消息,法國在乍得的人員和軍事裝備,將通過空運和海運兩種方式離開。
似乎也就是在這段時間里,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海外駐軍境遇都不太妙。
去年的尼日爾政變后,新成立的尼日爾當局要求西方軍隊立即離開,迫于外交壓力,德國、法國、美國的駐軍先后撤離尼日爾,美國花費巨額資金建造的軍事基地轉頭就被俄羅斯接手。而在今年年初,駐敘利亞美軍開始收縮,放棄了多個哨所以及一座戰略價值不低的軍事基地,即將上任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似乎有意將駐敘利亞美軍撤離。
事實上,駐敘美軍撤離的可能性并不低,因為駐伊拉克美軍要撤了。今年9月,華盛頓和巴格達達成協議,將在2026年底將美軍和其它國家軍隊撤出伊拉克,相較于駐伊拉克美軍,駐敘利亞美軍規模較小,在中東局勢越發復雜的當下,一旦伊拉克的大部隊撤離,那么駐敘美軍區區900人的規模,很可能會成為恐怖組織襲擊的對象,最重要的是,敘利亞巴沙爾政權被推翻后,新成立的并不是善茬,背后站著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多半不會讓美軍繼續留在敘利亞幫助庫爾德武裝。
綜合多方因素看,駐敘美軍極有可能會在駐伊拉克美軍撤離以前就撤離。這也意味著,西方在海外的駐軍規模將在未來幾年里繼續縮減,客觀來講,西方海外勢力的收縮是戰略性的,除了近階段愈演愈烈的反霸權、反殖民浪潮外,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本身經濟狀況不佳,開始拿軍隊“節流”,也是縮減海外駐軍規模的根本原因原因之一,要知道,英國因為財政困境,連航母都準備賣了。
而西方的這一輪戰略收縮,給中俄帶來了兩大機遇。
第一大機遇,是西方軍隊撤離后留下的防務空白。英法美德的駐軍,大多是是依托政府間防務協議留下來的,協議作廢就意味著要撤離,而撤離后,原有的防務壓力也就回到了原本被駐軍的國家頭上,如何填補西方軍隊撤離留下的空白,是這些國家政府的當務之急。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國家都是希望組建自己的軍隊的,而組建軍隊需要的人員訓練和武器裝備從哪里來?自然是買現成的了,這些國家又剛剛趕走西方軍隊,那肯定不會從西方買,只能從中俄手里買,果不其然:今年6月,支持尼日爾獨立的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又購買了一批中式裝備,尼日爾如果組建軍隊,又是一筆可觀的生意。
第二大機遇,是這些剛剛實現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本身。在西方掌控話語權的當下,得罪了西方的這些國家想要融入國際社會并不容易,但中俄推動的金磚國家是一個絕佳的切入口和機會,金磚國家也需要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來提高聲量,改變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
說到底,西方已經露出疲態,現在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