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密碼》給觀眾的感覺很獨特,這種獨特除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外,還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硬核向的技術運用,另一個則是偏軟性的內容設計。
虛擬拍攝是這部劇在技術上的一大亮點,陶昆對新技術向來積極擁抱,這也是工夫影業一貫的態度。
初期的磨合異常痛苦。拍攝團隊熟悉傳統拍法,可對于虛擬拍攝卻掌握不多,順利拍攝成了難題。
“只有用了才知道問題在哪兒,不要怕出問題,創作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最終在技術團隊的配合下,劇組成功解決難題。對相應的拍攝場次來說,拍攝效率提高了近40%,人力成本節省了60%。
在軟性的內容方面,《清明上河圖密碼》也做了新嘗試。
懸疑故事好看是一方面,但如何傳遞內在的文化價值,同樣是《清明上河圖密碼》要考慮的。不光讓觀眾看到燒腦的故事,還要沉浸在劇里的文化氛圍中,一些走心的內容安排很有必要。
劇中第一集那段戲中戲《群妖博魅》,觀眾覺得非常有趣。它的造型取材于故宮博物院館藏宋畫《大儺圖》,由劇組完善內容精心編排而成。
對于為此耗費心血的主創團隊來說,由于時長和敘事節奏的關系,劇中沒能完整體現《群妖博魅》,略顯遺憾。
這種埋在內容里的小彩蛋,觀眾都能感知到嗎?其實未必,但只要有人能捕捉到這類細節,那主創的心血就沒有白費。但從舊典拈佳句,愿向紅塵覓解人,這就是工夫影業做劇的心態。
此前工夫影業就曾推出過多部懸疑類作品,像狄仁杰系列電影,《河神》系列網劇,主角從大唐宰相到民國奇人,各有亮點。如今《清明上河圖密碼》則以宋代普通人為主角,用一種生活化的質感來豐富傳統的古裝探案類型。
從業30年,陶昆深知行業沒有百試百靈的方法論,有的只是腳踏實地的向前推進。據他介紹,目前工夫影業的科幻電影《群星閃耀時》剛剛殺青,還有一部涉及偷窺產業鏈的電影正在籌備。這些作品類型差異很大,他調侃這就是工夫影業的氣質,一直在迎接挑戰,一直在嘗試做新的東西。這些電影如此,《清明上河圖密碼》這部劇同樣如此。
回到開篇的那個問題,所謂清明上河圖密碼,這個密碼究竟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市井煙火,是所有的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