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15日上午,日本時任首相佐藤榮作剛開完內閣會議,他的秘書就把一份備忘錄送到他的面前。
佐藤看完備忘錄,又看了看手表,驟然神色大變,上面顯示,三分鐘后,中美將發布聯合公告,美國總統尼克松將于明年5月以前訪華。
該項事宜,由六天前取道西貢、曼谷、新德里和拉瓦爾品第前,秘密訪華的基辛格敲定。
對于這次秘密訪問,日方事先并非沒有覺察,時任日本外務省中國課科長就給日本駐巴大使發電,要求他們密切關注基辛格的動向,但最終還是被信誓旦旦的美方所欺騙了。
當然,被騙的不止有日本人,美國人連自己的國務卿也騙,羅杰斯也只不過比佐藤早知道幾個小時而已。
對于事先不知情的日本政府來說,這則新聞宛如驚天霹雷,因為佐藤上臺一直聲稱要推動中日建交,以滿足日本選民的要求,但是1964年上臺后,卻違背了競選綱領,在美國的壓力下成為了反華的馬前卒。
在過去數年,每一次佐藤去美國時,都會得到美國總統對華政策協調一致的保證,尤其是尼克松是以反華斗士形象上臺,國務卿羅杰斯更是著名的反華派。
憑借美國的承諾,佐藤也說服了他的日本同僚們追隨美國的步伐,保持對華強硬的政策。
此次基辛格若是推動中美領導人如約會面,意味著美國欺騙了日本,讓日本成為了美國對華外交博弈的籌碼,也意味著美國拋棄了佐藤,在巨大的經濟與政治利益面前,日本選民必然盡快的換上一個能夠獲得中國認可的新政府。
佐藤不得不調整對華外交態度,表示愿意推動中日破冰,但這些都已經來不及了。
1972年2月21日,“改頭換面”的尼克松抵達中國,通過實況衛星電視向全世界轉播這個影響20世紀最大的實踐之一。
美國總統尼克松微笑著聽著義勇軍進行曲,而坐在電視機前的佐藤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己政治生命開啟了倒計時,不得不隨后主動辭職,讓出了自民黨總裁和日本首相之職,強橫一時的佐藤派也不得不接受改組。
當時日本政壇只剩下兩派,一派主張主張搶在美國前面與中國恢復關系,一個是緊隨美國之后再動。最終的日本首相爭奪戰,變成了兩個“親華派”之間的爭奪,田中角榮戰勝了福田糾夫。
而田中派上臺的第一次內閣會議,田中角榮就公開宣布,要加快與中國邦交正?;?,大平正芳更是在內部表示,在某個必要時刻,自己或首相將訪華。
最終,兩個月后,一場破冰之旅如約而成,伴隨美國釋放對華緩和的信號,中日之間也迅速恢復了冰凍已久的外交關系,田中角榮來到北京,承諾通過ODA投資的方式向中國人民賠罪。
看看最近一系列的隔空喊話與官媒態度的集體U轉,如馬克吐溫所言,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但總會踩著相似的韻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