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注起來,以后不“失聯”~
在網絡、游戲兩件事誕生之日起,就有人想完成一件偉大創舉,即借用游戲,在網絡中創造另一個世界。那幾乎是神明創世一般的榮耀,怪不得今時今日,扎克伯格帶領Meta燒掉幾千億美元,也要在元宇宙上加碼。
元宇宙至今還沒個譜,不過大型多人角色扮演網游確實已經實現很久了,它的佼佼者,游戲史上繞不過去的豐碑,當然是《魔獸世界》,不過在它之前,其實各大公司也做過一些在游戲界的探索。
比如2003年,迪士尼曾經推出過一個主要面向兒童和青少年的網游《Toontown》,卡通城。
顯然意指《誰陷害了兔子羅杰》里的卡通城,還有米奇、唐老鴨的主題樂園。
算起來,《卡通城》的出現比《魔獸世界》還要早,是全世界第一款子供向大型網游。非要類比的話,應該算歷史地位超級加倍版的《賽爾號》?
(《卡通城》)
不過任何游戲都有其生命周期,在2013年,卡通城十歲之際,迪士尼終于決定將其關停。
全世界數以萬計的孩子在這款游戲里消磨了無數的時光,認識了人生中最早的網友,在這個虛擬世界里產生了真摯的情感,但隨著服務器的關停,這一切將只留在他們記憶當中。
但真實情況并非如此。
事實上,《卡通城》在停服之后只沉寂了四年便重獲新生,《Toontown Rewritten(卡通城·重寫)》從《卡通城》的廢墟中拔地而起。
而完成這一切的,并不是迪士尼,而是熱愛這個游戲的玩家,一群青少年。
《卡通城》停服不到一個月,當年15歲的高中生Joey Ziolkowski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開始了拯救這款游戲的任務。
他們試著繞過迪士尼,在自己的私人服務器上重建《卡通城》。
(今年Ziolkowski已經26歲)
快進到今天,《卡通城·重寫》已經擁有超過200萬注冊用戶,平均每月有5萬名用戶,每天有1萬名用戶。
Ziolkowski已經26歲,還成為了專業的游戲設計師。
《卡通城》作為一款全年齡向的游戲玩法并不復雜:玩家扮演可定制的卡通動物,也即“Toon”,對抗一群“商業機器人”。
后者西裝革履,用“丑陋、悲傷的”公司辦公室,占領了卡通城世界。
玩家要使用奶油派、汽水瓶等“武器”打擊這些“商業機器人”,讓卡通城重新變得多姿多彩。
這些機器人有著非常直白的名字:
“好萊塢大佬”、“公司掠奪者”、“啥都要管管”、“律政老禿鷲”。
他們會各種“社畜式”地攻擊玩家,武器有夾式領帶、職場黑話(對其顆粒度)、空頭支票.......
這些諷刺小孩子不一定能看得懂,但工作了的成年人將會心一笑。
(“商業機器人”)
問題是,迪士尼是咋同意的呢?他們好像也是被諷刺的一員......
據《卡通城》的設計師Jesse Schell透露,其實游戲里的壞人本來不是機器人,而是邪惡的商人,叫“Suits”。
后來迪士尼家族的一個長輩,也是迪士尼的長期二把手羅伊·迪士尼二世來參觀,這位真·商人看了《卡通城》的Demo,覺得很不高興。
第二天,Schell的團隊就收到通知要求整改。
Schell玩了一手陽奉陰違,表面上“是是是對對對”,說會把商人改成機器人,但背地里沒說這些機器人的全名叫“商業機器人”......
經過這么一手,迪士尼被Schell糊弄了過去,《卡通城》于2003年6月正式推出。由于其情節簡單,玩法直接,孩子和家長都喜歡這款游戲,還有人因此學會了英語。
Maya Cohen是以色列人,她12歲開始和哥哥一起玩這個游戲:
“我的大部分英語都是從《卡通城》學來的。我們就是隨便亂點,然后就玩起來了。當時我們甚至不知道身邊的角色都是真人,因為根本看不懂英語。”
后來Cohen便順理成章地加入了《卡通城》的復活計劃,她現在是《卡通城·重寫》的藝術總監。
在游戲史上,《卡通城》是無可爭議的先驅,除了是第一款專為兒童設計的大型網游外,《卡通城》還擁有“快速聊天框”的專利——如今我們能通過一個鍵向隊友發送“我需要治療”,最早可能是《卡通城》想到的。
先驅,換言之,就是會被模仿。
《卡通城》很快啟發了一系列兒童網游,其中一款叫《Club Penguin》,孩子們可以在虛擬北極扮演卡通企鵝。
這游戲于2005年推出,2007年被迪士尼收購,據說交易價值7億美元。
(Club Penguin,是不是很有早年網游既視感...)
也因此,迪士尼在《Club Penguin》下了重注,《卡通城》就有些不夠看了。
又過幾年,設計師Schell離開了迪士尼獨自創業,《卡通城》每月9.95美元的點卡模式也漸漸無法帶來足夠營收。
2013年,《卡通城》問世十年后,迪士尼終于決定停服。
而決定拯救《卡通城》的,其實只是一群烏合之眾。
在迪士尼宣布停服的消息時,無數像Ziolkowski、Cohen一樣的少男少女為之焦慮不已,不希望這個承載了他們童年的游戲就此消亡。
自然,就有人想到“私服”,也即通過某種方式搞到游戲源文件,再自行架設服務器給大家玩。
但問題是,那可是迪士尼,想從迪士尼手里搞到源文件,做夢呢?
一群孩子初生牛犢不怕虎,但他們確實搞不到文件。
Ziolkowski知道他得找個更厲害的人,而他能想到最厲害的人物,是他在游戲里結交的一個網友,一個學計算機的大學生,Sam Edwards。
Edwards當年剛上大四,比較閑,不過是為愛發電,能幫就幫。
但最終《卡通城·重寫》的規模完全超乎了他的預料,他用業余時間創建了一個可以承載成千上萬人的服務器。
(2016年《重寫》團隊受邀上了動漫大會發言)
2016年,Edwards回憶道:“我沒想到《重寫》會持續很久。當時只把它當個愛好,打發大四的時間用的。真沒想到我最后會忙到連課都不去上,還輟學,最后又因此找到一份全職工作。”
不過這就是后話了,在停服前一段時間,網上關于私服、替代品的渴求越來越強烈,《重寫》團隊也開始加緊工作。
在最后能玩游戲的幾天,他們沒有登陸,而是仔細研究現有的游戲文件,觀看《卡通城》原開發人員主持的講座,試圖拼湊出一個稍微有點可玩性的Demo出來。
他們算是拼成了。
2013年9月23日,也即《卡通城》停服4天后,Ziolkowski在他的Youtube頻道發了《重寫》的預告視頻,那里面沒有“商業機器人”、沒有打怪任務,但畫風、音樂、音效都與原版無異,讓眾多玩家心里重燃起希望。
(預告視頻)
一年后的2014年8月,《重寫》發布了Beta版,成功添加了任務、打怪和Boss戰,開始小規模測試。
這期間不斷有新玩家涌入,《重寫》的團隊也許多遇到了從未想過的困難——一群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怎么運營一個團隊,也不清楚維護一個游戲究竟意味著什么。
Edwards回憶道:“突然之間,這個項目就很需要一些架構、一些等級制度、一些骨干力量。而在此之前,我們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沒辦法,因為《重寫》立項之時壓根也沒設立什么遠大目標,用Ziolkowsk的話說:
“我們當時的想法主要是,這將是個有趣的小實驗,我們能學到一些東西。”
“可能我們能把游戲重新上線幾個月,可能幾百人會玩它,然后要么就是我們遇到障礙;要么迪士尼出面叫停,我們收拾行李,各回各家。”
但后來的事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隨著時間、精力、金錢的投入,每個人都不再滿足于“做著玩玩”,而是越來越認真。
年輕人也是會成長的,隨著《重寫》逐漸打出知名度,不斷有專業人士作為志愿者加入進來,游戲還是平穩地測試下來。
到2017年9月1日,《重寫》終于測試完畢,向公眾開放。
歷經4年,《卡通城》終于回來了。
(卡通城·重寫)
說到這,終于要聊一聊房間里的大象,那就是迪士尼。
擁有著“地表最強法務部”,迪士尼只要略微出手,幾乎必能告到《重寫》倒閉。但詭異的是這件事并未發生,相反,《重寫》如今仍然蓬勃,不斷有人出于懷舊目的回到這個賽博故鄉。
有媒體詢問過迪士尼,對方拒絕評論。
對此,藝術總監Cohen的猜測是,迪士尼選擇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雖然我不確定,但我喜歡想象,也許迪士尼的人看到我們時,看到了這個游戲對大家的影響,看到了我們如何讓它延續,這讓他們感到溫暖。”
《重寫》團隊一直在走鋼絲,他們清楚自己的處境:沒有迪士尼的授權,團隊11年的努力隨時可能化為烏有。
為此,他們采取了許多措施,比如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來監督游戲;讓游戲完全免費;放棄廣告;刪除米奇、米妮、高飛和唐老鴨等迪士尼NPC.......
(今天《重寫》的NPC只能說很有迪士尼味兒,但沒有真正的迪士尼人物)
如今,《重寫》是全靠著志愿者捐錢、捐時間養活的。
一支大約130名志愿者組成的團隊維持著游戲的更新。12月,他們還更新了節日版本,預備迎接圣誕。但無論怎么更,都不會偏離原始的畫風和感覺。
沒什么人力成本,運營這么一個老游戲也就不怎么花錢了。根據稅務記錄,它2023年的服務器成本才1.7萬美元。背后非營利組織的其余開支也就2.2萬美元,主要都用來開粉絲聚會和運營原版游戲的線上博物館了。
如前文所說,當年的少年Ziolkowsk成了游戲的創意總監,而通過《卡通城》學會英語的Cohen成了藝術總監。
《卡通城》的原始設計師Schell已經完全將火炬傳遞給《重寫》團隊,任由他們發展游戲的未來。他偶爾會來參加游戲的各種活動,回答粉絲們提出的關于原版游戲的問題。
從《卡通城》的種種諷刺來看,Schell其實不大喜歡成年人的“社畜世界”,他覺得這些年輕人做得很好:
“《卡通城》想表達的全部意思,就是‘不要讓公司擊垮你’。機器人想要拆毀卡通城,想建造工廠制造更多的商業機器人,而你要努力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那你該怎么做呢?可能正是破壞規則,做些不恰當的事。”
“我看到《重寫》團隊這群人,他們做什么了?他們到處侵犯版權,為啥?因為公司把卡通城給拆了。”
20年過去,《卡通城》的老玩家已經有不少變成了現實世界的“商業機器人”,脖子上戴著夾式領帶,嘴里念叨著商業術語,給別人畫空頭支票,在社會上艱難揾食。
饒是如此,原版《卡通城》所倡導的價值——團隊合作、享受樂趣、反對死板僵化、為更有價值的東西獻身——依然在某個地方閃閃發光,一如所有迪士尼電影的結局。
ref:
https://www.wired.com/story/toontown-online-kept-alive-11-years-toontown-rewritte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