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怎能不寒心?
大家還記得2023年熱播的醫療劇《問心》嗎?其中有這樣一段劇情,在急診搶救手術中,病人的血液意外噴濺到了兩位手術醫生的臉上和眼睛里,而這位患者恰好是一名艾滋病病人......
如今,電視劇也照進了現實。
12月5日,在微博等平臺粉絲數量超過百萬的網紅醫生“鉛醫薔薇”,向粉絲們講述了其最近遇到的一件令人氣憤的事情,聽聞此事后,大家無不感到義憤填膺。
起因是“鉛醫薔薇”接待了一位患有主動脈夾層的病人。主動脈夾層是一種急癥,患者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為了及時挽救患者的生命,醫生在沒有完全等到所有檢查結果的情況下,就迅速進行了手術。然而,手術進行中,醫生們接到的一個電話如同晴天霹靂,化驗科人員表示,患者可能是艾滋病毒感染者,還合并有梅毒陽性。
手術結束后,醫生們立刻質問家屬和患者,他們吞吞吐吐,最終承認早已知曉患者HIV感染的歷史,但在手術前卻選擇了隱瞞,沒有提前告知醫生任何信息。
“鉛醫薔薇”就發文痛批:“我是一心想要救他的生命,他卻選擇隱瞞,把我置于危險的境地。有人問是不是患者昏迷了,家屬也不知情,所以沒有提前告知攜帶有HIV和梅毒?并不是,搶救前患者意識清醒,家屬也知道患者攜帶了HIV,可是他們就是不主動說!試問就這樣的人,以后怎么能讓醫護放心地去搶救?說不心寒那都是假的……”
要知道,在任何一場外科手術中,只要見了血,醫生就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如果患者感染了HIV等傳染病,只要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如果醫生手上再有細微的傷口,或者手術刀劃破皮膚,那就會有感染的風險。
在醫療環境中刻意隱瞞傳染病
是非常不負責的行為!
傳染病患者,特別是HIV病毒攜帶者、梅毒患者,當醫務人員詢問病史時,他們常常猶豫不決,掩飾真相,主要的原因是擔心被歧視。
安徽一名骨外科主治醫生感同身受:“我曾經遇到過一位骨折并伴有血腫的患者,男性,35歲。他強烈要求盡快進行手術。在我詢問他的病史時,他表示從未住過院,也沒有任何嚴重疾病,但他的神色閃躲,再加上他的體型異常消瘦,全身沒有一點肌肉,我總感覺他在對我隱瞞一些事情。盡管他急切地想要手術,但我保持謹慎,沒有立即答應他。等到化驗結果出來后,他的確存在問題,HIV陽性。更讓我震驚的是,我發現他每天都在服用拉米夫定,這讓我非常憤怒,因為吃拉米夫定就說明他早就知道自己是HIV病毒攜帶者,但在最初詢問病史時,他卻沒有告訴我任何信息。”
“后來我問他為什么不把HIV的病史告訴醫生,你猜他怎么回答的?他說他擔心我會歧視他,不給他做手術,他還說他已經控制住了病毒,不會傳染給別人,和正常人沒有什么區別。我當時非常生氣,因為他擔心被歧視,就可以故意隱瞞病情,置醫生的安全于不顧嗎?這是多么自私的行為!他的自私讓人恨得牙癢癢,幸好現在醫院都會在術前檢查傳染病四項,否則,不知道有多少醫生會因為這種自私的患者而受到傷害!”
事實是,這種隱瞞其實并無必要。醫生并不是你的親人或朋友,你們之間只是一次醫患交流,治療結束后,也就沒有什么聯系了,向醫生隱瞞又能有什么效果呢?再者,關于歧視問題,當前的職業道德要求極其嚴格,哪個醫生會敢拒絕HIV患者呢?一旦有拒絕的行為,必定會受到廣大公眾的譴責!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艾滋病患者投訴投訴醫生“拒診”事件,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
12月1日,HIV感染者在網上發布信息投訴醫生拒診,他因感冒到湖北省某醫院就診,接診醫生在醫院檢驗互認系統中看到他在金銀潭醫院的檢驗報告顯示為HIV陽性。該醫生表示,擔心用錯了藥造成不良后果,不能為其開處方(用藥)。
湖北另一位HIV感染者也反應了類似遭遇。11月30日,他在江夏區某醫院看牙科時,醫生調出他在另一家醫院的檢查報告,顯示HIV陽性。該醫生自稱醫院防護條件有限,沒法做防護,讓他到三甲醫院治療。
最終因該事件引發的影響,官方直接出面通知定點醫院、門診開展相關信息屏蔽工作,隱去感染者的HIV相關信息,以此收場。
但事實證明接診醫生不存在主觀過失。是因為艾滋病患者拒絕配合醫生進行疾病診療的行為,導致的醫生無法做出正確判定而沒有開具藥物,跟患者是不是艾滋病人一點關系也沒有,更沒有拒診!
所以,當你面對為你進行手術的醫生時,其實根本沒有必要隱瞞,也不應該感到羞愧。在醫生詢問病史時,你應該盡可能地把自己的病史情況全盤托出。醫生了解了你的病情后,可能會采取更多的防護措施,內心可能會有一些恐懼,但他們絕對不會因此歧視你,拒絕為你進行手術。患者和家屬都需要知道這一點。
而如果僅僅是為了面子工程而刻意的向醫護隱瞞自己的傳染病史,更是非常自私且不負責任的!
醫護在從醫生涯中都有職業暴露風險,我國形勢極其嚴峻!
可“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并不是所有醫生都能“毫發無傷”的完成每一臺手術、每一次治療。
一位感染科醫生就曾表示:“在一次手術麻醉時,我還是不慎將帶血的針頭,扎到了我自己的手背,而這位患者就是HIV感染者。當時沒工夫瞎想,趕緊脫手套,用力把血擠出來,并用碘酒棉球壓傷口……幾分鐘后,繼續戴上手套做手術。”
作為一個已婚但尚未生娃的年輕醫生,他非常擔心自己HIV阻斷失敗,那種焦慮、恐懼就好比頭頂懸掛著一把隨時可能會掉下來的刀,讓他日日惶恐、寢食難安。
還有2022年那個發生針刺傷后選擇 自殺 的實習護士,讓人惋惜又哀涼……因此不可忽視的是,一次職業暴露,真的可能會改變甚至毀滅一個人的一生。
2022年,發生了一起醫務人員被針刺傷,由于患者刻意隱瞞性病,導致實習護士自殺的悲劇事件,誰也沒有想到因為隱瞞傳染病史會釀成大禍!
一名年僅21歲的實習護士在為患者扎針時,病人抬手接電話,不料卻將針頭刺入這名護士的手上。
來源微博:網紅們的后花園
事情發生后,不知道什么原因,病人只透露自己得了乙肝,卻并未將自己罹患梅毒的事實告訴醫院和當事人。
當患者的檢驗結果出來后,乙肝梅毒雙陽的化驗單呈現在自己的眼前,徹底擊潰了這名少不經事的醫務人員。
隨后,她的生活一下子跌入了黑淵:
職業暴露之后,她迎來了劈頭蓋臉的責備,主任、上級領導、護士長責怪她不小心、不細心;
男朋友得知她職業暴露后,與她無情分手;
舍友知道她職業暴露真相后,與她碗筷分開;
服用藥之后,她出現了各種不舒服的癥狀;
時時刻刻擔心被感染的痛苦折磨著,讓她夜夜失眠;
來源微博:網紅們的后花園
這名護士在社交網絡上分享了自己恐懼焦躁又失望的心里狀態,她說:職業暴露后,不知未來會怎樣,也不知會不會感染,這種擔驚受怕的心時時懸著,看不到一點陽光,每活一秒都是煎熬。
她真的無比絕望,職業暴露之后的各種遭遇無疑是雪上加霜,成為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來源微博:網紅們的后花園
8月2日,這名年輕的護士一次服用了一個月的藥物選擇自殺,最終造成胃出血和多臟器衰竭,于8月3日20點不幸離世。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們只感到惋惜痛心,這場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可惜,現實沒有如果,這名正值青春年華的護士終究是回不來了。
在《中國醫務人員HIV職業暴露情況的Meta分析》一文中,大掌檢索了各大數據庫建庫至2020年12月1日發表的中國醫務人員HIV職業暴露的相關文獻,最終入選21篇文獻,包含904例發生HIV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
其實,不僅僅是HIV感染,職業暴露這一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醫護心頭難以言說的隱痛。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每年約有340萬衛生工作者因針刺或銳器劃傷而接觸血液或體液,中國這一數據為近40萬。全球每年超200萬名醫務人員因銳器傷患上傳染性疾病,其中37.6%為乙肝、39%為丙肝、4.4%為艾滋病。
尖針銳器面前,哪怕白衣 為甲 ,奉為天使,可誰又不是一具肉體凡胎?誰又能保證自己百毒不侵?
此前,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15家醫院的研究人員采取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全國13個省份158所不同級別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了有關職業暴露發生情況與職業暴露管理現狀的調查研究,并發布了《中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與防護工作的調查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職業暴露發生概率較高的科室分別是普通病房、手術室、重癥監護病房、口腔科及急診科。在這份報告中,多達122家醫院存在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現象,占比77.22%!事先知道患者病情,尚可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但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更易產生職業暴露,這令人痛心!
另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每年約有340萬衛生工作者因針刺或銳器劃傷而接觸血液或體液,中國這一數據約為30萬;全球每年超過200萬名醫務人員因工作原因患上傳染性疾病,其中37.6%為乙肝、39%為丙肝、4.4%為艾滋病。
在工作中,醫護們被針扎一下,銳器劃一道小口子,或者血液飛濺到了身上,這樣的遭遇近乎家常便飯,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發生了,誰來管?
有調查顯示,近80%的醫院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負責,少數醫院由預防保健科或醫務處負責。
職業暴露管理部門權責不清、職業暴露規章制度不完善以及職業暴露漏報現象突出,此外,登記過程繁瑣,上報后再無音訊,以及索賠之路艱難、漫長都是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可是,到目前為止,針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尚未出臺具體的全國性保護和補償政策。
雖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相關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如果病人明知自己患有嚴重傳染病而故意隱瞞,導致醫生感染且后果嚴重,可能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刑事犯罪?。
但事實確是,鮮有因為患者或家屬隱瞞病情導致醫護傳染后承擔責任的相關案例。
總的來說,我國醫護人員面臨職業暴露的風險很大,且我國針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有一些立法,但多數還集中在培訓、發生暴露感染之后的救助層面,大掌希望,針對職業暴露問題官方能在立法上加強救助、加強職業暴露危害的宣傳、提高傳染病高危人群就醫在方面的認識,明確隱瞞病史的患者和家屬應負的責任、在安全器具如安全型針具的使用加設強制規定,更好的保護我們的白衣天使,讓他們在治病救人時再無后顧之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