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后悔了,烏克蘭拒絕低頭,俄又一個親密盟國或要“內亂”。
普京在此前發表了一段強硬聲明,明確表示對于任何針對俄羅斯的破壞行為,都將施以多倍的報復。這個表態既展現了俄羅斯談判與妥協的可能性,同時也劃下了一條清晰的紅線——俄羅斯的利益不可受損。
在這樣的氛圍下,很多人不禁要問,基輔是否會對俄羅斯的威脅做出讓步?而美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又愿不愿意在地緣政治上給予俄羅斯足夠的安全保障?
細看普京的立場,他其實一直保持清醒的認識。他認為西方國家的終極目標是在俄羅斯處于弱勢時給予致命一擊,從而徹底瓦解這個大國。但是,最近發生的兩件事可能讓普京心里有些復雜。
首先是烏克蘭及其支持者拒絕屈服的態度。在12月22日到23日短短不到24小時的時間里,俄羅斯發動了72架無人機對烏克蘭的多州進行襲擊,包括基輔州、敖德薩州和蘇梅州。
然而,烏克蘭方面表現得相當頑強,他們聲稱擊落了其中的47架無人機,而剩余的25架雖然墜毀,但并未對烏克蘭造成重大打擊。
更重要的是,在俄軍對基輔的大規模導彈襲擊中,烏克蘭宣稱成功攔截了5枚導彈。
這種針鋒相對的態勢顯示出烏克蘭在防御上絲毫不敢懈怠,即便在軍事力量明顯不占優的情況下,依然不放棄對俄羅斯腹地的打擊行動。例如,俄羅斯透露已擊退烏軍對羅斯托夫州的空襲行動。
這就引發一個問題:俄烏沖突是否會再度升級?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地區局勢的確緊張,隨時可能傳出令人震驚的消息。
與此同時,美國方面也發出了警告,表示白俄羅斯可能會發生內亂。
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親密盟友,而若真如美國所言發生動亂,這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
美國國務院已經建議美國公民遠離白俄羅斯,并給出了多種理由,包括“美國公民在當地可能會被拘留”、“地區局勢不穩定”,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白俄羅斯可能發生內亂”。
美國為什么能一次次的預測別國“內亂”呢?因為他就是“內亂”的幕后黑手,
從格魯吉亞、敘利亞到烏克蘭,這些地區和國家都曾因美國的干預而陷入動蕩。
白俄羅斯的這股”內亂“是從何而來的呢?
我們要把時間撥回到2020年。那一年,白俄羅斯的大選引發了全國范圍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當時,在盧卡申科成功連任總統后,反對派不承認選舉結果,指控存在舞弊行為,并在美西方國家的支持下走上街頭。這場抗議迅速演變為街頭沖突,120名警察受傷,場面一度失控。
盧卡申科和俄羅斯都認為,這場騷亂背后有西方國家的策劃與支持,其目的是在白俄羅斯發動一場“顏色革命”,類似烏克蘭的劇本再現。
記得當時的盧卡申科,可謂是“鐵腕”執政的典型代表。他穿上防彈衣,手握AK突擊步槍,在保鏢們的保護下乘直升機趕往總統府,并向示威者宣稱除非他被殺,否則不會舉行新的選舉。
在俄方的支持下,盧卡申科以最快的速度平息了這場動亂,事后美西方對白俄展開了一系列的反制。
由此可見,白俄羅斯早已對西方國家的“關心”持有高度警惕的態度,知道他們是沒安好心的。畢竟在鎮壓示威者時,還抓獲了美國、英國、波蘭、捷克、烏克蘭等國的人員,這更是加深了他們的這種看法。
因此,當聽到美國將白俄羅斯與俄烏沖突聯系起來,以及美國呼吁其公民撤離白俄羅斯時,可以理解為是在未雨綢繆,為再次干涉白俄羅斯大選做好準備。
然而,美國的算盤并不僅限于此。地理位置上,白俄羅斯與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和烏克蘭接壤,地緣政治戰略意義突出。
尤其在俄烏沖突的大背景下,美西方急切希望將白俄羅斯拉入北約的陣營,或者至少在軍事上對抗俄羅斯。
然而,白俄羅斯與俄羅斯不僅在戰略上密切合作,更在情感上是親密的盟友,因而讓美國覺得如鯁在喉。
面對這種局勢,盧卡申科選擇加強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作為出口市場多元化的一步,他計劃與普京會晤并訪問中國。
特別是在特朗普有可能重返白宮之際,全球可能迎來新一輪的“關稅戰”。可以預見,白俄羅斯將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因此,盧卡申科的外交策略顯然是在為即將到來的經濟挑戰做準備。
此外,作為俄烏沖突潛在的調解者,白俄羅斯也試圖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積極的角色。俄外交部明確表示,任何關于俄烏和談的討論,白俄羅斯都應該參與。這一方面是因為地緣政治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障白俄羅斯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
而特朗普若重返白宮,也可能為俄烏和談帶來新的契機。因此,盧卡申科深知自己需要在中俄之間穿針引線,為未來的可能性做好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