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剛剛參加完全軍大授銜的將軍們都還沒有離開北京,所以1955年的國慶節格外的熱鬧。
這天剛剛參加完慶典的幾個老帥正在聊天,就看到陳賡大將才剛滿十歲的小兒子陳知建虎頭虎腦的跑了過來。
幾位老帥一把拉住了他,然后笑瞇瞇的問道:“小家伙,知道你爸爸是什么將嗎?”
面對這個他突如其來的問題,陳知建下意識的脫口而出:“爸爸是芝麻醬。”
這個回答惹得在場老帥們都捧腹大笑了起來。
大家歡笑了一陣,朱老總突然感慨的說道:“還是陳賡看的明白啊。”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朱老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呢?
社牛陳賡
1903年,陳賡將軍出生于湖南湘鄉的一個將門家庭,他的祖父曾是湘軍中優秀將領。
因為家中的長輩大多都出身于軍旅,所以他們的性格都非常的豪爽。
在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陳賡,性格爽朗膽大包天,是一個妥妥的社牛。
雖然性格跳脫,但陳賡的三觀特別正,從小就立志報國,這也讓他讀書的時候成績很優秀。
1916年,才13歲的陳賡投筆從軍,加入了湘軍部隊,跟隨部隊連續打了4年仗。
1921年,18歲的陳賡脫離部隊到粵漢鐵路湘局擔任辦事員。
上班沒過多久,陳賡就結交了很多朋友,后來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加入了毛主席倡導開辦的自修大學,開始積極的參加革命活動。
次年,思想進步,意志堅定的陳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無產階級戰士。
在工作當中陳賡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他后來不但到上海大學去旁聽,而且還在1924年5月考入了黃埔軍校。
進入學校以后陳賡社牛的屬性徹底被放飛,他不但廣交朋友,而且還積極的參加各類藝術活動。
一次學校話劇社想要排練一部諷刺袁世凱的話劇,但卻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五姨太”扮演者。
就在同學們發愁的時候,陳賡自告奮勇說自己可以飾演五姨太。
因為表演的惟妙惟肖,把同學們都樂壞了。
最后陳賡所飾演的五姨太大受好評,連校長蔣介石都聽說了這件事情。
作為蔣介石的救命恩人,老蔣對陳賡非常的看中,一度給他許下了高官厚祿,希望他能夠效忠自己。
但早就看透了蔣介石的陳賡對這些拉攏不屑一顧,這讓老蔣大為惱火。
1933年,在上海治傷的陳賡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抓捕。
得知此事的老蔣特別高興,親自出面想要說服陳賡歸順,結果卻被陳賡用犀利的言語氣了個半死。
抱著得不到就毀掉的想法,老蔣安排人準備要秘密的處死陳賡。
但不想此事竟然被國民黨內部的其他人知道了,一時間給陳賡求情的人不知凡幾。
由于內外部反對的聲音實在太大,這讓蔣介石投鼠忌器,最后只能捏著鼻子把陳賡給放了。
能夠逃出生天,都得益于陳賡強大的交際能力,他要是沒有那么多好朋友,估計當時也不會有人替他求情。
成為開國大將
抗日戰爭中,陳賡是彭老總和劉帥的心腹愛將,是整個八路軍體系中最能打的部隊之一。
他曾指揮部隊多次重創日寇,讓日寇對386旅聞風喪膽,恨之入骨。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日寇一度在自己的坦克上掛了一面旗幟,上面寫著:“專打三八六旅”幾個大字。
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的出來,陳賡所部給日寇留下的心理陰影有多大。
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都是因為陳賡打仗靈活多變,從來都不墨守成規。
他的這種風格讓戰術體系古板的日寇疲于應付,根本上就占不到絲毫的便宜。
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所打的很多漂亮仗,真實歷史中其實都是陳賡旅長親自指揮的。
他和386旅的存在讓日寇侵略太行地區的打算最后徹底變成了妄想。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陳賡同志被任命為第四縱隊的司令員,繼續堅守在三晉大地上。
1946年7月,蔣委員長的愛將,陳賡在黃埔的同學胡宗南率部進犯晉南。
得知消息以后的陳賡當即就開始部署防線,準備要給自己這個老同學好好的上一課。
胡宗南雖然也是黃埔一期出身,但他在學校里面的存在感很低,跟眾星捧月的陳賡完全就是兩個極端。
所以胡宗南打心眼里就不怎么服氣陳賡。
胡宗南
這一次他主動進犯晉南,也是想要和這個黃埔時期的風云人物好好掰掰手腕子。
畢竟這一次他不但兵多將廣,而且武器裝備也都占盡先機,這樣的情況下,胡宗南很有信心讓陳賡吃個大苦頭。
胡宗南設想的很好,但真正到了戰場上以后,他發現自己處處受制,完全發揮不出來部隊的真正實力。
最后他毫無疑問被陳賡打的損兵折將慘被而歸。
由于這一仗打的確實特別漂亮,所以中央軍委不但向全軍各部隊首長發出了《關于陳賡縱隊作戰勝利通報》,高度評價了陳賡此次的精妙指揮。
而且還專門給陳賡所部發來了嘉獎賀電,以表彰他們為解放戰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越打人越多的四縱后來被中央軍委擴編為陳賡兵團,陳賡擔任兵團書記。
在之后的數年里面,陳賡兵團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各種大大小小的戰役打了好幾十次,沒有一次失敗的。
陳賡兵團不但正面作戰非常厲害,攻城拔寨也不在話下。
鄭州、南昌、廣州、昆明等城市都是陳賡兵團最后解放的。
正是因為打仗特別厲害,所以新中國成立以后,陳賡才被黨中央派往越南,作為特別軍事顧問指揮越南人民對抗法國侵略者。
越南軍民對法作戰的第一勝就是由陳賡同志指揮打出來的。
這一仗不但讓越南軍民重拾了信心,也讓他們認識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戰場指揮藝術。
1955年9月27日,功勛卓著的陳賡同志被授予了大將軍銜,這是對他所做貢獻最好的褒獎。
爸爸是芝麻醬
雖然在全軍大授銜之前中央軍委做了大量工作,征詢了不少人的意見,但授銜結束后還是有一些人對自己的軍銜不怎么滿意。
但陳賡對授銜這件事情看的就比較淡。
授銜結束回到家,他本想要低調處理,但沒想到剛十歲出頭的陳知建很好奇,一直跟在父親身后問個不停。
正在斟酌應該怎么說的時候,陳賡突然看到妻子拿著一瓶芝麻醬走進了廚房,于是靈機一動告訴兒子,自己被封了個“芝麻醬”。
才十歲的陳知建并不知道這是爸爸在逗他,于是便把這件事情牢牢記在了心里。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老帥門詢問的時候,他才會脫口而出,說自己的爸爸是個“芝麻醬”。
知道這一句話肯定是出自陳賡之口,所以朱老總才會特別的感慨。
陳賡的思想覺悟就很高,在他看來開國大將和老百姓飯桌上的“芝麻醬”并沒有什么不一樣。
大將家優良的傳統
打仗上有一手的陳賡將軍在治家的過程中也非常有想法。
遇到事情,他從來都不會板著臉講大道理,而是會認認真真的聽孩子們的意見,然后深入淺出的給孩子們指出正確的方向。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四子一女都非常的懂事。
長子陳知非小時候大多時間都是跟隨著舅舅長大的,吃過不少苦,一直到1946年才來到父母的身邊。
陳知非
為了彌補之前缺失的父愛,陳賡對這個兒子格外的疼愛。
可就算如此,他也從來都沒有讓兒子享受過任何的特權。
明白父親苦心的陳知非后來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方大學,成為了一名高級知識分子。
相較于陳知非,其他的幾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國家已經基本上穩定了。
就算是1945年出生的老二陳知建,小時候也沒有吃過什么苦。
雖然他們都沒有怎么經歷過戰爭和苦難,但陳賡將軍空閑的時候總會跟孩子們講述過往的一切。
他必須要讓自己的孩子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
生怕孩子們生出驕縱的心理,陳賡還要求他們對外一定要隱瞞自己的家室,不能告訴別人自己爸爸的身份。
從小就被父親敦敦教導的幾個孩子都沒有辜負陳賡的期望,最后全部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材。
其中大兒子陳知非是航天工業部的高級工程師。
二兒子陳知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重慶警備區少將副司令員。
三兒子陳知庶是原甘肅省軍區的少將司令員。
四兒子陳知涯是原國防部少將副部長。
女兒陳知進是解放軍總醫院的教授,碩士生導師。
他們能夠成長到這個高度,跟父親陳賡從小到大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黨中央的領導們正是看出了陳賡在教育方面有著不弱與軍事的實力,所以才讓他擔任了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的院長兼政委。
初建的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只有一個名字,其他的老師和教材什么的全部都沒有。
最后陳賡將軍硬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點點的把這個解放軍的人才搖籃給發展了起來。
這所學校為新中國培養了數不清的人才,到了今天它依舊在軍事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為了感謝老校長的付出,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在學校最顯眼的地方給陳賡將軍設立了一座雕像。
結語:
原生態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是最深遠的,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才會經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陳賡將軍深諳這個道理,所以細心的他才會風趣詼諧的告訴自己的孩子,爸爸就是一個“芝麻醬”。
這句話里面不但蘊含著為人民服務的大情懷,更蘊含著做人做事的大智慧。
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作為榜樣,也難怪陳賡將軍的孩子最后都成為了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陳賡為何對毛主席說“我的大將軍可不是你給的,是李聚奎給的”?——文史學者劉繼興
機智幽默看陳賡——王品、中國人才 . 2010 (07)
幽默陳賡——黨史縱覽 . 2010 (07)(摘自陳思《將軍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