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衛斌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和國家銀行相繼宣告成立。
這個國家銀行很小,行址就設在瑞金縣葉坪村一幢三室二廳的普通農家小屋,包括行長在內只有5名工作人員,啟動資金僅20萬大洋,堪稱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銀行。麻雀雖小,卻肝膽齊全,它的分支機構遍地開花,業務范圍包羅萬象。它不以巧偽趨利、漁奪侵牟為目的,而以革奸鏟暴、濟寒賑貧為己任,有別于古今中外任何錢莊、票號和銀行。
因陋就簡建央行
土法上馬造國幣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建國之初,由于戰爭環境的分離阻隔,不僅全國各蘇區,即使中央蘇區各省、特區和縣之間,彼此的聯系依然不夠緊密,經濟活動依然處于各自為政的分散混亂狀態。蘇區各地并行流通的貨幣五花八門,單是各級蘇維埃政府發行的紙幣就多達150多種,還有布鈔10余種。金融市場雜亂無章,嚴重影響了物資交換和貨幣流轉,阻礙著社會經濟和革命戰爭的持續發展,建立和健全各級金融、財政組織,統一貨幣、統一金融、統一財政,成為臨時中央政府經濟工作的當務之急。
一蘇大會審議、通過的《關于經濟政策的決定》,對此作了規劃:“蘇維埃應發行蘇維埃貨幣,并兌換舊的貨幣。……為著實行統一貨幣制度并幫助全體勞苦群眾,蘇維埃應開辦工農銀行,并在各蘇維埃區域內設立分行,這個銀行有發行貨幣之特權。工農銀行對于各農民家庭工業者,合作社,小商人,實行借貸,以發展其經濟。這個銀行應實行兌換貨幣,其分行并帶征稅收。”
1932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闡明了本黨的政治、經濟訴求:“蘇維埃銀行將用低利無利的借貸給貧苦的農民,取消一切高利貸的剝削。”此前,共產國際東方部、執委會主席團也不斷來信催促:“有些蘇維埃區域,很顯明的需要組織有權利發行紙幣的國家銀行。國家銀行可以而且應該幫助合作運動和一般提高農村經濟的設施。”
毛澤東的胞弟毛澤民受命籌建國家銀行,籌劃印刷、發行國家貨幣,但臨時中央政府既不提供場地,也不配備設施,只給了他5個編制和20萬元啟動資金。毛澤民知難而進,經過精挑細選確定了出納、會計、記賬和勤務等職員,隨后又在葉坪村謝氏宗祠附近租借了一幢簡易民房,添置了幾張桌子、幾把算盤。2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因陋就簡,終于在贛南、閩西區域性銀行的基礎上誕生,毛澤民當選首任行長。與此同時,江西印刷廠和江西造幣廠也相繼遷入瑞金,分別升格為中央印刷廠和中央造幣廠,人員和機器陸續到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印刷貨幣首先需要票樣圖案,中共汀連縣委宣傳部長黃亞光被推薦為最佳設計人選。但其時他因卷入一宗冤假錯案,即將處決,危急關頭,毛澤民挺身而出,把他從刑場上解救下來,委以國幣設計師之重任。黃亞光果然不負厚望,他充分借鑒客家傳統文化藝術,推陳出新,很快就拿出了一套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濃厚政治色彩的票樣圖案。中央造幣廠的技師們也大膽革新,巧妙地利用原江西工農銀行的影制銅版,剪貼、改造成了國幣印刷銅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印刷貨幣還需要專用的油墨和紙張,可是毛澤民派到敵占區的各路采購員,均因國民黨封鎖嚴密,無功而返。他一急之下,索性一頭扎進土紙作坊,帶領造紙工人采用樹皮、毛竹和破棉、廢麻作紙漿原料,摻入適量細羊毛,成功地生產出了具有韌性和防偽性能的鈔票紙。他用同樣的土辦法,帶人上山刮松脂,燒煙油,配上熟桐油,試制出了合格的油墨。
1932年7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首批國幣正式開印,半年內印制伍分、壹角、貳角、伍角和壹圓5種紙幣共65.61萬元。此外,他們還把各級蘇維埃政府保存和散落民間的金銀銅器集中起來,鑄造銅幣、銀幣和銀洋等硬通貨,充實國庫儲備,方便對外交易。國家銀行所發貨幣幣值穩定,準備金充足,宣傳解釋工作得力,很快就贏得了社會各界群眾的信任,他們紛紛交出舊幣,兌換新幣,中央蘇區的貨幣和財政漸趨統一。
既拿算盤又拿槍
深山老林設金庫
紅軍自創建以來,一直依靠打土豪、沒收和征發剝削者財產,解決自身的給養。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者上臺后,奉共產國際指示若圣旨,不顧中國革命實際,盲目地推行所謂的“正規化”和“城市中心論”,武斷地取消主力紅軍的籌款任務,改由政府統一供給。隨著紅軍的擴大和戰爭的發展,中央財政赤字激增,收支嚴重失衡。
根據有關法律和章程的規定,國家銀行的業務除了發行貨幣、公債和期票,辦理存款、貸款、匯兌和票據貼現,還有一項代理國家金庫的特殊使命。每逢部隊有重大作戰行動,國家銀行都要派人一手拿算盤,一手拿槍,深入前線接收、押運戰利品,籌集軍費和戰備物資。
1932年2月,由紅三軍團和紅四軍組成的西路軍歷時33天,傷亡3千余人,久攻贛州而不克。后夾贛江而下,試圖相機奪取贛江流域的中心城市,竟差點在吉安被“包餃子”。國家銀行撥出的巨額軍費顆粒無收,造成中央財政雪上加霜、近乎崩潰,國家銀行面臨倒閉。3月下旬,毛澤東經過據理力爭,毅然揮師東征,連克龍巖、漳州。國家銀行配合中央財政部和國家政治保衛局等部門,順利地籌得了百萬現洋和一大批緊缺物資,督率三千余民工晝夜穿梭搬運回瑞金,大大緩解了中央蘇區的金融危機。
1932年6月至10月間隔四、五個月內,國家銀行代理發行了二期“革命戰爭公債”共180萬元,次年又發行了“經濟建設公債”300萬元,既充裕了戰爭經費,又為國幣回籠創造了條件。國家銀行還從公債中拿出20萬元設立儲蓄基金,分往來、特別往來和定期三種存款方式,廣泛吸收機關散錢和社會余資;分定期信用、抵押和貼現三種放款方式,以低于民間高利貸三至五倍的利息,大力支持國營企業和集體合作社事業的發展,重點扶持分支行所在地的信用合作社。
國家銀行政策性與商業性兼容,資本與實業相結合,積極從事混業經營。1932年2月12日,由國家銀行總行直接投資,毛澤民兼任總經理,在于都鐵山垅創辦了中央蘇區首家大型國營經濟實體——中華鎢礦公司,開業當年即產銷鎢精礦648噸,獲利70多萬元,成為紅色政權的一大財政支柱和經濟命脈。國家銀行福建省分行向駐地長汀的大型龍頭企業注入巨資,金融輻射能力、洼地集聚效應驟然增強,昔日的小山城異軍突起,公營、私營和公私合營的工商企業達到500多家,一躍而為中央蘇區的工業中心、商業重鎮,號稱“紅色小上海”。
自1933年1月1日起,國家銀行正式代理國庫。為了確保國家財富的安全,國家銀行在石城縣爛泥坑暗設了一個秘密金庫,專門負責存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不動產”、“鎮國之寶”。2名便衣特工以熬樟油為名,長期駐守,國家銀行和國家政治保衛局定期派人巡回檢查。秘密金庫雖然地處偏僻,遠離政治、軍事中心,但其隱蔽的自然環境、合理的職業掩護、嚴密的防范措施,以及周邊良好的群眾基礎,令外界一無所知,安然無恙。
正因經營有方,管理得法,國家銀行在短期內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迅速發展壯大。總行設有2個處、7個科和1個總金庫,工作人員增加到70多名,下轄福建、江西2個分行、分金庫,1個瑞金直屬支行、4個兌換處、5個金銀收買處和幾十個代兌處等機構。觸角伸向蘇區內外,業務涉及不同領域,充分發揮了“蘇維埃政權手內最重要的經濟組織”的作用,自上而下有計劃地調劑整個蘇區金融,引領蘇區經濟平穩運行,“把革命戰爭和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確切地建立起來”。
肩挑背馱踏征程
一路行來一路歌
然而,“戰爭指揮的錯誤,可以使最好的后方工作的成績化為烏有”。1934年10月,由于“左”傾教條主義不切實際的瞎指揮,終于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慘敗,中央紅軍主力被迫退出中央蘇區,實行戰略大轉移。國家銀行14名業務骨干被編入中央軍委直屬縱隊第十五大隊,其余人員繼續留守中央蘇區,開展游擊斗爭。在國民黨白色恐怖的高壓下,國家銀行逐漸中止了貨幣印鑄和發行,各地分支機構相繼關閉、停業,結束了它們的光榮歷史使命。
秘密金庫的大部分財物被分散到各部隊保管,剩余的150斤黃金、840斤白銀和大量珠寶、現鈔,以及國家銀行的重要資料、中央造幣廠的主要器材,在一個警衛連的武裝保護下,依靠200多名民工肩挑背馱,磕磕碰碰地踏上了漫漫萬里征程。在沿途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下,第十五大隊一路上既要行軍作戰,監護中華蘇維埃的“國家命脈”,又要見縫插針籌糧籌款,保障后勤供給,儼然成了中央紅軍的“大管家”、“守財神”。
中央印刷廠石印機
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占貴州重鎮遵義,得到了一次短暫而又寶貴的休養生息、撥亂反正機會,“左”傾錯誤路線遭到徹底清算。國家銀行工作人員趁機印刷、發行紙幣,借以補充軍需,但為了避免當地群眾吃虧受損,他們在離開遵義之前,盡量用銀元或實物予以回收。1月29日,第十五大隊在赤水河邊忍痛割愛,銷毀了全部紙幣和印鈔機器,丟掉壇壇罐罐輕裝上路,全速向北挺進。
6月下旬,紅一方面軍在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隨后混編成左、右路軍,第十五大隊被撤銷建制,并入中央軍委總供給部,跟隨右路軍行動。10月19日,紅軍三大主力歷盡千難萬險,終于抵達陜北革命根據地,長征宣告勝利結束。此時,原第十五大隊14名國家銀行工作人員僅剩8人,而2擔黃金、銀元依然原封未動,為國家銀行東山再起保存了本錢。
同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成立,國家銀行改稱為國家銀行西北分行。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共中央出于民族大義和統戰需要,主動與國民黨中央政府達成和談協議,自愿將西北辦事處更名為陜甘寧邊區政府,將國家銀行西北分行改組為陜甘寧邊區銀行。至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及其國家銀行名義上已經消亡,換一種形態繼續在黨的領導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的創建實踐,是一場體現“階級銀行勢力強”、“造成將來發展到社會主義的前提”的偉大預演,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部大戲才算正式開場。如今,脫胎于紅都瑞金那間泥胚房的央行暉光日新,總資產高達4.09萬億美元,規模遠超2.45萬億美元的美聯儲,名列世界第一。繼承于革命根據地的紅色金融事業持續發力,助推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閃亮登上了國際大舞臺。那段風云激蕩、戰火紛飛的蘇區歷史漸行漸遠,但紅色金融的血脈因緣割舍不開、綿延不斷……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