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顧吃相,對歐盟發出了最后通牒。
前幾天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我告訴歐盟,他們必須通過大規模購買我們的石油和天然氣,以彌補對美國的巨大貿易鴻溝,否則就有關稅在等著你們”!
這次特朗普直接不裝了,明擺著用關稅威脅歐盟,強迫對方購買美國的能源。
為什么特朗普對歐盟下最后通牒?歐盟現在正面臨著什么局面?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特朗普對歐盟發“最后通牒”
風水輪流轉,特朗普這次把竹杠敲到了歐盟頭上,哪管你是對手還是隊友。
眾所周知特朗普一心想著MAGA,這次逼著歐盟買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給出的理由很充分:
每年歐盟對美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從美國手里賺走大筆的銀子,所以為了彌補美國的損失,歐盟要購買美國的石油天然氣。
乍看上去,特朗普的邏輯沒什么問題。
根據美國商務部和歐盟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大約是1500億美元,2023年順差進一步擴大,達到了1700億美元,約占美國貿易逆差總額的22%。
按照特朗普的想法,光占著美國市場賺錢,而不把錢花在美國的,那都是需要解決的“敵人”。
并且不光是歐盟,特朗普瞄準的“盟友”還有墨西哥和加拿大。
之前特朗普拿著毒品說事,稱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不滿足美國的條件,美國就會對這兩個原本的自貿伙伴加征25%的關稅。
這是什么概念?
美國跟我們折騰了這么久,經過特朗普和拜登兩任總統的努力,現在對中國進口商品平均加征的關稅也“不過”19.3%。
結果現在特朗普上來就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稅25%,所以這次對著歐盟下手,實際上符合特朗普的行事作風。
瞄準歐盟軟肋
面對特朗普的威脅,歐盟給出的回應很曖昧:
“歐盟和美國經濟深度融合,貿易和投資總體平衡。我們準備與當選總統特朗普討論,如何進一步加強本已堅固的關系,包括討論我們在能源領域的共同利益。”
“歐盟致力于逐步停止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并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strong>
啥意思?
歐盟的言下之意,就是告訴美國我們依然是盟友,我們已經在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準備找你做買賣了。
事實上,之所以歐盟答應得如此痛快,根源在于特郎普確實抓到了歐盟的軟肋。
特朗普逼著歐盟買美國的石油天然氣,但實際上現在歐盟已經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買家了。
今年上半年,歐盟有接近一半的液化天然氣是從美國進口,同時美國對歐盟原油出口量也大增,現在的出口量是每天200萬桶。
這意味著什么?
俄烏沖突爆發,歐洲拋棄俄羅斯能源后,被迫向美國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別無選擇。
這也是近幾年歐洲能源價格飛漲,經濟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美國本土天然氣價格只賣每百萬英熱單位2.830美元,到了歐洲就賣12.90美元,翻了整整四倍多,完全把歐盟當成了冤大頭。
但可惜的是,從目前歐盟的回應來看,歐盟似乎并沒有更好的選擇,就算是特朗普還想從歐盟身上搜刮更大的利益,歐盟依舊只能逆來順受。
內憂外患,做美國的朋友倒大霉
歐盟上來就拿著俄羅斯的能源份額向美國妥協,另一大因素就是現在歐盟內憂外患,面臨的形勢異常嚴峻。
一方面,美國這邊不必多說,特朗普上臺,對歐盟而言無疑是一大噩耗。
原因是,特朗普一直以來把陣仗擺的很清楚,就是凡事以美國的利益優先。
當初特朗普在第一任任期的時候,就曾經要求北約提高軍費開支至GDP的2%,否則就該撤退撤退,不給歐洲人當保安了。
這次特朗普回歸,更進一步,對全世界商品都要加征關稅,歐盟作為美國盟友也不例外。
而美國作為歐盟最重要的市場,一旦雙方真的出現貿易沖突,這將是歐盟無法接受的后果。
另一方面,歐盟之前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形勢也不容樂觀。
再加上現在歐盟內部也是一團亂麻,經濟衰退的烏云正彌漫在整個歐洲上空。
昔日的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自打能源危機后到現在還沒緩過氣來,甚至不少制造業巨頭選擇了搬出德國,搬出歐洲。
按理說,美國作為世界文明燈塔,同時又是整個藍星上經濟實力最強悍的國家,做美國的盟友應該吃香喝辣才對。
但歐盟用親身經歷證明,做美國的朋友比做美國的敵人還危險,現在特朗普已經把大棒揮舞到這位朋友頭上了。
不買美國的石油天然氣就加稅,特朗普還是以前的老一套。
可惜的是歐盟并沒有選擇的權力,面對特朗普的威脅,終究只能妥協。
深入了解熱門話題背后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