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69年曾經爆發這樣一場戰爭,規模雖小,卻撬動了兩個世界大國的關系。
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更對此后半個世紀的世界格局,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那就是震驚中外的珍寶島事件。
珍寶島事件以中國勝利、蘇聯敗退告終,是新中國歷史上一場、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漂亮仗。
但是蘇聯作為超級大國,無法接受敗給貧弱中國的事實,來勢洶洶地在中俄邊境陳兵百萬,甚至揚言要對我們使用原子彈,一口氣炸平中國。
毛主席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輕飄飄地說了兩句話,就點破了蘇聯的用心,迫使蘇聯人不得不放棄這一危險的計劃。
那么,毛主席當時究竟說了什么?蘇聯最終放棄使用核武器,又是出于怎樣的顧慮?
中蘇蜜月期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漸行漸遠,世界各國人民在廢墟之上重建家園,逐漸回歸安居樂業的和平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了一則“鐵幕演說”,吹響了西方世界“反蘇”“反共”的號角,翻開了美國發動“冷戰”的第一章。
整個世界從此進入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卷入到一種看不到硝煙,卻比戰爭更加殘酷的撕扯當中。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論經濟、軍事,還是國際地位,都遠遠無法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所以很自然地遭到發達國家的孤立,國內各方面的發展也飽受限制,艱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
面對你死我活的兩極格局,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必須選邊站。
為了保障新中國能夠在國際舞臺站穩腳跟,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成為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名新成員。
從1950年中蘇簽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開始,到60年代末爆發珍寶島事件,兩國關系度過了一段將近20年的蜜月期,蘇聯派遣了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對新中國的工業生產和國防軍事,提供了寶貴的幫助。
尤其是核工業方面,當時中國一沒有資金、二沒有技術,得益于蘇聯的幫助,我們才得以迅速構建起完備的核工業體系,培養出不少高新科技人才,為后來邁入核大國行列,打下了第一塊敲門磚。
包括朝鮮戰爭時期,美國領著聯合國軍染指朝鮮半島,一度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志愿軍雖然具有不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但我國在空軍這一塊才剛剛起步,無法與美軍爭奪制空權,戰爭初期吃了不小的虧。
多虧了斯大林拔刀相助,不僅向我們低價提供了大量先進武器,還暗中派出蘇聯戰機馳援朝鮮戰場,將美軍死死擋在三八線以南,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些都是中國人民感念于心的,所以中俄關系在那段時間特別友好,中國一度把蘇聯視為親如兄弟的老大哥,連此前的一系列領土爭端也都擱置不提了。
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隨著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上臺,蘇聯的國際戰略發生了重大轉變,對中國的態度也發生了180度的劇變。
赫魯曉夫
蘇聯的霸權主義野心逐漸暴露,謀求控制整個亞洲,與美歐大陸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如此一來,中國就變成了他們眼中的一顆釘子。
中蘇之間的意識形態分歧越來越大,矛盾逐漸變得不可調和。
1956年蘇共十二大上,赫魯曉夫發表年度報告,竟然對斯大林時代的執政方針予以全盤否定。
赫魯曉夫的言論,背離了馬克思列寧思想路線,與我黨觀點嚴重不符。
赫魯曉夫上臺
1958年4月,蘇聯違背對中國支援核武器、核潛艇的承諾,就兩國領土糾紛提出無理要求。
說中國想要核武器可以,但是要用主權利益作為交換,就是要允許他們在我國領土設立軍用電臺,還要在中國領海組建聯合艦隊。
對于這樣的無稽之談,中國領導人義正辭嚴明確拒絕,蘇聯因此被激怒,宣布徹底終止對中國核項目的援助,單方面撕毀600多份白紙黑字的合同。
一夜之間撤走了所有的專家、工程師,還收回了所有的核工業圖紙資料和設備供應。
那時的蘇聯,就像今天的美國一樣,開始從各個方面遏制中國的發展。
他們一面拉攏印度結成緊密聯盟,一面在中蘇邊境尋釁挑事,刻意制造摩擦,國際場合也到處說中國的壞話,比如在聯合國公開抨擊中國。
中蘇關系從此開始急轉直下,從親密無間的盟友,逐漸惡化成不相往來的對手。
蘇聯本想通過強勢施壓,迫使中國妥協,成為這個超級大國的附庸,沒想到面對霸權主義,中國人民非但沒有低頭服軟,反倒激發出中華民族的志氣,決定靠自己走出一條獨立自強的發展道路。
就在這個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戰役,徹底顛覆了兩國的外交關系,讓中蘇在矛盾激化的歧途上越走越遠,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蘇聯就一直偏袒印度,在背后煽風點火,對印度承諾會派重兵夾擊中國。
從1964年開始,蘇聯陸續與亞洲許多國家建立了安全合作關系,大舉入侵蒙古、越南等國,試圖用步步蠶食的方式,實現對中國的軍事包衛。
1967年到1969年,蘇軍先后入侵我國黑龍江省珍寶島16次,用軍艦攻擊正常捕撈作業的中國漁民,用裝甲車沖撞手無寸鐵的當地邊民,一度鬧出4名中國人被壓死的慘劇。
當人民的生命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當中國的固有領土被敵人肆意踐踏,中國領導人終于下定決心,即便反目成仇前途未卜,即便跟蘇聯實力差距懸殊,也要誓死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與敵人抗爭到底。
1969年3月,兩國終于撕破臉皮,在戰場上兵戎相見。
珍寶島事件
蘇聯士兵無視中國邊防巡邏部隊的警告,悍然登陸中國固有領土珍寶島,出動裝甲車將我軍包圍,雙方旋即爆發武裝沖突。
3月份的黑龍江還是冰天雪地嚴寒刺骨,但蘇聯士兵的心,只怕比地上的冰雪還要冷。
面對蘇軍赤裸裸的入侵行徑,中國邊防戰士多次警告無效,迫不得已只能進行自衛反擊。
這場戰役前后只進行了15天,雙方各有傷亡,中方陣亡71人,蘇方陣亡230余人,最終的結果,是蘇軍被迫撤離珍寶島,以中國的勝利而收尾。
這起規模不大的武裝沖突是蘇聯人先挑起的,但最終的結果卻令他們惱羞成怒極為不滿,因為他們正躊躇滿志地、準備構建龐大的蘇聯帝國,怎么也沒想到,竟然敗在了積貧積弱的中國手里,這要是傳到西方國家耳朵里,肯定會被笑掉大牙。
為了挽回顏面,蘇聯迅速調集了大量兵力,全部部署到中蘇邊境,包括一支114萬人的軍隊、33個戰略導彈基地、64個陸軍師、超過3400架空軍飛機,還有800多艘海軍艦艇。
百萬大軍在珍寶島附近枕戈待旦,把中國作為假想敵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還放出話來,主張對中國境內實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一次性地永久解除來自中國的威脅。
雖然大規模戰爭還未到來,但中國已經睡到了刀叢邊上,邊境上空每天都盤旋著蘇軍的直升機、偵察機,金戈鐵馬聲聲在耳,如果蘇聯人真的使用核武器,中國北方很可能會變成第二個日本廣島。
值此危急存亡之際,毛主席又是如何應對的呢?是什么讓蘇聯人最終放棄了使用核武器的計劃?
原來,蘇聯在放出狠話之后,為了博取國際支持,居然事先找到了美國,把準備對中國投放原子彈的計劃告訴了他們。
因為美國在二戰末期,曾經對日本投放過原子彈,所以蘇聯人以為,美國一定會跟他們站在同一戰線上。
然而,美國人卻不這么認為。在他們看來,一個實力強大的中國有助于制衡蘇聯,鞏固美國的霸權地位。
同時美國也考慮到,中國也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擔心雙方拼個你死我活的話,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更關鍵的是,中蘇一旦掀起核戰爭,必然會對東南亞地區的西方勢力造成威脅,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化,半個世界都可能會再次卷入戰爭,到時候包括美國自己都會遭受牽連,別忘了,當時美國在亞太地區還有足足25萬的駐軍。
所以很快,白宮就提出了抗議。
蘇聯怎么也沒想到美國會反對,當時鬧得很不愉快。
等蘇聯人走了,尼克松立即通過《華盛頓明星報》發布了一篇報道,將蘇聯的戰略意圖公之于眾,稱蘇聯準備動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幾百萬噸的核彈頭,對中國西昌、酒泉、羅布泊等發射基地實施核打擊。
尼克松
消息一出,中國立即進入到一級戰備狀態,東南亞各國也人人自危,眼看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就在所有人恐懼不安的時候,偉大領袖毛主席卻高瞻遠矚、鎮定自若,他對大家說:
“原子彈不過是紙老虎,再厲害的武器最終也需要人來駕馭。如果蘇聯執意要動核武,那就讓他試試看,到時候我們過不下去,就把人民全都移到蘇聯去,靠人民的力量解放全蘇聯。”
言下之意非常明確,雖然新中國的軍事實力還遠不到蘇聯,但我們如今也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如果他們真的要玉石俱焚,那我們就奉陪到底。
核武器毀掉我們的家園,我們就全民沖進蘇聯,讓他們也不得安生,從此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這番話很快就傳到了蘇聯軍方的耳朵里,錯愕之余,他們不由自主地對毛主席生出敬畏之心,也不得不重新考慮核打擊的計劃。
因為他們驚訝地發現,毛主席的人民戰爭策略,正好擊中了蘇聯的軟肋,別看蘇聯地大物博,成天拿核武器嚇唬人,可一旦我們全民皆兵涌入蘇聯,他們并不具備足夠的實力應對。
經過反復的權衡考量,蘇聯最終還是放棄了侵略中國的計劃。
當然,嚇退蘇聯人的,并不僅僅是毛主席的兩句話,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們也看到了新中國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
1969年9月23日,我國在新疆馬蘭基地進行了一場2.5萬噸當量的地下核爆炸試驗,美蘇兩國的地震監測局和太空衛星,幾乎在同一時間,都檢測到了能量巨大的震蕩波,中國用實際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了強大的核打擊實力。
從那一天起,整個西方世界開始對中國刮目相看,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喊出的那句、“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也真正成為了現實。
很快,美國軍方也有了新動作,將核彈頭瞄準了蘇聯本土,134個重要城市、軍工基地和交通樞紐,隨時準備發動核打擊。
此外,中國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備戰工作,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九字方針,表現出中國人民反對侵略、誓與任何霸權國家抗爭到底的實力和決心。
展開來說,就是修建大量地下防御基地,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原子彈和空襲,同時加強糧食儲備,做好打持久戰的打算,以為軍民百姓生命安全的萬全之策。
至于“不稱霸”,則是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不論現在還是將來,不論實力弱小還是強大,中國都始終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更不會走上霸權國家的道路。
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目的,只是為了保障自身的主權和安全。
毛主席的沉著底氣、中國人民的積極備戰,都讓蘇聯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任憑列強欺辱的舊中國,新中國已經強大起來了。
中蘇兩國一旦開打,必然會是兩敗俱傷的結局,而且蘇聯會從此陷入戰爭泥潭難以自拔,到時候別說什么稱霸東南亞了,可能連世界大國的地位都難保,到時候坐收漁翁之利的就會變成美國,這樣的代價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所以經過反復的思考權衡,蘇聯最終被迫放棄了、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