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國開始實行軍銜制,也是在這一年舉行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大授銜儀式。授銜中除了備受關注的元帥和大將之外,還授予了55位上將。
這次授銜考慮了將軍們過往的軍功以及職級等諸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有一人被稱為“萬年參謀長”,雖然當時參謀長的定位上多有尷尬,普遍被低授,可是他仍在毛主席的堅持下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就是李達上將。
只不過在1958年之后,這位上將卻幾乎銷聲匿跡了,這其中有何變故?
要知道在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李達將軍正擔任國防部副部長和訓練總監部的副部長,又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可以說很受重用。按常理來說,不應該這么快走入人生下坡路。
而在解釋這個問題前,有必要先回顧一下他的革命人生。
李達老家是陜西眉縣。他從小家境貧寒,5歲就被迫去地主家當短工,11歲的時候,家里人借錢給他交了學費,讓他去讀書。進入學堂后,他發奮苦讀,改變了命運。
1922年,17歲的他考入西安私立東道中學,然后轉入省師范學校讀書。在校期間,他學習了新思想,參與了愛國運動,從學校畢業后,回到家鄉成為了小學老師。
但兩年之后,他意識到普通的教書生涯并不適合他,只有奔赴戰場救國救民才是他渴望的人生,于是他頂住家里人的強烈反對,考入了馮玉祥創辦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就此棄筆從戎,走上了軍事指揮生涯。
當時國內兵荒馬亂,去部隊參軍經常參加實戰,因此畢業后他也從排長起步,很快就當上了旅部參謀。
1931年是他人生的轉折之年,他跟隨趙博生參加起義,成為了紅軍第5兵團的連長,然后帶領部隊和賀龍元帥的紅二軍團會師,擔任了紅二方面軍的參謀長。
1937年全面抗戰打響后,組織上安排他協助劉伯承在太行山區作戰。自此之后,他和劉伯承元帥結下了不解之緣,長期留在劉伯承元帥身邊擔任參謀長。
期間因為人事調動,曾經短暫擔任過太行軍區司令員。后來劉帥的職務一直在調整,部隊也在不斷地改編,但劉帥一直堅持把他留在身邊,他的職務也多次調整,但始終離不開參謀長三個字,陸續擔任了晉冀魯豫軍區、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軍區、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和西南軍區參謀長,成為劉鄧大軍雷打不動的參謀長,“三號人物”。
朝鮮戰爭打響后,他因為工作原因沒有第一時間入朝作戰。1953年才接到調令,火速入朝作戰,擔任了志愿軍參謀長。總結下來,從1932年一直到1953年,他在解放軍部隊的參謀長任上連續工作了21年。雖然級別在提升,但始終都是各級參謀長,縱觀所有的開國將領,有這種傳奇經歷的人只有他一個,堪稱“專職參謀長”。
1958年,因為中蘇關系惡化,劉帥主持的軍事學院也因為使用了蘇軍教材,結果被扣上了教條主義的帽子,因此遠離了軍政舞臺。
但李達性格耿直,認為盡管中蘇關系惡化,但蘇軍教材里的可取之處依然值得學習,不能全盤否定一刀切。結果此話一出,他也遭到了牽連,1958年被解除了軍事職務,轉而負責體育工作,實際上是被邊緣化了。
特殊時期到來后,國家形勢發生很大變化,性格耿直的李達再次遭到了打擊,被非法拘禁,長達4年沒有人身自由。
因為在解放戰爭時期過度勞累,再加上被批斗,到1972年的時候,他病情惡化。
李達的妻子設法聯系到劉伯承,希望劉帥出面幫助李達。
劉帥當時已經80歲,表面上掛著軍委副主席的頭銜,但沒有任何實權,但他決定冒險幫助李達,于是給周總理寫一封信,不料這封信居然被某些人中途扣下來,周總理沒看到信件。
劉帥意識到該問題后,通過私人渠道直接把信件送到了周總理手中,并親自撥通了總理的專線電話,擔憂的說:“總理啊,我現在講話沒什么用了,但李達同志一定要保下來,只有總理您能出手了!”周總理得知情況后,立即安排李德生落實,當月李達被解除監禁,送往301醫院接受治療,脫離危險。
1972年,在毛主席的同意下,李達重返部隊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4年的苦難日子終于結束。
之后李達又相繼擔任了中軍委顧問,中顧委委員等職務。1993年,88歲的他去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