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越汽車的興衰起伏與未來迷霧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浪潮中,極越汽車曾備受矚目,然而近期的發展卻令人唏噓不已。
最近網傳極越在招募運維團隊,據說其飛書群里還有一百多人,這一消息引發了諸多猜測。
極越汽車本有著看似強大的背景,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出資組建,集兩家大廠之優勢,有著百度的智能駕駛資源和吉利的生產資質及造車平臺,可謂含著金鑰匙出生。
其員工薪資水平也較高,像測試開發工程師能拿到 30k、16 薪,圖形渲染專家更是能達 60k 年薪百萬等,這在車企中也算大方。 但它卻陷入了困境。
從市場表現來看,今年前十一個月銷量僅 1.3 萬輛,與蔚小理等相比差距明顯。盡管下半年銷量有所回升,從 7 月到 11 月有一定增長,但仍難以改變整體局面。
人力成本方面,5000 人的團隊人均年薪近 50 萬,一年光人力成本就高達 25 億,而每輛車假設利潤 10 萬(這已經是很樂觀的估計),全年收入也才 13 億,人力成本就吃掉了兩年的收入,投入產出嚴重失衡。 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經營管理存在問題。CEO 夏一平雖有激情,但工作重心似乎有些偏差,過于執著于營銷,親自下場負責,卻未能取得理想效果。他頻繁更換營銷策略,決策鏈冗長且朝令夕改,導致營銷節奏混亂。而且公司內部還存在多方勢力的拉扯,吉利和百度都曾派人進駐,這使得公司的經營思路不夠清晰和穩定。
再者,資金鏈出現了斷裂危機。研發費用高昂,僅“極越 07”研發費就超千億元,而銷售不佳使得資金回籠緩慢。吉利和百度作為股東和供應商,在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后,未能看到預期的回報,逐漸失去信心。
吉利因自身戰略聚焦,不愿再接收極越這個“負資產”業務;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戰略調整,也萌生了退意,這使得極越的資金窟窿達 60 億元,陷入絕境。 如今招募運維團隊這一舉動,或許是極越試圖自救的一種表現,但前景依舊不明朗。
對于那些還留在飛書群里的員工來說,他們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們可能是還未辦完離職手續的,或者是處于特殊情況如上海落戶中的員工,三期員工也未收到明確工作安排,北京文創辦公區也即將結束。
極越汽車的遭遇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新能源汽車的競爭不僅僅是技術和資金的競爭,更是經營管理、成本控制和戰略規劃的綜合較量。在這個快速發展又充滿挑戰的時代,企業必須謹慎前行,否則很容易在市場的浪潮中被淘汰。
至于極越汽車能否通過招募運維團隊等舉措重新走上正軌,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但無論結果如何,它的發展歷程都值得其他企業深刻反思和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