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芽梨
清秋和燕西一別終身不再相見,其實兩人曾見過一面,不過是遙遙看去。
當年道之問清秋,會不會恨燕西?清秋回答:我沒恨過他,只恨自己擇人不慎。
離婚信只字未提怨恨二字,帶走孩子是擔心燕西再婚新人當孩子眼中釘,不如親自撫養,他日君或相見,尚有機緣。
這就留下了伏筆,清秋在金家雖不擅溝通交際,性格情緒化愛鉆牛角尖,但這封信卻寫得相當理智,將來會告知孩子身世,讓他知道自己是金家后代。
我想清秋對孩子教養也不差,衣服袖口沒有污垢,手指甲剪得整整齊齊,可見她雖為溫飽奔波,還能把孩子收拾得干干凈凈。
作為母親她是稱職的,送兒子讀書上學,和她自己當年一樣,后被記者買春聯時看出端倪,為了不讓人知道身份,再次搬家消失。
她在小樓閉門獨居時填過幾首《臨江仙》,其中一首如下:
懺盡紅塵猶有恨,隔簾羞見牽牛,凄涼佛火黯高樓,擁衾無一語,敲折玉搔頭。 但愿思君休再夢,夢時醒也還休。倩魂頻斷莫勾留,好乘今夜月,一探廣寒秋。
詩中有憤,有恨,有怨,憤恨恨極夢靨也不要做,凄涼建高樓,魂斷莫勾留,詩言情志,總理當年就看出,清秋詩詞功底不錯,但消極悲觀。
說將來如有機會,可以教她寫詩,可惜一位欣賞清秋的長輩,早早就去世了。
作者一位朋友寫一筆好字,見了這幾首詞喜歡,題寫在扇面上參加書畫展覽會,隱隱約約在后面加了段話,說詩詞源自朱門棄婦。
人類最愛是八卦,沒人注意詩的好壞,倒要研究這是何人所作?更有好事者跑去跟記者打聽,于是參觀的人越來越多,人們津津樂道這位棄婦的離奇命運,給詩詞添上一種神秘氣氛。
后來來了位中學生,出錢買下扇面,當場要拿走,展覽會上的工作人員很為難,展會未結束前展品不能取走,可以先寫個收據。
可年輕人再三說明,非要當場拿走不可,最后說出,他和這扇面上的題字有些關系,展覽會的人沒辦法,只好讓他拿走了。
作者聽到這里大吃一驚,這分明就是冷清秋的兒子了,不然一個窮學生,如何肯花這么多錢買下扇面呢?
從這個細節推敲,清秋的日子雖清苦,但絕沒有落到販夫走卒一類,大體和婚前的家庭生活相差無幾。
兒子還能上學讀書也是證明,為自己昔日筆墨不再流傳于世,不惜花大價錢買下來。
她的經濟來源是在家教幾個學生或賣字為生,加上變賣一點家中古書,送給記者古籍也是證明,或許還有舅舅的接濟。
梨芽梨 寫文寫字講故事 追劇聊劇侃名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