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嘉
通常雙胞胎在孩童時代是最難分辨的,長大成人之后由于各自的境遇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往往越發變得不像了,然而王德民、王學民兄弟倆卻并不是這樣的。當這一對兄弟站在舞臺上宛如鏡像般拉開各自的琴弦,他們看起來是那么的像,一如他們的雙小提琴合奏,你中有我,難分彼此。雙小提琴似乎天然就蘊涵著雙倍的感染力,同調與錯落,編織起一張密密麻麻的網。這是獲得臺下掌聲最多的曲目,也是王氏兄弟最喜歡的曲目——巴赫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它以典雅熱忱的旋律構筑起一座巴洛克式的巨大宮闈,音色溫暖如覆翼。因為臺下那些熟悉的面容,王學民的表情比平日更柔和——在座的多是他的銀行同仁,是同事更是摯友,為他們帶來愉悅是他每年站在舞臺上的動力;而哥哥王德民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心意,主奏與合奏巧妙地協調,掀起了作品的高潮,終在合奏中結束全曲。
王氏兄弟都擁有一雙令人羨慕的大手,手指伶俐。哥哥王德民運弓飽滿,演奏中強調突如其來的重音,個性張揚,糅合著張力與美感。弟弟王學民則具備良好的控制力,演奏時不夸張,不過分熱情,高音弦富有穿透力,低音弦則蕩氣回腸。兩人合作,配合出雙生子獨有的默契。演出時,他們會將雙生同調作為特色,但同中求異,即便穿著一樣的演出服,也會以不同的細節來彰顯彼此個性,比如一條不同顏色的領帶。王學民因為在部隊受訓五年,性情更堅毅熱心,而哥哥則長期從事藝術表演,有著藝術家獨有的沉寂、敏銳。他們擁有相同的臉,卻又是這個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同這對雙胞胎面對面,才能深切感悟到,如果世上還有另一個我,我們應感激這樣平凡中不平凡的因緣,只因生命因你而更精彩。
琴之所起
王氏兄弟的小提琴、薩克斯風等樂器表演,早已成為了工行年會、元宵等各個答謝會、文藝演出里的固定節目。兩人的“雙子藝星”形象也深入人心,王學民是工行本部員工,哥哥王德民雖不在工行工作,但多年的演出露面也早已讓他為大家熟知,成了工行的“自己人”。王學民說,他們最早在工行表演雙小提琴,還是很多年前在南市的支行,那個節目立刻被工行工會干部慧眼相識,此后每年兄弟倆都會應邀參加年終演出。他還因此加入了工行的小樂隊,幾個月就有一次演出機會,工作之余,練習小提琴成為了他最大的快樂。哥哥王德民則說,自己外出演出經驗雖多,但工行的觀眾素質卻是他最贊賞的,因為從他們的反應中他能感受到真正的共鳴。因此,兄弟們在工行的年會上會特意選擇一些高雅的曲目來挑戰,為了那些懂得欣賞的人,如莫扎特、海頓、普羅柯菲耶夫、李蓋堤、泰勒曼、亨德爾等人的雙小提琴作品,或重新改編的巴赫創意曲和巴托克民歌雙小提琴曲等等。古典與流行的手到擒來與別出心裁的跨界演出是他們受到歡迎的原因。
據說,兄弟倆最初是應父母的要求才學琴,在那個年代,父母的考量無非是希望自家孩子有項特長傍身,就可以不要插隊落戶去遠地吃苦。于是兄弟倆的童年回憶便是被日日的小提琴苦練充斥,所有鄰家小孩們玩樂的時間,他們都是與小提琴共度的。所幸時間長了,也就潛移默化地生出了愛。“兩個人一起學小提琴,比起一個人要來得有趣。”無形的默契和競爭之下,讓他們在師從了幾位老師后,被發掘出了天賦。聽從老師的建議,他們也一度期盼日后更專業的學習。奈何時運不佳,四人幫倒臺后,他們即便想考當時的五七藝校,卻也由于文化課程欠缺,抱憾轉入業余,但兩人從未放棄過音樂。后來,哥哥王德民在紡織廠上班,弟弟王學民去了部隊,當王學民兵役到期即將轉業的時候,他聽說了哥哥的廠里還成立有紡織局樂隊,便有些動心想同哥哥一起工作,但王德民在聽說了弟弟還有銀行的選擇時,他毫不猶豫地為弟弟點明了方向——可以說,最初是哥哥的先見把弟弟指引向了工行,而之后弟弟又借默契的演出把哥哥拉進了工行大家庭,這一對雙子兄弟與工行的結緣,還真是兜兜轉轉相當有趣呢。
不同的我
聽從了哥哥的建議,王學民從部隊歸來后就選擇了分配到銀行的工作,他說,部隊出來的人基本上都會在保衛科里負責押車,因為是真槍實彈的裝備,沒有專業受訓的人是拿不起槍的。 直到 1997 年開始押運事務都由押運公司承包后,他被分入了業務部門,在柜面上又工作了五年。 他說,押運的時候,時間比較寬裕,可以更多地投入演出的訓練。 而柜面儲蓄工作則是直面客戶的,要求更嚴格。 但是如何微笑這件事,他卻是在這個崗位上學習到的。 如何春風拂面地待人,如何讓客戶微笑,都是需要親身實踐的課程; 了解客戶的心態,應對突發事件的洞察力和決斷力也是如此磨礪出來的。 排除音樂的技巧純熟外,工作上的為人處事也增添了他日后表演的經驗。 據說他那時在柜面上,因為服務態度好,聲音洪亮,特別受到老人家的歡迎,很多附近社區里熟悉的老人們寧可多排一些時間的隊也指明要求他的服務。 他還記得自己曾遇到過一位特別的客戶,那是一位記性不好的老阿婆,她總是會再三遺忘自己到銀行來辦理的事務,因而多次往返銀行。 每次遇到她,王學民總會親自上前攙扶,耐心為其講解,然后將老人送回家,即便這位老人在半小時后又重新出現在銀行,他也會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將老人安全送回,以至于這位阿婆一出現,其他同事就會招呼他說: “王學民,你的外婆又來啦。 ”
進入 2000 年,面臨員工男少女多的情況,他開始在分理處學習開車。 后因為態度一貫認真細致,進入庫房工作,負責清點等相關事務,直到后來西區合并。 他說,在保衛科的時候,因為任務和時間固定,其它時間比較空閑,行里的演出會比較多。 但后來因為工作時間都相對長,演出便需要從休息時間里擠出來。 遇到演出但換不到班,他說,自己還是必然放棄演出的,因為在他心里工作才是第一位。 幸運的是,身邊的同事都很理解并支持他。
心有靈犀
在音樂上的志同道合讓他們多年來親密無間,尚未成家的時,兄弟倆總是一起行動,比如一起看電影,一起去音樂書店,一起玩樂器。
提到玩樂器,兄弟倆似乎還有一種特殊的能力。 王學民回憶道,那時還是自己在長寧支行的時候,自己剛加入工行小樂隊,一改熟悉的小提琴而去學了吹薩克斯風,他學成一年后,哥哥才開始學習,在他的指點下,沒過多久,兩人很快就不分伯仲了。 他說,他們在學習新事物時,兩人中間只要有一人先學,另外一人就能很快地掌握、領悟,這也許就是雙生子之間特有的契合,無形中就為對方提供了捷徑。 據說他們小時候,只要其中一人生病另一個就也會跟著生病。 家中雖然另外還有兩個哥哥,但雙生子間的相處卻明顯更默契,更隨心。 盡管從小到大總有被認錯的煩惱,但他們卻因為彼此而從未感到孤獨。
世上的另一個我,是造物主的神奇恩賜。 在風雨還未將人情世事布施好前,且將琴弦撥動,留下成雙的吉兆。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