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恒星,本質上屬于黃矮星,主序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太陽已經到了中年,按照科學家研究的信息來看,還有50億年太陽就將走向終結之路,最終經過紅巨星時代變成一個致密的白矮星。
可以說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很多,對于太陽的研究自然可以幫助人類更加深入的了恒星演化。
以前廣大網友經常嘲笑印度三哥,登陸太陽必須要晚上去,白天溫度太高無法接近。那么太陽真的無法登陸嗎?
其實有網友提到了關鍵的一點,太陽是熾熱的等離子體,也沒有固體的陸地可以去登,自然是無法登陸太陽。
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太陽每天就是東升西落,人們日出便去工作日落而歸,夏天的時候躲著太陽因為很熱,秋冬的時候喜歡曬一曬太陽,感覺會非常的暖和。
其實太陽的存在比很多人想象中還要更加重要,地球上生命所需要的能源追根溯源就是來自于太陽,而生命的發展必須要依靠能源,太陽的發光發熱就是能源。
作為一顆熾熱的大火球,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之久,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講太陽的發光發熱也并不算是“燃燒”,其實本質上它是核聚變的能量釋放過程。
2018年NASA發射了帕克太陽探測器,它將以人類從未抵達過的距離來擁抱太陽,自發射以來帕克太陽探測器一次次地打破刷新記錄,它和太陽的距離也一次次在拉近。
根據NASA的最新消息顯示,帕克太陽探測器將會到達距離太陽表面610萬公里的地方,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帕克太陽探測器借助于金星的助推作用,距離太陽表面越來越接近。
很多人可能感覺這個距離太過于遙遠,但是當你身處宇宙深空中的時候這個距離其實已經非常近了,和太陽可以說是肩并著肩,已經可以接觸到太陽的高層大氣層了,可以說人類正在努力的接觸太陽之中!
太陽的外部結構可以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其中光球層是太陽大氣最低的一層,厚度超過500公里,它也是被很多人稱之為太陽表面的結構。再往上便是色球層,厚度2000公里以上,最外層是日冕層,它也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由高溫的等離子體所組成,可以延伸到數百萬公里之外。
為了接近太陽表面最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抵抗高溫,這一點帕克太陽探測器做得比較好,它的防護隔熱罩是由一種強化后的復合材料制作而成,最高可以抵抗1370攝氏度的高溫。
而太陽的溫度核心處大約是1500萬攝氏度,到了太陽表面處溫度也有5500攝氏度,而更加令科學家難以解釋的是在太陽最外層的日冕層,溫度可以達到100萬-200萬攝氏度,溫度高得可怕!
那么再回頭看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抵抗高溫的能力貌似不值得一提,僅僅可以抵抗1370攝氏度的高溫。但是迄今為止,帕克太陽探測器已經多次近距離飛越太陽,都是從日冕層穿過的。
那為什么帕克太陽探測器沒有被融化?
其實這里邊有一個誤區,溫度和熱量其實并一定劃等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去蒸桑拿可以忍受五六十度的高溫,但如果是換成熱水澡,那人就會熱的受不了,氣體和液體帶來的熱量自然是不同的,
那么同樣的道理帕克太陽探測器穿越太陽的日冕層,由于這些等離子體密度并不高,帶來的熱量并沒有它溫度顯示的那么嚇人。
后續帕克太陽探測器將高速撤離近日點,等到不受太陽的干擾輻射之后,將會把“擁抱”太陽的相關數據傳遞回來,屆時科學家或許可以借助相關的數據破解太陽日冕層的高溫之謎!
當然,除此之外對于太陽的研究,也有助于人類更加了解太陽演化歷程,這對于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是有意義的!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