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買車,看重的就是一個情緒價值。
一位曾經專注邁巴赫多年,如今轉戰某國產豪華品牌的銷售,曾經這樣透露過豪車市場的選車邏輯:在入口上,對汽車品牌和車型的了解主要來自口口相傳,廣告是其次,但往往及其注重品牌形象,絲毫不對配置和功能費心,主要根據銷售的推薦選擇頂配或次頂配,核心決策關鍵因素在于「我是否喜歡」,其次是「我會在哪里需要」。
日常在大眾傳播中,被津津樂道的設計理念、豐富配置,抽象為一個「我喜歡」和「你推薦」,在足夠的預算面前,購買的過程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是豪華車市場購車決策的關鍵。
但情緒價值并非易事,在一線銷售的經驗里,近兩年中國豪華車的潛在用戶,青睞轉向國產品牌車型的趨勢愈發明顯,相較國產品牌近兩年毫不吝嗇的堆料,智能化對于出行方式的變革成為中國智造的標志性特色,最根本的邏輯則是追求先進性,傳統進口品牌依托精致和稀缺性人為制造的等級劃分,已經迅速失去競爭力。
豪車人群對整車市場發展有絕對的風向標作用,真金白銀的流向,決定了品牌的起伏,也是行業變革的年輪。
問界M9成為這一變化的縮影,作為一款近 50 萬起售的車型,問界 M9 在上市一周年之際,累計大定突破20萬臺,在令人艷羨的千億全新營收之外,更成功在傳統奔馳寶馬奧迪的核心利潤區間,結結實實地站住了腳跟,切走了蛋糕,創造了國內豪華品牌車型銷量新紀錄。
如果說行業趨勢的話題太大,對銷量臨淵羨魚又太遠,那么恐怕每個希望在經濟周期中渴望「明智消費」的人,又或者是希望短平快「對標華為」的企業,都值得去嚴肅看待一下,問界 M9這么貴的車,憑什么讓這么多人心甘情愿掏錢?
愿意為創新買單的人
如果說對問界 M9單車型一年拿下20萬定單還沒有概念的話,一個直觀的對比是,曾經豪華 SUV市場絕對的銷量主力寶馬 X5,花了三年才達到這一銷量。相較寶馬X5上市時品牌和車型幾無對手的局面,問界在今天要面對的,不僅是傳統豪華品牌深厚的品牌積累,豐富的產品矩陣,還有無數渴望沖高的國產品牌車型,前后夾擊。
何以為破?唯有立新。
如果說問界 M9 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毫無疑問是華為的「科技旗艦」,鴻蒙智行在過往各個品牌和車型中積累的能力,在問界 M9 上匯總為集大成之作,問界 M9 成功代表了目前能買到的最好、最大的華為產品、最好的華為品質,以及最強的華為科技與服務。
簡單對核心配置分個類,可能更好解釋這種「遙遙領先」,在傳統用戶關注的動力、底盤、能耗、安全層面,問界 M9核心配置了800V純電高壓碳化硅平臺,增程版搭載純電驅增程平臺 4.0,續航最高 1400km,足夠一口氣跑完京滬;百公里制動距離做到了低于同級的34.9米,開的快也剎得??;華為途靈智能平臺標配空氣懸架和 CDC 可變阻尼減震器,車身八橫五縱的玄武架構,用戶氣囊滿配與電池安全管理,決定了車輛的基礎素質穩居第一梯隊。
另一面,得益于智能化技術,華為對所有的大件幾乎都用數字化「再進一步」:底盤配置的全數字車輛狀態感知與控制系統,提升了駕乘舒適度和穩定性;全向防碰撞系統在 120km/h 仍能保障自動剎停,更安全;視覺和激光雷達融合感知下「全國都能開」的ADS 3.0高階智能駕駛;本就過硬的智能座艙,又新增了百萬像素智慧投影大燈和車內投影,共同構成了華為在傳統豪車滿配之上的獨特增量。
對于高端市場用戶來說,問界M9或許不夠個性,但絕對屬于很難挑出短板的車,這對于潛在用戶的選車「爽感」至關重要,任何一點的缺失,都是「我全都要」和「鞋里一粒沙」的差距,是確保足夠多人將問界M9 納入購車考慮,盡力擴大基本盤的「基本要求」。
為了滿足這個基本要求,從2012年5月成立首個車聯網實驗室,再到今天行業金字招牌的「鴻蒙智行」,將核心技術做到厚積薄發,做成堪稱絕對領先的技術護城河,華為走了12 年。
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票
如果說問界M9在配置上的「大而全」,解決了馬斯洛需求模型里,對于存在與安全這樣的「基礎需求」,那么鴻蒙智行與華為依托品牌體系,以技術領先構建的品牌形象為媒,最終成功將用戶購買問界M9的動作,轉化為從歸屬感到自我實現的高階需求。
問界、智界、享界、尊界,每一個鴻蒙智行品牌的亮相和上線,都是質疑聲不絕于耳,然而華為核心技術的輸出,在幫助不同車型重構產品力,連續成就爆款的同時,引入的流程和管理方法,更解決了傳統行業玩家最大的內耗:無謂內卷。
這也是任何一個友商試圖對標和分析華為成功的時候,往往會回避和恥于承認的事實:攤派 KPI、無謂的內卷、壓榨產業鏈、供應商變魔術、重復造輪子,統統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創新精神、帶動產業鏈共同發展的格局、深厚且自主可控的自身技術積累、充足的產品調研、聚焦思考和快速行動帶來的知行合一,才具備創造足夠增量價值的底氣。
問界M9作為當前唯一搭載華為智能汽車全棧科技的產品,背后是華為每年百億的研發投入,7000人的直接研發團隊,更是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控以及智能車載光產品上全棧投入的直接結果。華為在自身最困難的時期,仍然堅持巨額投入,打造全系自主可控的技術,如今厚積薄發,成功攤薄成本并開始盈利,更從基礎的產業鏈安全跳出,成為具備反制裁和參與全球競爭的優勢長板。
從這一角度,近期常被拿來調侃的段子,即“雷軍參考行業過往,備下千億入局汽車,然而百億出頭即出爆款,讓投資市場大跌眼鏡,變相加速了汽車行業的出清”,雖然華為小米的方法不同,但二者對于汽車產業的變革推進在根本上是同一邏輯。
不逃避在芯片、軟硬件、生態等核心技術上的全自研,用實事求是的量變,造就了質變的「科技力」品牌屬性。這為問界 M9 這樣的旗艦提供了絕佳的消費「爽點」: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票。
長期以來,高端消費市場以「英文」為圭臬,通過徒增距離感與理解成本來提升附加值。中文高端品牌的嘗試,早期往往因產品力折戟沉沙,近兩年則轉向另一個矛盾,即消費者渴望中文品牌更高的表現,「要領先就領先外國人」一方面暗含了過硬的產品力需求,另一方面則希望看到中式品牌更具內涵實力的價值觀體現。
因此在中國做高端市場,往往要么功敗垂成,要么一步登天。
華為也好、鴻蒙智行也好、問界也好,無論是邀請劉德華代言,還是像諸多成功企業家、于和偉這樣的知名一級演員、以及像王皓這樣的奧運冠軍自發組成的車主陣營,問界 M9 自身過硬的產品力打破了「代言是代言,生活是生活」的悖論,也讓被配置吸引進來潛在用戶有了一個絕佳的下單理由:
購買問界 M9,就是距離這些成功人士,更近一步。
中式豪華,不止一個記錄
如果說問界 M9在品牌和市場的成功證明了什么,那就是中國豪華市場剛剛開始釋放屬于原創的潛力。
一方面,即使所有數據表明,汽車市場當下已經從增量轉向存量競爭,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已超50%的背景下,行業從淘汰賽加速進入「決賽終局」,但問界 M9穩坐國內汽車市場50萬以上不分車身形式、不分能源形式的豪車第一,證明了仍然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待釋放。
另一方面,問界 M9 不是孤獨的爆款,也不是所謂「家族化」的作品,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各自在不同細分市場的成功,證明了這一商業邏輯的成功絕非孤路偶然,而是可復制可借鑒,但仍需長期投入和厚積薄發的道路。
這也是中國智造從被誤解為「復制傾銷」,到產業體系力出海,自信參與全球競爭的必經轉變,在當下全球合作更為多變的背景下,絕對的產品力優勢是唯一破局的利器。
在全球最大視頻網站YouTube 上,問界 M9 沒有因為市場的隔閡而消失,恰恰相反,擁有146萬訂閱,身居油管汽車區頭部博主「MEDCARS」,對問界 M9進行了一個粗糙的 21分鐘,一鏡到底的第一視角體驗,在首月就拿下了近百萬的播放量,智能化的功能讓博主和評論區充滿驚嘆,而 MEDCARS 對問界 M9 的評價也簡單直接:新奢華的曙光。
這也正是在百年汽車產業發展,中國智造接棒領跑的獨特價值和歷史使命。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